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型直动式压电电液伺服阀复合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直动式压电电液伺服阀。该阀采用压电叠堆执行器作为电-机械转换器,提高了电液伺服阀的性能。并针对压电叠堆执行器固有的迟滞和蠕变非线性使得压电型电液伺服系统的输出精度降低,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Preisach模型的前馈控制和PID反馈控制的一种复合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新型直动式压电电液伺服阀的输出精度。  相似文献   

2.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是工程结构地震反应模拟和抗震性能观测的直接有效的手段,但由于电液伺服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当伺服阀90°相移频率与系统油柱共振频率比较接近时,伺服阀特性对振动台系统特性有较大影响,严重影响系统的有效频带范围。现有的电液伺服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的有效频带多为0.4~50 Hz,不足以满足大比例缩尺结构抗震试验的需求。为减小现有电液伺服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的伺服阀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和拓宽振动台系统的有效频带,在三参量控制的基础上,将加加速度反馈信号和加加速度前馈信号引入控制环节,形成一种基于加加速度的地震模拟振动台多参量控制算法。对所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理论推导和系统仿真分析,揭示了加加速度反馈可降低系统油柱共振频率并减小伺服阀特性对振动台系统性能的影响,而加加速度前馈使得系统的有效频带由三参量控制下的0.35~54 Hz拓宽至0.35~64 Hz,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加加速度的地震模拟振动台多参量控制算法明显改善了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是工程结构地震反应模拟和抗震性能观测的直接有效的手段,但由于电液伺服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当伺服阀90°相移频率与系统油柱共振频率比较接近时,伺服阀特性对振动台系统特性有较大影响,严重影响系统的有效频带范围。现有的电液伺服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的有效频带多为0.4~50 Hz,不足以满足大比例缩尺结构抗震试验的需求。为减小现有电液伺服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的伺服阀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和拓宽振动台系统的有效频带,在三参量控制的基础上,将加加速度反馈信号和加加速度前馈信号引入控制环节,形成一种基于加加速度的地震模拟振动台多参量控制算法。对所提出的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理论推导和系统仿真分析,揭示了加加速度反馈可降低系统油柱共振频率并减小伺服阀特性对振动台系统性能的影响,而加加速度前馈使得系统的有效频带由三参量控制下的0.35~54 Hz拓宽至0.35~64 Hz,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加加速度的地震模拟振动台多参量控制算法明显改善了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国产双喷嘴挡板电液伺服阀为研究对象,推导出其数学模型。根据电液伺服阀的实际结构参数,运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得到电液伺服阀闭环阶跃的响应图和伯德图。通过改变目标参数Kvf、ωmf、ξ′mf的大小,得到不同的电液伺服阀伯德图;通过分析电液伺服阀动态性能的变化,从而达到其参数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的是最佳控制理论应用于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时,加权 Q 矩阵如何选择的最佳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可简化为三阶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状态反馈设计时,加权 Q 矩阵的一个最佳通用形式;并且研究了考虑电液伺服阀频宽对系统性能影响时如何求 Q 阵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应用本程序框图所编程序简单,不仅能迅速求出最佳 Q 阵,而且同时能求出系统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污染造成的故障是电液伺服阀主要的故障.因此,抗污染能力成为电液伺服阀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一种动圈电液伺服阀的液压桥路和具体参数的设计,提高了这种伺服阀抗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电液伺服阀动态,静态特性测试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及静态特性的计算机辅助测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测试系统的构成、CAT部分的硬件配置及软件编制。系统能满足电液伺服阀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液伺服振动台受参数变化、外部干扰影响,加速度响应信号跟踪精度降低的问题,本文通过三状态控制提高稳定性;为进一步提升加速度响应跟踪精度,提出最小控制合成算法与三状态结合的控制器。依据振动台理论模型,推导了液压缸位移与电液伺服阀输入电流之间的传递函数。采用极点配置方法,确定三状态控制反馈、前馈控制器参数;设计参考模型参数,提升最小控制合成收敛速度。对电液伺服振动台进行加速度信号跟踪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三状态控制控制器,在正弦波与随机波输入信号下,TVC-MCS复合控制器信号跟踪误差降低。比较频率特性曲线,TVC-MCS复合控制器幅度相位延迟降低,有效提升了加速度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各种电液伺服阀的特点出发,分析了电液伺服阀放障机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静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等指标.利用德国FESTO TP511试验台完成了电液伺服阀的静态特性测试,包括压力-电信号特性、流量.电信号特性、压力-负载流量特性测试.在对测试中的主要传感器进行标定的基础上搭建了静态特性测试的液压回路以及电路,给出了完成测试的步骤和部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测试方案合理,能够满足常见规格的电液伺服阀静态特性测试.  相似文献   

