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可转位刀片槽型CAT与CAD/CAM集成系统,在CAT与CAD/CAM两大模块之间建立了数据处理与接口模块,实现了测量数据与CAD设计数据的文件转换,初步解决了刀片槽型CAT/CAD/CAM集成系统中的数据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2.
模具CAD/CAM/DNC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模具设计与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和CAD/CAM集成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模具CAD/CAM/DNC集成化环境。基于三维建模的CAD/CAM技术和主模型技术,在建立模具全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CAD/CAM/DNC一体化,用实例论述了模具CAD/CAM/DNC一体化的过程,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XRD和XPS技术对用于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PdCl_2-CuCl_2-KOAc/AC的体相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结合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提出了该催化剂体系上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活性炭载体上 KOAc与氯化物 PdCl_2、CuCl_2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KCl晶相,而 CuCl_2被部分还原,产生了 CuCl, CuCl_2的存在抑制了PdCl_2的还原;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是氯的流失,KOAc起到了抑制氯流失和改进 PdCl_2-CuCl_2催化剂电子环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的CSCW实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CSCW的基本概念、主要分类,然后从不同层面对CSCW的实现机理和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目前国际上开展的CSCW研究开发工作总结出了一般意义的实现方法,重点研究了基于Web的CSCW实现与开发技术,同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H2-CO2-CH4-CO混合气在活性炭(AC)和分子筛(MS)上的变压吸附(PSA)过程,各组分在AC上的吸附能力为:CO2的大于CH4的,CH4的大于CO的;在MS上为:CO的大于CH4的。并研究了混合气在AC-MS复合床层上的PSA过程,其中AC充填于进口端,主要吸附CO2和CH4;MS主要吸附CO,为复合床层PSA过程的模拟计算和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改进型多输出端差动差分传送器(MDDCM)及其CMOS实现电路,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比较了MDDSS和第二代电流传送器(CCII)的特性;以MDDCC构成了全差分式连续时间电流模式低通及带通滤波器,分析并模拟了所提出的滤波器的特性,仿真结构表明,MDDCC电路和兼有差动分放大器(DDA)和CCII两的优点,适于实性,仿真结果表明,MDDCC电路兼有差动差分放大器(DDA)和CCII两  相似文献   

7.
用VB实现大数据块CRC校验码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通信系统的差错控制问题,根据CRC校验理论,提出了一种大数据块CRC校验码的 VB程序算法,实现了通信过程中大数据块 CRC校验码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8.
线阵CCD传感器构成的高精度尺寸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线阵CCD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器件选择及参数确定,线阵CCD构成高精度尺寸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其光学系统设计。提出了采用高速CCD视频数据采集电路,带阈值与积分反馈的二值检测电路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措施来提高CCD检测系统测量精度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分辨率线阵CCD构成微机辊形检测系统的应用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以CCD ( 电荷耦合器件) 作为探测器, 采用光学拼接方法对CCD进行拼接, 设计了对目标进行准实时测量的条带式CCD摄影经纬仪, 并对其单机定向精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CCD(电荷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CCD在尺寸测量系统中的失真误差问题,提出了对其检测信号进行细分和对失真误差进行实时校正的方法,给出了一种高精度的CCD尺寸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1.
用示含量热扫描(DSC)研究了羧酸酯稀土(CERES)对聚氯乙烯(PVC)的凝胶化过程.研究表明CERES有促进PVC凝胶化的作用。基于分于轨道理论推测了CERES与PVC大分子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力,探索了CERES促进PVC凝胶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条带式CCD摄影经纬仪测量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以CCD(电荷耦合器件)作为探测器,采用光学拼接方法对CCD进行拼接,设计了对目标进行准实时测量的条带式CCD摄影经纬仪,并对其单机定向精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年来对细胞内Ca2+平衡机制的研究成果。重点陈述了Ca2+的升高机制和Ca2+的降低机制以及Ca2+池和Ca2+缓冲系统的作用机理。在Ca2+升高机制中介绍了内质网或肌浆网膜上的Ca2+释放通道(IP3受体和Ryr通道)和细胞膜上的Ca2+流入的通道(三种),在降低机制中介绍了Ca2+泵和Na+/Ca2+交换子。同时也提到了Ca2+缓冲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以SG-5型聚氯乙烯(PVC)树脂为基材,重质CaCO3和氯化聚乙烯(CPE)进行填充增韧性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质CaCO3和CPE的质量份数分别为20.8时,填充增韧性PVC树脂所得硬聚氯乙烯(RPVC)复合的无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10.9kJ.m^-2,比纯RPVC提高了3.5倍多,拉伸强度与纯RPVC相比变化不大,综合性能较好,挤出的RPVC管材的性能达到或超过了QJ/CH02.03-9  相似文献   

15.
对无水氯化钙与液氨的反应产物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CAC稳定性新技术一碳化法原位成盐包膜技术。研究表明:碳化法原位成盐包膜可以较好地提高CAC稳定性。包膜CAC的最佳条件是:当CAC呈膏状且不流动时通以流速为120mL/min的CO23-5min对CAC进行微粒包膜,经造粒后进行大颗粒二次包膜,二次膜后的CAC的25-35℃范围可以较稳定存在,且包膜后的CAC含氮量可以稳定在31%以上。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箱座类零件NC自动编程系统──THFCAM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该系统与CAPP系统相结合,自动编制NC加工程序并输出穿孔纸带,实现了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制造信息的自动转换,为实现CAD-CAPP-CAM集成设计奠定了基础。该系统可用于各类实用的NC自动编程。  相似文献   

17.
PLC发展的新动向——IEC1131—3编程标准和开放式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发展的新动向-采用IEC1131-3编程标准和开放式结构,以PC取代PLC,开发了新型PLC产品-软PLC。  相似文献   

18.
微处理器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体系结构:CISC结构和RISC结构。目前CISC和RISC之间的界线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许多处理机结构都采用基于同样技术的RISC和CISC部件混用的办法。文章还以PentiumI为例对设计方面采用的多项较为先进的技术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近年来对细胞内Ca^2+平衡机制的研究成果。重点陈述了Ca^2+的升高机制和Ca^2+的降低机制以及Ca^2+池和Ca^2+缓冲系统的作用机理。在Ca^2+升高机制中介绍了内质网或肌浆网膜上的Ca^2+释放通道(IP3受体和Ryr通道)和细胞膜上的Ca^2+流入的通道(三种),在降低机制中介绍了Ca^2+泵和Na^+/Ca^2+交换子。同时也提高了Ca^+缓冲系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箱座类零件NC自动编程系统-THFCAM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该系统与CAPP系统相结合,自动编制NC加工程序并输出穿孔纸带。实现了设计信息-工艺信息-制造的自动转换,为实现CAD-CAPP-CAM集成设计奠定了基础,该系统可用于各类实用的NC自动编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