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和聚驱开采特点,围绕进一步提高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效果,逐步形成了以提高聚驱控制程度为核心的"缩小注采井距,严格注聚对象,细化开发层系,逐次上返"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模式,同时形成了符合二类油层特点的聚合物驱方案优化技术及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方法,确保了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以上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中的油层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聚合物驱时,不仅要注重对驱油效果的研究,还要研究对油层可能造成的损害因素及其机理,采取保护油层措施,使聚合物驱有效地发挥提高采收率的作用,该文通过聚合物室内配伍性实验,流动实验和吸附实验等研究,评价聚合物驱中的油层损害,研究了油层损害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萨中地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萨中地区中新201站萨Ⅲ组油层开展了注采井距由250m缩小到175m的上返注聚试验,由于注聚对象为萨Ⅲ组所有油层,试验区平面、纵向非均质严重,注聚后注入、采出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解剖到单井单层,并结合矿场动态、井间示踪监测等手段得出二类油层河道砂规模控制着单井注入能力及聚合物驱油效果、二类油层注聚对象应以河道砂为主、以非河道砂完善注采关系的新认识,将对今后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金辉  王锦梅 《油田化学》1992,9(4):342-347
本文介绍了在大庆油田萨北厚层试验区葡Ⅰ1-3层进行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的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用多种方法评价了厚油层达到特高含水率以后聚合物驱油的效果。在本次试验中,聚合物驱油使特高含水率油层的采收率提高了4%以上。  相似文献   

5.
6.
研究聚合物驱时,不仅要注重对驱油效果的研究,还要研究对油层可能造成的损害因素及其机理,采取保护油层措施,使聚合物驱有效地发挥提高采收率的作用。该文通过聚合物室内配伍性实验、流动实验和吸附实验等研究,评价聚合物驱中的油层损害,研究了油层损害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不同油层条件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聚合物驱油在喇嘛甸油田北东块工业化推广区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根据区块实际统计资料 ,分析了影响聚驱效果的地质因素和不同类型见效井注聚合物动态变化特征 ,为油田今后编制聚驱方案及动态调整 ,提高聚合物的利用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给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压裂时机,达到最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采用聚类分析和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二类油层已采取压裂措施的效果进行统计,得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不同类型采出井的最佳压裂时机.结果表明:连通好发育好的采出井压裂最佳时机为含水小于80%,处在含水稳定期;连通好发育差的采出井压裂最佳时机为含水...  相似文献   

9.
改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通过对已开展的二类油层注聚试验区和工业化区块的动态反映特征分析,指出二类油层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注入能力差、产液能力低、见效含水低值期短、聚驱平面矛盾突出等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改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主要途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通过严格控制注聚对象,可以减少层间差异;通过采取细分层系、缩小井距、完善注采系统以及优化注聚方案等技术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已进入工业化的生产阶段,目前萨中油田1996年投注的聚合物生产区块,已完成聚合物驱油主段塞,平均相继转入后续水驱阶段。完成葡I组注聚工作后,将要转入其它层系进行聚合物开采,在大规模上下返施工中,选择何种工艺技术才能够经济有效的完成上下返任务,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介绍聚合物驱上下返注采工艺技术在现场的应用情况,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各种封隔器存在的优缺点,为今后工业化聚合物驱进行大面积上下返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苏油田沙七断块低渗高温中盐储层的特点,通过室内聚合物性能评价及注入性实验,探究了该类型区块聚合物驱应用的可行性。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梳形聚合物、磺化聚合物和普通聚合物进行初选,梳形聚合物的抗温耐盐能力良好,1000 mg/L聚合物清水溶液的黏度为22.4 mPa·s(25℃)、10.1 mPa·s(83℃),1000 mg/L聚合物污水溶液的黏度为10.6 mPa·s(25℃)、5.7 mPa·s(83℃)。对4种梳形聚合物(M=480×104~1550×104)进行进一步筛选,其剪切黏度保留率为89%~100%,在83℃老化90 d后的黏度保留率为88.5%~95.1%,抗剪切能力和热稳定性均较好。注入性实验表明,聚合物溶液注入压力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对分子质量1000万的梳形聚合物溶液可以注入到渗透率50×10-3μm2的人造岩心中,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溶液也有良好的流度控制能力;相对分子质量1000万的梳形聚合物溶液会堵塞渗透率小于30×10-3μm2的天然岩心,相对分子质量616万的梳形聚合物溶液可以满足渗透率20×10-3μm2天然岩心的注入性要求。沙七储层聚合物驱宜选用相对分子质量616万的梳形聚合物HF62208。  相似文献   

