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家峡水电站上游来水丰富,汛期泄水历时长,泄水量大,运投多年后出现泄水道底板、边墙多处冲蚀破坏。针对泄水道缺陷原因和修复施工效果的评析,优化选择了微膨胀防裂硅粉混凝土、环氧砂浆和胶泥等修复材料。根据修复后泄水道运行情况,表明本工程选择的泄水道缺陷修复方案、材料及施工工艺可在高海拔、高水头、高流速的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电站泄水道破坏修复工程,是一项风险高、难度大、前景广阔的系统工程。刘家峡水电站泄水道2号孔破坏修复的关键,是采用人工深水软导向浮体闸门封堵孔口,形成门后洞内旱地施工条件;龚嘴水电站10号冲砂底孔破坏修复的关键,增设浮体闸门采用自动潜行式浮体闸门封堵孔口,形成门后洞内旱地施工条件;哈萨克斯坦CHARDARA水电站SYNAS项目泄水底孔修复的关键,采用分次降水安装浮体闸门侧支承的方法,挡住引水发电机组的下游尾水,在泄水道进口检修门和流道出口之间形成门旱地施工。此3项泄水道修复工程在行业内没有先例,难度很大。整体方案具有创新性,并且均已高质量竣工并投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郭敏  赵恩灵 《海河水利》2006,(3):36-37,39
在大黑汀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底孔溢流堰面及下游护坡修补工程中,经对1~8#底孔溢流堰面混凝土破损状况进行检测分析,提出了采用TK聚合物改性砂浆新技术处理局部混凝土破损方案,积累了TK聚合物修补混凝土破损技术应用的经验,提供了混凝土破损修补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梁凯  陈志平 《人民长江》2003,34(5):20-22
导流底孔承担着三峡工程三期施工的导流及汛期泄洪的重要任务.根据设计要求,必须对导流底孔过流面进行修补.底孔过流面修补工程存在受其它项目施工的干扰等困难,施工控制难度较大.为保证导流底孔过流面修补施工质量,监理部重点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① 进一步完善了底孔修补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过流面底孔修补的施工、监理程序;②对重大技术问题报修补工作领导小组;③ 严把修补材料的选择使用和修补技术方案的审查关;④加强现场监理控制力度;⑤督促承建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⑥ 完善现场监理记录.由于监理工程师对修补施工的各道工序均严格把关,修补后的过流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对某水电站工程左岸底孔泄水道破坏部位的详细查看和对原设计的研究分析,认为破坏原因是泄水道体型复杂、空化数低、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所致。采用清除冲蚀破坏范围的松动混凝土至完整结实的混凝土面,回填浇筑C40W4F200二级配抗冲耐磨硅粉混凝土,在外表面涂刷SK单组分手刮聚脲等处理措施对泄水道进行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泄水建筑物设计及修复处理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三峡二期工种施工的22孔导流底孔混凝土表面为高速对流面,拆模后表现表面缺陷较多,存在质量隐患。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了修补并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能源部于今年2月底在龙羊峡工地召开了“龙羊峡工程1990年汛前工作会议”.会上对底孔泄水道冲蚀破坏修复处理进行了讨论和审定,会议纪要中基本同意我院推荐的修复方案,井要求为进一步弄清泄槽冲蚀破坏的原因,在今年泄水时进行原型观测.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龙羊峡底孔泄水道设计,施工过水后冲蚀破坏情况及这次修复处理设计方案,将本文在1990年汛前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22孔导流底孔混凝土表面为高速水流过流面,拆模后发现表面缺陷较多,存在质量隐患。虽然针对这些缺陷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了修补,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消耗了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同时降低了结构的整体性,不利于工程整体技术性能的提高。岩根据三峡混凝土的技术特点,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则可以防患于未然,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9.