11.
确定电液伺服阀的数学模型为三阶形式,根据电液伺服阀幅频,相频特性曲线(电液伺服产品样本提供),运用单纯形寻优法确定电液伺服阀的模型参数.此模型可避免较大误差.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较好的电液伺服阀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由永磁极化式力马达作为电-机械转换器的单级气动伺服阀。该阀具有令人满意的静、动态特性,滞回小于0.4%,频宽达134Hz。将该阀用于计算机控制的位置系统,定位精度可达10μm左右,优于被比较的西德生产的阀。  相似文献   

13.
论述一种新型的电反馈式的电液比例排量调节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并对该泵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试验表明:此泵具有控制灵活、响应快、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将风动滑阀与电液控制滑阀进行了性能对比,对电液控制的原理,性能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新型电液控制滑阀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5.
A kind of four degree-of-freedom (DOF) electrohydraulic lift syste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fter analyzing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s, a cross-couple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with load force and synchronization error feedback had been proposed to solve th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encountered when realizing the needed roll and pitch attitude of the lift system. In this paper, mathematic model of asymmetric hydraulic cylinder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lift system had been simplified to a dual-cylinder system. By incorporating the load force and the displacement of each cylinder, a cross-coupled synchronized control method was proposed to fit each cylinder’s tracking performance and multi-cylinder’s trajectory synchronization property. The proposed method not only solved the synchronization problem when multi-cylinder had a same trajectory, but also could fit the coordinated synchronization need when different trajectories of multi-cylinder were desired.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on a four DOF electrohydraulic lift system with load of 100 tons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6.
新型电液比例精密流量阀是作者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电液比例控制元件.本文对该阀的主要结构,主要控制环节和稳态特性的试验进行了阐述,得出了该阀的主要组成环节的最佳结构和最佳参数以及该阀的整体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局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这类宽频带系统的新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能有效地避免自适应控制中的逆不稳定问题。仿真结构表明,这种方法对抑制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时变参数的影响有明显作用,能够获得相对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变量泵的多功能控制是一种泵的新的控制方式。本文介绍了作者研究开发的电液比例多功能控制泵及其调节原理。文中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实现方案,并对它们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所开发的多功能泵具有恒压力、恒流量、恒功率及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等调节功能,有着广泛的工业实用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泵各种调节功能的稳态和动态特性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QDY 8型高频电液伺服阀及其主要环节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介绍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动态测试方法,讨论了衔铁磁饱和与力矩马达输出的关系。在实验和辨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力矩马达和全阀(闭环)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曲线拟合程序。结果表明,辨识模型对应的频响值与实测值相当吻合,从而说明辨识方法在液压控制系统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叶片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摩擦是马达摩擦特性的决定因素,据此对叶片作了系统的受力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马达的叶片数量与摩擦力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改善马达摩擦特性及提高超低速性能的措施,并设计了为验证马达性能的非线性PI和微分前馈的复合控制策略。通过实验对马达的摩擦特性及性能进行了验证,证明该种马达完全能够符合仿真转台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