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土区的核往往表现出多样的核形状和核结构。^152Dy(N=86,Z=66)核在低自旋态时有3个带共存于扁椭形的单粒子态中。对于同中子数的^153Ho(N=86,Z=67)和^154Er(N=86,Z=68)也发现了与在^152Dy中相同的3种结构:单粒子结构、SD结构和形变的转动结构。即N≤90的Dy、Ho和Er同位素核,表现出集体性与单粒子性共存的特点。为了研究质子对形状共存的影响,对同中子数核^155Tm(N=86,Z=69)的自旋态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The rare-earth nuclei exhibit a variety of nuclear shapes and structures. In 152Dy(N=86, Z=66) there are there collective bands which coexist with the oblate single-particle states at low spin[1]. The three structures: single-particle, SD and deformed col…  相似文献   

3.
A novel extractant,N,N'-dimethyl-N,N'-didecyl-3-oxa-diglycolamide(DMDDDGA),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for extraction of lanthanides in the nuclear fuel reprocessing.The extraction behaviors of Gd,Dy,Er and Ho from nitric acid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DMDDDGA in chloroform.The effects of nitric acid concentration,extractant concentration,and temperature on the extrac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lanthanides increases with concentrations of the extractant and nitric acid,bu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xtraction process is exothermic.FT-IR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 C=0 in DMDDDGA is coordinated with metal ion in the extracted species and the stoichiometries of lanthanides(Ⅲ)complex are Gd(NO_3)_3·3DMDDDGA,Dy(NO_3)_3·4DMDDDGA,Er(NO_3)_3·4DMDDDGA,and Ho(NO_3)_3·4DMDDDGA.  相似文献   

4.
在质量数为80的核区,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集体性和单粒子性竞争。随着核子数增减,核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然而,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质子数Z为40附近,同中子数的原子核结构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质子数的变化对核结构变化的影响则较小。在中子数低于44时,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集体性,而在中于数大于47时,又主要表现出单粒子特征。中子数为45和46时,则为从集体性向单粒子的过渡核,在这些核中,即有集体性特征,又有单粒子特征。A.Junclous[1]等用56Fe(35Cl,2pn)反应研究了85Zr核的高自旋态。在建立的  相似文献   

5.
质量数80区的过渡性核表现了集体性和单粒子性的能级结构。对质子数Z为37~40、中子数N=45的原子核,如81Kr,87Mo核,在中低自旋时显示了单粒子特性,而在高自旋态时表现出较多的集体性。 近些年来,在过渡区在束γ谱学,如83Rb、83Y等核研究中,观察到了一串建立在较高K态的增强的△I=1的M1跃迁。它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激发模式,叫做磁转动带。我们对85Zr的研究目的,一是将其能级推到更高自旋,另一个是寻找该核的磁转动带。  相似文献   

6.
A~80区中重核核结构复杂,且随质子数、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该区核的核结构研究是当前原子核高自旋态谱学研究领域的中心课题之一。核微观组态、单粒子和集体运动等核结构可以通过能级和寿命测量来研究,但要作出肯定的结论和深入的了解需要测量原子核的g-因子。A~80区核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g9/2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g-因子对质子与(或)中子折对顺排特别灵敏,由g-因子测量可对粒子折对顺排作出肯定的判断。本工作通过A~80区Z=40的Zr同位素的高自旋态g-因子测量研究核结构随中子数和角动量变化。 采用瞬态场离子注入扰动角分布方法测量了84Zr和86Zr的高自旋转动的态g-因子。高自旋态由85Ni(28Si,2p)84Zr和58Ni(32S,4p)86Zr反应产生和布居。入射Si和S束的能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用电弧熔炉制备了稀土元素和硅的合金化合物R5Si3(R为Pr,Nd,Tb,Dy,Ho,Er)系列。样品在室温和1325K高温退火后分别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测量,表明1325K高温退火对样品单相性改善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对R5Si3晶体结构进行Rietveld精修,验证了Pr5Si3和Nd5Si3属于四角晶系,空间群为I4/mcm;其他R5Si3(R=Tb,Dy,Ho,Er)属于六角晶系,空间群为P63/mcm。  相似文献   

8.
在双幻数核附近,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容易研究。大量的在N~50区的研究[1]表明:本核区的核素大多具有球形核结构,一些以88Sr作为核心的壳模型计算[2]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而91Nb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41和50,中子为闭壳结构而质子为接近子壳层的闭壳结构。故其形状接近球形核,具有明显的壳层结构,高自旋态呈现较强的粒子性[3]。实验采用76Ge(19F,xn)反应来布居91Nb的高自旋态。19F束流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束流能量为80MeV。靶由厚度为2.2mg/cm2的76Ge和10mg/cm2厚的铅衬组成。退激γ射线由15台HPGe-…  相似文献   