12.
关丹  娄清香  任豪  阙庭丽 《油田化学》2020,37(2):287-291
为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针对七东1区砾岩低渗储层强非均质性、水驱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等特点,在七东1区实施聚合物驱。通过理论计算、聚合物注入性及流动性分析、天然岩心驱油实验,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注入浓度进行了筛选,并在七东1区进行了矿场应用。结果表明,七东1区低渗砾岩储层可注入浓度不高于1000 mg/L、相对分子质量400×10~4以下的聚合物,采收率可提高4%数9%。针对低渗透油藏特点,形成了驱油体系与油藏流体等黏驱替流度控制技术。试验区于2016年1月全面注入相对分子质量为350×10~4、质量浓度为800 mg/L的聚合物溶液。截至2019年2月,聚合物驱阶段产油8.01×10~4t,阶段采出程度14.5%,降水增油效果明显。图6表6参14。  相似文献   

13.
大庆第一口聚驱水平井的储层深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1-2-平25井在大庆油田是第一口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的聚驱水平生产井,在全国也属首例。该井轨迹设计中为提高避水厚度水平段在油层项面穿行,水平井目的层油层项面深度预测精度要求高。设计研究得出:目的油层的预测指标,是轨迹设计中的水平段所历经砂体的三维参数,关键参数是目的油层的顶面深度。通过井斜校正法和岩心分析法,预测出目的油层顶面深度的参数,形成了一套水平井轨迹设计的储层预测方法。指出直井储层发育的预测精度、直井储层深度的测量方法、补心海拔的测量时间、井斜方位的算法等,直接影响水平井目的油层的预测精度。同时给出了南1-2-平25井的储层预测实例。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条件,考察了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配方、乳化性和热稳定性,并用最佳配方的SP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复合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SP二元复合体系(2000 mg/L ZL-I+3000 mg/L OCSB)的黏度为59.5 mPa.s、界面张力7.87×10-3 mN/m,与聚合物溶液相比,黏度上升2 mPa.s、界面张力下降3~4个数量级,毛管数大幅度提高,具备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能力。SP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化液黏度大于二元体系的黏度,乳化作用良好,可以进一步改善流度比。60℃下老化120天后SP二元复合体系中HPAM的水解度缓慢上升后维持在30%~40%,黏度始终保持平稳上升,变化规律与单一聚合物溶液相似;界面张力值在老化期间上升半个数量级以内,盐析程度较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大幅改善。岩心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驱后进行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说明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采用二元复合驱作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是可行的。图4表3参5  相似文献   

15.
双河油田始新统核桃园组Ⅳ1-3层系具有高温和中高渗的特点,聚合物驱后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兼具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可以有效调整剖面,控水增油。基于黏弹性和界面活性,研究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长期热稳定性,利用单根岩心研究其注入性和运移方式,利用双管并联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其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为黏弹性复合体系,弹性占主导地位。其黏度较聚合物驱油体系高58%~197%,弹性模量较聚合物驱油体系高67%~227%。界面张力处于10-3 mN/m数量级,具有良好的洗油作用。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长期热稳定性,老化180 d后,黏度和弹性模量保留率超过100%,界面张力仍处于10-3 mN/m数量级。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性好,能够在高强度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6.93%。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运移方式为运移、堆积、封堵、变形通过,通过启动低渗区被毛细管力束缚的剩余油,使油相饱和度显著降低。将非均相复合驱的应用范围从低温、高孔高渗疏松油藏拓展到了高温、中高渗胶结油藏。  相似文献   