工程技术人员历来对高流速水工泄水建筑物缺陷的修补极为重视,环氧类材料因其固有的优势而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三峡二期工程导流底孔施工缺陷的修补,环氧胶泥这一新型环氧材料在大面积缺陷修补中的成功应用,以及对修补工程所用材料的选择、配方的优化、施工工艺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以资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场对某水电站工程左岸底孔破坏部位的详细查看和对原设计的研究分析认为因为泄水道设计体型复杂,空化数低,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和表面不平整所致。采用清除冲蚀破坏范围的松动混凝土至完整、密实的混凝土面,回填浇筑C40W4F200二级配抗冲耐磨硅粉混凝土、在外表面涂刷聚脲材料(SK手刮聚脲(单组分))等措施,对泄水道进行修复。同时也总结了设计经验,为今后泄水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混凝土等级为C30、C25、C20、C15情况下的五种不同厚度的混凝土衬砌板边坡稳定的影响;混凝土板的厚度分别取为10cm、15cm、20cm、25cm和30cm。相同混凝土板厚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着混凝土等级的增大而增大;相同混凝土等级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着混凝土板厚的增大而增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随着混凝土板厚和等级的增加,变化趋势逐渐变缓,从而得出混凝土板对渠道边坡稳定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常在水环境中工作的混凝土建筑,在外界水压及混凝土内外渗透压力的影响下,水会渗透到混凝土结构中。孔隙水的存在,不仅会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孔隙水压力,而且外界水渗入时携带的某些微粒子对混凝土产生造成化学侵蚀,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发生改变,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在水环境工作下混凝土结构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运行年限的增长,混凝土建筑物都会出现老化现象,主要表现在混凝土的碳化和内部钢筋锈蚀.处理混凝土碳化的方法分两种情况,对于表面没有产生破坏的混凝土面,采用表面涂刷刚性涂层进行保护;对于已产生碳化破坏的混凝土面,采用局部修补和全面柔性封闭进行保护.本文采用的SK防碳化涂料分别由底涂BE14、中间层ES302和表层PU16组成,适用于潮湿面混凝土表面的防护,可在潮湿环境、水位变化区等部位施工,具有防碳化效果好、与混凝土粘结强度高、耐碱性、抗渗透性、柔性好等特点.初步证明,在潮湿环境下混凝土表面防护采用这种材料及技术是成功的,可以在类似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碾压混凝土与混凝土一样也存在着尺寸效应。采用随机骨料模型模拟碾压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碾压混凝土试件单轴抗拉的细观损伤断裂,并重点对单轴抗拉强度尺寸效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双掺”技术已在水工混凝土中普遍应用,但在过水建筑物混凝土中较少采用。通过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地下输水系统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讨论混凝土配合比中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引水剂联掺对地下工程衬砌混凝土的改性作用,提出在控制水灰比和粉煤灰掺量的情况下,“双掺”技术对水工隧洞混凝土衬砌工程也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珊溪面板堆石坝一期面板混凝土裂缝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忠伟 《水力发电》2000,(10):45-46
在我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已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混凝土面板厚度小,垫层基础变形大,再加上在干缩和冷缩的联合作用下,存在着面板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严重地影响面板混凝土的防渗效果和使用寿命,珊溪水库工程从裂缝控制理论,混凝土设计、原材料使用、混凝土配制、浇筑和养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在蓄水前,一期面板混凝土没有发生裂缝,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为面板堆石坝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三峡一期工程纵向碾压混凝土围堰混凝土工程量159.2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占81.8%。围堰堰坝段和下纵段为永久建筑物,上纵段为临时建筑物。围堰混凝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输,上纵段和下纵段汽车直接入仓浇筑,堰坝段汽车运输转料,罗泰克胎带机入仓浇筑。碾压混凝土采用间歇上升施工,每一个浇筑升程(1.8 ̄2.4)m,一般间歇5d左右浇筑下一个升程。为保证升程之间的层面结合,砂浆必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坍落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机制砂与河砂两种类型的砂粒在不同砂率和不同颗粒级配条件下进行了混凝土的抗渗性比较。研究表明:砂率为40%时混凝土抗渗性能好,相同砂率情况下机制砂抗渗性要高于河砂;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选用最佳砂率按不同颗粒级配拌制的混凝土其抗渗性能有差异,其中特细砂混凝土抗渗性差,中砂和细砂混凝土抗渗性好,粗砂混凝土抗渗性一般。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坝段4.5 m升层混凝土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临时船闸2号坝段甲块混凝土因大坝蓄水验收要求,须在50d内完成28.5m高的混凝土浇筑,如按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是无法完成的。工程实施中,采用了4.5m大升层混凝土施工方案,通过加快混凝土入仓速度,改进混凝土施工工艺,加强混凝土模板设计,注重混凝土初期冷却,缩短混凝土间歇期等一系列措施,提前7d完成了目标计划。临时船闸2号坝段4.5m升层混凝土的施工经验,可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20.
堆石坝面板配筋方式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林  周灿元  钟平 《水力发电》2005,31(8):32-34,49
以有限元数值分析为手段,以堆石坝面板在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为研究对象,对混凝土面板的配筋方式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的面板中部单层配筋方式提出了质疑。将混凝土处理成低抗拉材料,钢筋看成理想弹塑性材料,坝体看成完全弹性材料,对3种不同工况下面板的挠度、荷载以及破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面板未发生破坏之前,配筋率的大小并不改变面板的刚度,配筋只在面板产生破坏之后才发挥作用。鉴于堆石坝面板弯曲方向的不确定性,推荐在工程中采用双层配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