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两淮盐政中法律体系的特点,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法律的内容.其中《吏部处分例》涉及的对象是各种盐务官员;《户部盐法》中既有对盐务官员的考成,又有产盐、销盐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还规定了两淮海盐的销售引地、每引重量、征课银数、行盐方式;《私盐罪名》主要内容为禁贩私盐;《保甲法》则是为了强化对灶民的控制.此外,还对清代两淮盐政中法律体系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蒙古盐产丰富,1914—1927年间,花定榷运局承租了该地众多盛产的盐池,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私盐泛滥,难以根除,成为地方盐务一大痼疾。本文将着重从盐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分别就管理权力分配、盐耗、盐税、专商引岸制、奖惩制度等方面探究私盐泛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两淮预提盐引案”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三十三年的两淮预提盐引案,是涉及两淮盐政、盐运使与两淮盐商没有将预提盐引支付的银两上缴国库的事件.史学界普遍认为此案是乾隆中期的特大贪污案件,是两淮盐官与两淮盐商相互勾结贪污的产物,这个案件揭露出清乾隆时期盐务腐败、官商勾结、贿赂成风.但实则不然,争夺地方盐政的控制权,才是这次案件爆发的真止目的.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可以了解乾隆在执政中期对两淮盐务的管理状况.笔者重点从审理过程人手进行分析,进而发现乾隆重点审查的是两淮盐官,对两淮盐商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审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乾隆皇帝以及中央政权与盐商之间存在的无法割舍的经济联系以及两淮盐商在两淮地区的重要地位.但此案后,中央并没有完全控制地方盐政,两淮盐务也逐渐衰败.  相似文献   

4.
破岸均税制,是辛亥革命后四川军政府对盐务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虽然仅昙花一现,但是这种自由贩运的食盐运销制度对盐的商品流通领域中千百年来人为的封建专商引岸制度进行了首次冲击,给后来的盐务改革以较大的影响。确当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偷税盐、土盐、有毒盐大量上市的情况,已引起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最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卫生厅、省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省盐务管理局联合发出加强食盐市场管理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市、州、县有关部门和各盐厂切实加强食盐产销管理。1987年9月21日省盐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部分不了解国家食盐管理政策的个体和集体单位,违反国家食盐产销  相似文献   

6.
自窝阔台汗二年制定盐法伊始,蒙元政权便对盐政予以极大的关注。忽必烈建元后,元廷建立了一套由户部集中管理,并通过各地盐运司分区管理盐务的盐政运行体系,由此形成了全国性的食盐运销体制。元代局盐法是由政府设立官盐局发卖食盐的运销方式,是元代食盐运销过程中政府调控盐价的重要举措,局盐法的施行亦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的体现。然而,政府在某一区域设立官盐局,并非代表在此地施行了食盐法。元代局盐法与食盐法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一是考察政府是否以"取实"人口来施行计口桩配食盐之策;二是立足于政府设立官盐局之时发挥的职能以及政府所预期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1909年,两广总督袁树勋为筹抵赌饷,设计了一套"包盐抵饷"的改革方案。两广士绅担心盐价暴涨,纷起强烈反对。度支部借仲裁争端推行"通纲包税"制度,通过设置两广盐政公所将地方盐务管理权收归中央。这次盐务改革加深了广东与广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袁树勋也因此辞职。清末失败的盐务政策,是新政失败和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元代福建盐政机构复杂、管理混乱较它省为甚,至大四年后盐政主管机关才趋于稳定,由福建等处都转运盐使司统领。盐课从至大四年到至正三年一直为13万引,至正三年后减为10万引;盐价钞自延祐元年定为3锭后,至元末未变。元初至延祐元年,福建食盐由客商购买盐引赴盐场支盐,再到各处贩卖;延祐元年至元末,上四路建宁、邵武、延平、汀州仍由客商兴贩,下四路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实行椿配法,强制计口买盐。高额的盐课、高昂的盐价、"两法"长期并存,加上地理环境的制约,致使元代福建盐政弊端丛生、私盐泛滥、民不聊生,虽几经改革,未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胡传晚年曾在台湾任职近四年,并曾担任台南盐务总局提调兼办安嘉总馆,办理台南盐务。在出任盐务官员期间,胡传大力清理盐课,安排南盐北运,保障了晚清台湾盐务的正常运行。同时,他在不同时期对私盐所表现的不同态度,也展现了一位盐务官员的务实态度,进而表明盐业史的研究,在关注盐务制度的变革、上层的设计者外,也要关注中层的执行者,看到不同层面的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而让盐业史研究变得更加丰满立体。  相似文献   

10.
清代沿袭明制,于比较重要的盐区派遣巡盐御史,后改名为盐政.就两淮盐区而言,盐政之上还有两江总督作为名义上管理盐务的最高长官,而销岸盐引亦有当地督抚监管.于是,不论产地、销地,盐政总是会与当地督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关系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到盐的产、运、销.因此理清盐政与地方督抚的关系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对米的实际购买力进行折算,从所见史料看,春秋后期范蠡的商业资本,可达人民币数百万元;齐桓公的盐业资本(作为战国时期的案例),可达人民币2000万元;西汉武帝时期的巨万之家,可达人民币4300万元;北宋仁宗时期的最大家族资产,可达人民币1亿元;南宋绍兴年间的最大家族资产,可达人民币1.3亿元。尽管这些数据都比较粗糙,但与"明清淮盐经营与徽商"这个典型相比较,仍可相对地看出,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资本最发达的时期。为避免把战国以降的任何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或朝代都说成有商品经济社会萌芽的存在,有必要提出一个基本的思路,即在比较中认识中国商品经济社会的萌芽。另《史记.货殖列传》中一段有关米价的文字"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应以每釜为单位较好。  相似文献   