16.
聚驱后注聚合物再利用剂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模研究结果表明,三采区块聚驱后,地层中仍残留有大量聚合物。通过室内试验,考察了不同类型聚合物再利用剂的悬浮性,优化选择了YG340-1作为再利用剂,同时考察了聚合物再利用剂YG340-1的封堵性能、注入时机及用量。试验结果表明,YG340-1聚合物再利用剂可与岩芯中残留聚合物絮凝,具有较好的调剖封堵效果,且聚驱后注入YG340-1越早越好,现场施工中,YG340-1含量以3%~5%为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南双河油田V下区块高温(84.3℃)低渗的油藏特点,选取不同水解度的聚丙烯酰胺(1630s和ZL-I)进行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效率明显高于低浓度聚合物,最佳聚合物浓度为1 600~2 000 mg/L.驱替实验表明,现场聚合物最佳注入量为0.4~0.5 PV.聚合物老化前后对比驱油实验表明,低水解...  相似文献   

18.
陆相沉积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关键油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驱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影响聚合物效果的各种油藏条件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取得理想的聚合物驱效果。我国东部油田大多数属于陆相沉积稠油油藏,油层渗透率较高,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原油粘度较高,这些是聚合物驱成功与否的关键油藏条件。在对国内外已实施聚合物驱的油藏技术条件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聚合物驱的油藏筛选一般标准;针对陆相沉积、常规稠油油藏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手段.重点对储层性质、原油粘度、注入时机等关键油藏条件对陆相沉积稠油油藏聚合物驱的开发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陆相沉积稠油油藏实施聚合物驱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聚合物驱过程中吸液剖面返转现象,通过模拟渤海某油藏的地质条件,从不同黏度的同质聚合物溶液在低渗透层的分流率出发,研究了聚合物溶液黏度对注聚过程中吸液剖面返转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浓度为1500 mg/L的剪切后黏度分别为30.5 mPa·s和130.8 mPa·s的异质聚合物(HPAM和HAPAM)溶液段塞组合的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聚合物驱时吸液剖面返转时机将提前,低渗透层分流率先升后降,并且分流率的峰值会增大,注入聚合物溶液黏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提高采收率。对于渤海某油田,过炮眼后聚合物溶液黏度控制在15~30 mPa·s范围之内较为合适。高黏度HAPAM溶液对非均质油藏改善效果要强于低黏度HPAM溶液,但其相应的注入压力也更高,对于海上正在实施聚合物驱的某多层非均质油藏,采用高黏-低黏异质聚合物溶液交替注入方式对非均质油藏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QD1区克拉玛依组下亚组砾岩油藏经历长期注水开发,储集层非均质性变强,裂缝和优势通道发育,后续聚合物驱过程中出现采出井产聚浓度高等问题,影响了聚合物驱效果。为认识砾岩油藏聚合物驱产聚浓度变化规律,以该区油藏储集层特征和流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动态分析、理论公式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针对聚合物驱生产阶段划分、产聚浓度上升规律、产聚浓度界限图版和聚窜井治理压力下限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生产阶段可以划分为注聚初期、见效高峰期、见效后期和后续水驱4个阶段。见效高峰期一般为2~3 a,高峰期内最大产聚浓度为737.2 mg/L,最大相对产聚浓度不超过0.550,相对产聚浓度上升率不超过2.3;140 m和120 m井距相对产聚浓度上升率合理范围为2.3~6.0,对应相对产聚浓度为0.276~0.720,产聚浓度为414.0~1080.0 mg/L;优势通道、压裂裂缝和缝道共存3种聚窜类型井治理的压力下限标准分别是8.0 MPa,10.0 MPa和9.5 MPa.此研究成果对该区及同类型油藏聚合物驱生产动态调整和聚窜井分类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