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铸九 《建筑师》2017,(4):55-74
百花齐放的都市史成就展现在出版上,包括了社会与文化取向的都市史、在通史写作之外对都市形式课题与对城市设计的历史研究、威尼斯学派的批判史学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理学、社会学与史学等方面的杰出学术贡献。作者指出面对21世纪网络社会的挑战,工业社会崛起时的都市化方法论假设必须通过理论的检验才能面对1980年代后中国大陆都市现实中浮现的悖论性空间与社会。以马克思·韦伯为代表的两方现代城市的普同价值,不仅不易区分中国城市的政治性格与繁华市井的都市氛围,而且面对新的信息技术冲击,在研究分析上显得过时,在实践上难接地气。所以,值得由比较的角度重建亚洲的都市史写作,而规划史则是其中重要的现代专业者反思空间实践的历史环节。  相似文献   

2.
从学科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术期刊、研究者与研究组织5个角度对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史这两个当代史学下的分支研究领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城市史与城市规划史之间、两个学科与史学其他分支学科之间、以及两个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范式的变革—— 读《多视角下的园林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凯 《风景园林》2008,(4):117-118
对于任何个学科的研究者来说,该学科的发展史都是应当需要了解的,通过学科史的认识才可以清晰地理解自己的研究在历史语境中所处的位置,自觉地理解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来源、以及可能的走向。对于园林史,尽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但这一学科的发展史(即“园林史学史”),无疑也值得每一位园林史研究者所关注。在这方面,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4.
金云峰  陶楠  范炜 《建筑师》2013,(6):84-91
在梳理及归纳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西方园林史的研究进行探讨。主要对近年来大量西方学者所采用的“形式分析”园林史研究做了综述。探讨其研究概念、方法及类型。把其归纳成两类研究方法论——时间形态论和图解研究。分别综述其研究成果。分析各类研究方法论产生的背景、研究视角、研究意义及其局限性等。  相似文献   

5.
章瑾  许昊皓 《中外建筑》2011,(2):2-F0002
2010年11月16日下午,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人——刘晓都来到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做了主题为“都市实践的都市实践”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景观都市学     
翟俊 《新建筑》2008,(2):88-94
景观都市学的核心就是景观“场”,它对更好地理解当代都市化过程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一理论的逐步成熟,对许多不同学科的人士来说,景观已成为一种“透视镜”,通过它,当代都市得以表现;同时景观又是一种“媒介”,通过它,当代都市得以展示。从这个学术观点出发,在全球都市化的进程中景观已被认为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实践,而不是过去所谓的传统的艺术流派、环境科学或应用艺术;过去有关建筑、都市化与景观的区别和划分已成为历史。相反,由这些相关学科共同组成的生态基础设施的景观“场”已成为我们理解与从事当代都市化建设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中国风景园林史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赓续本相、以启未来的重要价值,而在专业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的学科背景下,其教学体系有待不断优化。通过调研,分析归纳当前课程教学中大纲框架“揣小失大”、案例解析“情理两分”、授课方式“重讲轻践”等现实问题。基于协同论视角提出三系交织优化知识结构、情理相融深化认知模式、关联实践形成历史思维的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突破传统视角,关注整体环境,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通过递进式实践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培养学生的风景园林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工科建设发展,培养工程人才综合思维得到了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探索专业学习与批判性思考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成为关键。以西方园林史教学为媒介,突破原有教学中依赖教材的被动式授课教学模式,采用视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问题为导向的阶段性课程任务,进行思维训练与批判性思考。文章对思维训练的内涵及其影响下的西方园林史教学改革目标进行探讨,梳理了西方园林史学习的多元视角,阐述了以“视觉”为切入的引导方式在阶段性任务框架中的作用,以意大利台地园兰特庄园作为教学示范案例,说明视觉导向的教学任务在发现问题阶段、背景研究阶段、详细论证阶段、综合结论阶段的具体应用及其呈现方式,综合评析了“视觉”与“问题”引导下的西方园林史学习的方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田凯  陈颖 《室内设计》2014,(1):27-3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学科教学体系的完善,建筑学科领域的城市史教学有待向专业化和开放性进一步深入,使其在多学科交叉的开放视野中让学生认识城市进程中的历史观.由于各个学科的广泛参与,城市史研究从对城市建设过程的描述性介绍,逐渐发展到关注物质建设背后的社会结构、观念、价值和城市社会的变迁,这一开放性的研究趋势将进一步拓宽城市史教学的视野.此外,城市史教学应该立足于建筑学科的特点,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建筑领域的城市史教学进一步走向开放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出现的学科“圈地运动”,使教学脱离了时间的广度和对知识的多重感受,而今天的教材为了叙述上的简洁性,或为了知识上的逻辑性、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省略了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大师们的思维活动过程,或颠倒了学科知识的发现过程,这增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造知识发现过程和还原大师们思维活动过程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重视学科史的梳理,增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性;重视断代史的梳理,增强知识点间的连贯性;重视问题史的梳理,增强意义建构的情境性。让“历史”揉进学科,让学生参与会话,从而让教学的内容扎实厚重。  相似文献   

11.
12.
During the last half century or so, China has probably experienced more dramatic and fundamental changes than most other societies. Housing and family life have been embedded in a series of far-reaching societal changes, notably the communist victory of 1949, the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more recent drive towards a more market oriented society, with housing reforms at the forefro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way in which housing histories among families in Shanghai were shaped by these events and by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pecific intergenerational dynamics. The paper draws on research carried out in Shanghai in 2008 which involv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individual members of three linked generations.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unique account of family housing histories over three generations against a particularly turbulent backcloth.  相似文献   

13.
14.
Energy Histories     
David Gissen asks how architectural history might be reshaped by the new focus on energies, which will leave the conventions of the discipline redundant. Through three projects he investigates how the tools and preoccupations of history might be reinvented; whether it is through visualisations and conceptual reconstructions of a previously gas-guzzling age or through an atmospheric and climatic archive that replaces the primacy of the photographic archive.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城市传统保护的意义着手,分析了城市传统保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城市传统保护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引导性原则现实化原则,系统化原则等三个保护原则,以及环境观、再生观、效益观和综合观等四个保护观。最后,文章指出城市传统保护在现实工作中的若干观念和方法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以时间为维度同顾和总结了芍药属(Paeonia)植物在中国和西方的栽培应用历史,按照国别,栽培方面从栽培中心变迁、栽培技巧发展和品种演化等角度,应用方面从药用、食用、园林观赏等几个角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文化内涵的差异,最后从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试图为我国有关芍药的科学研究和花卉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中国城市变革重要的转折期,不同学科针对明清城市的研究都很活跃,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在分类总结的基础上,从不同研究主题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分析不同学科之间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Charting the dominant approaches in Australian urban studi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by way of a narrative history of research practice and publication, the paper emphasises the significance of environmentalism, feminism and postmodernism for urban research since the 1980s. Current preoccupations include globalisation and social polarisation, expressions of social difference in cities, and the effects of privatisation and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n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