9.
宏观-微观模型[1]预言,在Z=108存在强的质子形变壳,而相应的中子壳位于N=162,预计270Hs是一“双幻数”形变核。因此,实验上合成270Hs,进而研究其核结构将很有意义。然而超重核合成截面很低,在pb(10-12barn)数量级,因而难度大。为了能成功的合成超重核,选择最佳弹靶组合和轰击能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Ln(Ⅲ)(Ln=Gd,Dy,Tm,Ho,Sm)与水杨醛缩 L 酪氨酸的5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C16H14NO4)(H2O)3(NO3)](CH3CH2OH)(NO3),研究了Dy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1.
偶80~86Zr核的形状相变和对相变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唯象核芯 两准粒子模型的一种微观实现(微观sdIBM-2 2q.p.方案)和实验单粒子能量,较成功地再现了偶^80~86Zr核的基态带、7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实现了它们从近SU(3)对称性到O(6)对称性,继而向U(5)对称性过渡的整个形状相变过程。基于唯象模型和微观方案推出s玻色子不拆对的结论,及1个d玻色子发生拆对顺排所需要的最小能量阈值。该阈值明确指认:随着中子空穴数的减少,偶Zr同位素可能发牛着从^80Zr核的两准质子顺排态向着^86Zr核的两准中子顺排态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袁岑溪  亓冲 《核技术》2014,(10):18-22
壳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轻质量及中质量核的性质,它能很好地描述这些原子核的基态和低激发态的能量、电磁矩和电磁跃迁以及β衰变等性质。本文简要介绍了原子核壳模型的基本框架,如何选择单粒子基矢和构建模型空间和有效哈密顿量。对不同区域的原子核的壳模型最新研究做了回顾。在psd区,介绍一个新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描述碳、氮、氧的中子滴线及其它性质以及A=20附近弱束缚丰质子核的谱学性质;在fp区,介绍了N=Z奇奇核中不同同位旋形成的转动带,以及通过N=Z附近的镜像核研究核力的电荷对称性破缺;在更重的区域,介绍了92Pd这个N=Z的原子核中同位旋标量质子中子对起主导作用,以及Sn同位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质量数为150的核区,原子核显示了很强的单粒子性和集体性的竞争。核子数增加或减少一两个都会引起原子核结构很大的变化。^156Tm是远离双幻数的稀土区核,目前为止对^156Tm核的研究工作比较少,已有的能级结构信息也很少。在中子数N≥88时原子核显示了集体性,而在中子数N≤86时,则表现出了单粒子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文献中CNAA的原理和实验步骤设计分析了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提供的日喀则地区蛇绿岩OPH163(辉长-辉绿岩)和OPH320(纯橄榄岩)中的稀土元素含量。采用混合标准;(1)Ce、Pr、Nd、Gd和Er;(2) Tm、Yb、Eu和La;(3)Sm、Lu、Tb、Dy和Ho。 OPH163的样品量为38.60—117.55mg,OPH320的样品量为55.3—340.05mg。在中国原子能科学  相似文献   

15.
选择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ethylenebisacrylamide,MBA)为交联剂,用辐射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温敏的PNIPAM包覆Fe3O4磁导向纳米粒子。研究了NIPAM单体浓度、交联剂MBA用量、不同光照时间及温度对核壳结构磁性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单体NIPAM浓度的增加、交联剂MBA浓度的减小、光照时间的增加,聚NIPAM包覆Fe3O4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粒径增大。在25—39℃温度范围内PNIPAM包覆Fe3O4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特性(Lowercriticalsolutiontemperature,LCST)。以S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仪(PCS)对该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粒径进行测定,表明辐射化学方法合成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研究了连续谱中单粒子共振态,通过设置合理的散射态边界条件来求解散射态的Dirac方程,研究有限核单粒子共振态的性质。在足够大半径处,核势很小可以忽略,径向Dirac方程的散射态的两个线性独立的解是相对论库仑波函数的正规和非正规解,可以用数值方法来求得。在包含介子非线性自相互作用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下,采用NL3参数,研究了~(120)Sn  相似文献   

17.
质量数A=130附近的轻稀土核处在形变区,具有容易产生三轴形变的特点。对该质量区偶Ce同位素高自旋态的寿命测量表明,这些核的约化跃迁几率B(E2)随自旋增大而减小,并在回弯区达到最小[1~3]。包括粒子-转子模型在内的一些理论计算[4,5]都能很好地描述这些核的回弯特性,并成功地预言了B(E2)在回弯附近出现最小值。然而,130Ce却在12 态显示出异常高的B(E2)值[6]。这一现象令人无法理解,任何理论计算都不能再现这个极高B(B)值,这向核结构理论提出了挑战。因此,重新测量这个核回弯区的能级寿命,澄清这一异常  相似文献   

18.
用Q3D磁谱仪测量了15N(7Li,6Li)16N布居16N基态和前三个激发态的角分布。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扭曲波玻恩近似(Distorted wave Born approximation,DWBA)分析,导出这些态的谱因子和渐进归一化系数(Asymptotic normalization coefficient,ANC),进而用新的谱因子得到15N(n,γ)16N的天体物理反应率。结果表明,尽管15N为中子满壳核,但16N中转移中子处于2s1/2轨道的两个能级并不是很好的单粒子能级,与壳模型的理论预言结论相反。  相似文献   

19.
用组态相关推转壳模型Nilsson势研究了Z=N奇-奇核~(46)V和~(50)Mn的高自旋性质和带结构。解释了实验测量带并证实了实验上已经测量到带终止态。在不进行归一化的情况下,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带符合得较好,尤其是对终止态更是如此。讨论了几个有趣组态可能存在的绕中等大小转动惯量主轴转动的转动带和三轴不对称形变对总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奇异增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推荐为诊断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一个重要信号[1]。在实验观察到SPS能量(Snn=17.3 GeV)下质子-核及核-核碰撞中奇异增强现象之后,W497[2]又在SPS能量的Pb Pb碰撞中观察到多奇异重子(Λ,Ξ,Ω)的增强现象。最近STAR[3]又发现Snn =130 GeV Au 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