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李迪  宋柱梅  叶峰 《焊接学报》2006,27(3):44-48
采用独立元分析(ICA),用于气体保护焊过程在线监测.通过对过程的电参数进行独立元分析,去除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取出独立元.通过试验验证ICA对GMAW过程在线监测的可行性,发现当焊接过程有突变性干扰时,独立元(IC)能够对干扰做出反应.结果表明,IC可以作为表征过程是否异常的一个状态变量,通过对IC进行统计过程控制,能够分离出焊穿缺陷.并将ICA与主元分析(PCA)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郭俊飞  宋永伦  陈志翔  席峰  张万春 《焊接》2006,(9):40-42,63
建立了铝合金填充丝TIG焊监测系统,详细介绍了过程质量数据库,采用LabVIEW和Access相结合编程,实现了对焊接工艺参数和坡口几何信息的记录,并且采用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SPC)中的主元分析(PCA)和统计控制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特征值的提取,实现了对焊接过程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曾家铨  曹彪 《焊接》2016,(6):46-49
为了增强对电阻焊过程的监控,便于焊接生产的质量管控,基于Visual Studio 2013设计了一套具有串口通信、数据记录、质量监控等多种功能的电阻焊质量监控系统。系统运用统计过程控制理论,以容易检测的焊接电流、电压、功率为监控对象,结合监控对象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频数分布等多种统计信息,实现了对焊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分析评估,依据焊接过程的稳定性来评估焊接质量。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反映焊接过程的异常情况,结合影响电阻焊的主要因素可进一步分析引起过程异常的可能原因,指导焊接过程的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4.
GMAW焊接过程干扰信号的模糊模式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电弧传感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识别GMAW焊接过程干扰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对GMAW焊接过程中的电参数进行两次统计处理,其二次统计结果作为电弧传感信号的特征值,通过模糊模式识别对信号识别分类,可以在GMAW焊接过程中在线识别焊接过程中的干扰信息。这对于焊接过程质量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Microsoft Visual C 6.0,设计了埋弧焊过程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的采集、统计分析、显示和保存的软件系统;系统采用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对埋弧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热输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埋弧焊接过程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及时提取反映埋弧焊接过程稳定性的统计信息。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弧传感的GMAW过程焊缝缺陷识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迪  宋永伦  叶峰  江伟 《焊接学报》2000,21(1):30-33
CO2气体保护焊广泛应用于自动焊及机器人及机器人焊接领域,其过程中焊接质量的自动测是目前工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基于电弧传感(through-the-are sensing)信息的监测研究,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提出一种在CO2气体保护焊过程中对焊缝摧残的自动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对电弧传感信号特征的撮通过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对信号分类,在焊接过程中在线识别焊缝缺陷  相似文献   

7.
工程实践证明,工程过程控制不能预测过程的失效,且不能保证最佳的过程制造质量。采用统计公差分析(STA)、工程过程控制(EPC)和统计过程控制(SPC)集成控制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简单介绍STA、EPC和SPC在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STA、EPC与SPC集成的过程控制体系结构,对系统的信息接口技术、智能集成技术及协调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一个制造过程的具体实例对其集成技术及质量控制保证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个体参数值的要求,也保证了同一参数群体的分布规律,可明显提高制造过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视觉图像检测是实现GMAW焊接质量控制的重要步骤。针对焊接图像稳定性差、噪声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视觉和形态学模糊检测的算法。该算法采用双CCD采集焊接视觉图像并使用数学形态学理论处理图像,通过将该图像检测算法应用于焊接动态过程中的熔池图像处理,结合闭环模糊PID控制理论,一套完整的GMAW焊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得以实现。MAG焊工艺试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克服焊接过程中的外界干扰,从而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锅筒环缝石棉衬垫法埋弧焊自动焊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锅炉的焊接生产过程中,埋弧自动焊以较高的焊接生产效率和稳定的焊接质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锅炉锅筒的焊接生产中,对手工电弧焊工艺和埋弧自动焊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在传统的埋弧焊衬垫工艺基础上,提出了锅筒环缝的石棉衬垫法埋弧自动焊焊接工艺,并进行了焊接坡口的优化设计,设计了简易而实用的衬垫工装;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后,成功地应用于焊接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速摄像采集系统对间隙存在及变化时GMAW摆动电弧立向上焊焊接过程中的熔滴过渡行为实时图像进行采集,分析了熔滴过渡行为对电弧质量和焊接过程的影响,结合电弧质量分析仪采集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概率曲线图对试验结果加以验证和补充解释,最后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GMAW立向上焊接过程数值模型进行建立,并对瞬态焊接温度场进行验证和分析. 结果表明,随着间隙的出现及尺寸的增加(0 ~ 4 mm范围内),GMAW立向上焊熔滴过渡形式由短路过渡向特殊的滴状过渡发展,模拟结果说明GMAW立向上焊热影响区具有较大的温度梯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统计过程控制(SPC)是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结合网络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各关键工序产品质量的在线监控与离线分析,加速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进程.本文以铜管生产线质量管理为模板,系统地论述了SPC技术在铜管生产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了质量管理系统的流程以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朱志明  李传界 《电焊机》2004,34(6):4-8,35
在实现车身装焊质量检验工艺和质量实测数据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和统计过程诊断(SPD)技术,实现了车身装焊质量的实时与监控和故障原因诊断,提高了质量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孙林淼 《钢管》1992,(4):24-27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不锈钢焊管生产的概况,焊接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焊接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及在线焊接质量监控技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分布图分析法和点图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采用数据自动采集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进行软件设计,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使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更准确、快捷和有效。通过实例,论述了软件功能、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弧焊过程焊缝质量信息的在线判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机器人焊接生产中,由于目前多数弧焊机器人尚不具备对环境的自适应功能,当焊接过程中存在干扰时,会出现焊接质量的波动,并导致焊缝缺陷的产生。因此,在线监测机器人的焊接过程质量成为当前工业界倍受关注的技术之一,尤其是在节拍快、批量大的汽车部件制造中,本研究工作通过检测机器人焊接过程的位置、能量以及缺陷的信息,进行信息特征的提取与融合,在“桑塔纳”轿车部件机器人焊接生产中,实现了焊缝质量的在线分析和判读,对焊接产品的“零次品”、“零缺陷”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压电晶体式电极力测试传感器.试验表明,该传感器可在焊接过程中直接连续地测试电极力的动态变化,这对于在焊接过程中通过监测电极力的动态变化,实现焊接质量的在线监测或焊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method,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 ICA ) , is introduced to gas metal arc welding (GMAW) process monitoring. ICA was applied to arc signals, i. e. welding current and arc voltage, to remo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extract an independent component IC. Two series of robotic GMA W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ICA for online monitoring. It was found that IC put up an abnormity when there was a step disturbance in the welding proces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C could be used as a state variable representing the process variation. By applying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for the obtained IC, a burning-through defect was isolated from the normal operati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ICA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also made for the processes, which led to an interesting result and was in need for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