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李波  陈鹏学 《华中建筑》2020,38(6):113-118
以近代沿江通商口岸教堂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教堂进行重新解析。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其立面、屋顶、墙身、基础的构造样式、材质、色彩、构建以及建筑细部等组成要素,进行形式语义本体分析,构建近代通商口岸立面形式样本库,探究教堂建筑立面的形式特征在文化融合和地域环境的互相影响下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康  虞彬 《南方建筑》2018,(2):67-71
在跨文化融合和地域环境的互相影响下,苏州现存的近代天主教教堂,既传承了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特征,又吸取了本土地域建构文化,并展现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教堂建筑。苏州杨家桥天主堂建于1892年,坐落在苏州古城城外,其建筑特征是中西建筑文化融合下的代表之一。文章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教堂的历史资料和实地测绘定性研究,从教堂平面、立面、剖面、细部、景观及文化等六个方面,来探究杨家桥天主堂跨文化的建筑语言和嬗变进程,并将其保留下去。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使徒堂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文献参考对教堂进行重新解析。对使徒堂的现场测量和实地拍摄,从教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建构技术和细部装饰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和解读。探究苏州使徒堂是如何巧妙展现出西班牙折衷建筑元素,解读基督教教堂吸取了苏州本土工艺建造和现代新材料背景下,如何延续和保存。  相似文献   

4.
郭方芳 《华中建筑》2009,27(3):247-251
该文介绍了武汉近代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和现存教堂建筑的概况。从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以及建筑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归纳武汉地区此类建筑的特征,并依照古典教堂的风格类型将其划分为罗马风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斯拉夫式及中西合璧式六大类。  相似文献   

5.
张卫  王潇 《建筑与环境》2012,(6):110-112
本文分析了广西近代教堂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分布情况。从现存教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结构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归纳总结出广西近代教堂建筑的三大风格形式,分别是:罗马式、哥特式和地方元素与西方样式融合的形式。从风格特征出发,系统探讨了遗留至今的广西主要近代教堂建筑实例,梳理教堂的建造背景、从多方面分析其艺术价值,肯定其在广西近代史上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为广西教堂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17,(4)
以长沙市现存的近代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梳理归纳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及使用现状。在实地调查与文献考证的基础上,重点从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建构方式、细部装饰四个方面分析,归纳出教堂建筑的本土化特征。研究发现,长沙教堂弱化了原本较重要的广场空间,其主体建筑的内部空间尺度和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在建筑立面上简化了西式教堂常见的雕塑、门窗细部、尖顶等构造要素,并采用了本土建筑装饰艺术形式的构造细部。  相似文献   

7.
围绕温州近代著名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的方式,在建筑形制、材料、风格、平立面方面,对温州教会建筑加以归纳分析,探究温州近代教会建筑的中西合璧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杜诚 《建筑与环境》2010,(1):170-174
随着国内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近代西方基督教会在华营建活动及其建筑渐为学术界所关注。通过对近代中国以及西方教会宗主国—英国(为例)同期教堂建筑样式进行对比,阐释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中错综复杂的建筑现象,揭示近代教堂建筑发展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9.
姜玲 《中华民居》2011,(11):93-100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全部建筑虽然都是外国建筑师所设计,但在形式风格上前后期截然不同,较典型地反应出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特征。其中,不仅有近代西方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建筑,又有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为特征的复古主义中的折衷型建筑。  相似文献   

10.
玫瑰窗是西欧中世纪哥特教堂的典型立面元素.上海是建造教堂最多的城市,其玫瑰窗相对简化,尺度较小.文章简要介绍玫瑰窗的来源、类型,并从位置、形式、材料、题材与色彩等方面对上海地区教堂玫瑰窗进行分析,简述其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兴建于1903年的民族饭店是俄罗斯20世纪初折衷主义建筑的典型代表,是莫斯科中心区的著名建筑。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饭店建筑,内部设施与外部立面都需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改造。1995年莫斯科政府投入巨资重新装饰、装修外墙,并重点改造了接待大厅、宴会厅、会议室等空间。在室内装修的细部处理上,再次应用折衷主义手法的家具、灯饰美化内部空间。该整修设计荣获1996年俄罗斯修复改建设计奖。  相似文献   