12.
宋代,宁波的盐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明州盐业生产组织主要分为国家官有制和盐民私有制,食盐行官卖法。及至元代,宁波基本稳定了宋代的盐业生产规模和范围,沿袭了宋代的钞盐法,实行官督民制、官与商兼运兼销的专卖制度。宋元宁波盐区海水制卤大致有刮泥淋卤和摊灰淋卤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宋元时期,福建制盐业在创新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六大海盐产区之一.创始于宋代的刮土淋卤法、鸡子桃仁试卤法、管道输送等关键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福建煮盐的生产效率.而海盐晒法的重大技术革新再次推动宋元福建盐业的勃兴发展.从宋末的浮沙晒盐,到元中的盐埕砂盐,再到明初的邱盘晒盐,福建海盐晒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制盐技术的改进与创新,节省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盐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元末明初的广东是一个乡豪所支配的社会。乡豪势力所支配的格局与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分布密不可分。《庐江郡何氏家记》以何真家族的事迹为线索,详细地再现了元末明初广东乡豪势力崛起直至衰落的历史过程。元末广东群雄竞起,东莞境内势力最强的乡豪们占据了四大盐场和盐栅,他们不仅控制食盐生产和运销,也控制这些地区的盐民。何真的崛起,与控制东莞、惠州地区的盐场密不可分。宋元时期乡豪控制盐场社会的现象,提示我们需要谨慎对待中国历史上王朝统治下的食盐专卖制度。就广东而言,宋元食盐专卖制度似与明代以后的食盐专卖制度有所不同,无论是盐民的管理,还是食盐的运销,宋元时期官府力量显然并没有完全渗透到盐场社会,乡豪势力是盐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蒙元时期解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解盐是盐业史上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对象。有元一代,山西解盐的研究尚不深入。元代解盐的生产基本上是采用捞盐法,而生产数量在全国所占比重也下降。政府对解盐的管理经历了由解盐司到陕西运司再到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的过程。而其销售应以食盐为主,辅以商运商销。  相似文献   

16.
清顺治朝的长芦盐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长芦运司盐政成为清廷首要的控制目标。顺治元年八月,王国佐条奏长芦盐法十四事,意在长芦盐政的恢复中限制官吏、保护盐商、严厉打击私盐,保证朝廷的盐税收入。清朝令运司招商纳银,依额解部,形成了"引从部发、盐不边中"的特色。顺治初年私盐泛滥,满洲人嗜利、贩私者投充仗势贩盐是重要原因。兵饷之需使得清廷格外重视盐税征收,清廷很快将恤商让位于裕课,不仅停止了"见盐征课",而且按照万历时期的旧额征收,带征免去的盐税项目,加强官员征税的考核,强力征收盐课。顺治元年清朝得到的税收盐课银都是长芦盐政提供的。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的两淮盐政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末期,魏忠贤党羽对两淮盐利大肆搜括,论者比之绝流而渔。袁世振在推行其纲运法时,曾许诺用十年时间疏清积引,然后年年行新引,商人不再有资本被压之苦。但实际表明,直到明朝末年,该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明朝正额盐每年约70万引,到万历年间时,灶户只上缴约37.32万引,其余部分则因灶户逃亡及赈济等原因而被免除。只是这部分盐课并没有被免除,商人凭引到官仓已领不到这部分盐货,他们必须另出代价,通过"卖补"的方式予以解决。另仓盐折征中应补偿给商人的折价银每年约7万两,商人也从未得到过。清朝初年两淮行盐额度与课额,以及仓盐折价等,都是由明朝沿袭而来,但清代纲运法肯定不是对袁世振纲运法的继承。  相似文献   

18.
陵井考述     
陵井相传为汉代张道陵开凿,是古代著名的大口盐井,兴盛于唐宋。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井盐业的繁荣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陵井监是陵井的主要管理机构,设立于五代和宋初,初期与陵州并存。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陵州入陵井监。政和三年(1113),陵井监更名为仙井监。南宋隆兴元年(1163),仙井监并入隆州。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元典章》记载的元朝纸币管理制度,整理、分析了《元典章》有关元朝政府印刷、发行、管理纸币的诏令、规定,初步探讨了元朝纸币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种维护钞法的禁令以及对昏钞、伪钞、挑钞的管理。通过梳理和研究,总结了《元典章》记载的元朝纸币管理制度的特点,为研究元朝纸币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井盐生产地,但直至明代云南盐业生产才有较大发展。然而,元代以前滇盐生产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井盐主产区如今安宁、云龙、景谷等地形成较低层次的经济中心,交纳食盐是元代以前统治者对盐产区人民的主要剥削方式。盐利在南诏、唐中央政府与吐蕃三方矛盾斗争中起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