12.
苏州三香路杨家桥天主堂是具有典型性的中西文化与建造技术冲突与交融的载体。天主教的中国本土化策略,导致该建筑在空间布局、山墙立面、屋架结构、构造节点上都具有显著的中西合璧的特征,体现了近代教会建筑遗产独特的价值。该文以杨家桥天主堂为例,分析其在形制与工艺上的西方溯源与地方传统的关系,并探讨"混合性"的建构特征。  相似文献   

13.
1888年基督教美以美会传入芜湖,其传教期间建造的芜湖弋矶山医院是安徽近代最大的教会医院,也是最大的现代西医院,为折衷主义风格。通过对芜湖弋矶山医院历史资料整理以及实地调研测绘,从近代教会医院的历史沿革、平面型制、立面装饰、结构形式及材料以及宗教空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南京的中央医院建筑进行了比较,提出在现代医学观念主导和中国传统观念调节下,近代教会医院平面通常采用分科、分病区布置方式,病房为南丁格尔式,是真正的现代医院建筑类型,但近代教会医院还具有独特特征——以宗教空间为中心进行平面布局。  相似文献   

14.
在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福州近代基督教的教堂建筑既延续着西方古典复兴教堂的建筑特征,又融入了福州地域建筑的形式语汇,表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建于1938年的基督教花巷堂,坐落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旁,是中西文化融合下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文从建筑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花巷堂的历史考证和遗存实测,从教堂的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建筑特征、建筑风格等4个方面,考察基督教花巷堂的建筑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从而探究教堂建筑在福州的地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刘正权 《门窗》2012,(3):26-29
外窗设计是建筑立面设计的重要方面,外窗的大小对建筑的采光能耗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中对建筑的窗地面积比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建筑地面面积和墙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窗地面积比也可以通过窗墙比来反映。本文利用MIT Design Advisor模拟计算了不同窗墙比对建筑空间采光和工作面采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堂建筑作为见证基督教在福州发展的一面镜子,折射着时代的文化。本文通过教堂建筑遗存的调研和史料的考证,从福州的近代开埠概况、福州基督教的教堂建设和教堂建筑的基本特征等3个方面,分教派探究基督教堂建筑在19世纪福州的发展过程,为深入研究福州基督教堂建筑的地域化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鼓浪屿近代建筑水刷石立面构图具有丰富且复杂的表现形式。文章通过解析水刷石立面构图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并探析其影响来源,以归纳其地域性特征。研究发现,鼓浪屿近代建筑水刷石立面构图以西方建筑构图为基础,汲取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塌岫"的空间特征和錾砖堵等构件划分立面的构图手法,并结合"红砖白石"的组构模式,将传统单层砖石立面移植到近代多层砖混立面上,形成丰富多样的构图形式,可作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住宅市场的发展演变,户型和住宅配套的升级影响到住宅建筑的形态和外立面,规划部门对住宅建筑立面风格起到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住宅的外立面向简洁化和现代风格发展,在立面元素上,空调机位、外窗设计、外窗和临空面防护等随市场和规范的变化影响向着美观、便捷、安全的方向演变,中央空调等设备配置的提高提升了住宅的建筑层高。住宅立面材质的选择受定位、造价和规划条件影响,铝板、石材和大尺寸外窗在高品质住宅中大量使用,造价限制下需要谨慎配置住宅外立面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本建筑与中关村地区的城市环境,地区定位相符合,它平面轮廓自然流畅;立面书架式的造型,暗喻海淀图书城的地域特征。设计主旨是通过教堂外形设计将教堂与其周围所布局的商业建筑区别开来,从而突出教堂自身独特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20.
纵观西方宗教近代传入中国,教堂建筑对中国的影响和现状,根据几年的全国实地考察和拍摄,对近百座最具代表性的教堂进行详细调查,选择的时间范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外国建筑文化闯入到其终结止,探讨中国教堂建筑的类型化,从宗教和建筑来区分,试概括中国教堂建筑的特征,提出十大天主教堂,十大基督教堂,十大东正教堂作为典型案例,并就教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教堂文化的发展发表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