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文化景观的理论,结合对安徽省三河古镇的实地调查,分析其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及其演变特征。在分析影响文化景观演变因素的基础上,以保护文化景观的特性为原则,探索传统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策略。为传统古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古镇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旅游开发促进古镇保护,这是保护和发展古镇普遍采用的做法。古镇作为旅游景点,一般具备食、住、娱、行、购、游六个要素。上海的新场古镇位于浦东新区中心腹地,古镇在做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更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新场古镇以弘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为已任,将传统文化与古镇旅游相结合,正在探索一条古镇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古镇在现代旅游开发过程中模式趋同,特色丧失,保护不善的矛盾,研究对传统古镇地域范围内的乡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将乡土元素融入传统古镇的景观设计表达中,得出乡土文化在传统古镇景观提升设计中的适应性策略。以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提升古镇活力,为传统古镇旅游景观设计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古镇旅游迅速发展的时代,古镇文化景观的地方性逐渐受到外来文化、价值观导向的影响,景观"非地方"的元素越来越多。本文从CAS理论角度出发,剖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大理沙溪古镇(亦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的文化景观系统构成,认为古镇文化景观系统包括价值系统(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产业文化)和物质系统(宏观、中观和微观),二者相互适应且系统内各要素也相互适应,最终推动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CAS理论作为系统性科学,是分析理解世界的工具,将该理论引入园林景观领域有助于剖析景观系统的构成与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由于所含要素更加丰富,并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往往具有整体性功能和多样化利用价值。以世界文化遗产——河坑村土楼群为例,通过对村落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及生态山水环境等方面的梳理分析,重点剖析自然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并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景观与稻田景观类型。最后在整体风貌保护、人居环境改善、适度旅游开发等方面提出河坑村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框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赛男 《山西建筑》2012,38(17):3-4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特色,建筑景观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统一形成了城市的特色,结合义乌市的建筑景观特色分析,从布局的半开放性、设计的地域性、装饰的工艺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从而使传统文化景观在新建筑、新城市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7.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照片识别、深度访谈和游览路径跟踪等方式,分别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同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度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对古镇物质景观的地域性(如建筑、街巷、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地域性(生产生活、文化风俗、地方美食)感知度都较高。但同时,居民和游客对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旅游的发展使同里古镇的景观空间和地域特征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古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不足,导致古镇景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全面展现和有效传播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居民日常生活与游客观光活动双向交织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保护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琳 《风景园林》2017,24(5):87-93
乡村景观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是典型的文化景观,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对乡村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云南省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深入分析了哈尼梯田、传统村落和乡土文化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围绕"哈尼梯田遗产价值的保护及展现"、"传统民居的活态保护及价值更新"、"哈尼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这3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规划思考。提出要从旅游的视角科学地认识并尊重乡村景观的价值,自然性、真实性、完整性、地域性和体验性是乡村景观的核心特征,不仅构成了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更是进行乡村景观保护和规划的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芭沟古镇山地特征和工业历史背景出发,通过对古镇山地空间形态、街巷空间、旧工业建筑的剖析,探索古镇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更新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旅游开发中应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下,合理进行分区开发,重视古镇的地域文化遗产,加强旧工业建筑的保护与适应性更新,提供新的体验型旅游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现有小城镇特别是古镇的文化底蕴、景观形象基础上进行风貌的保护与形象的提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浙江省衢州市球川古镇形象景观保护规划项目为例,从古镇整体风貌保护、建筑文化传承、民俗乡土文韵挖掘等方面探讨了传统古镇的形象提升与环境景观的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古镇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开发古镇资源的同时保留原有风貌体系和固有文化内涵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以西来古镇旅游规划为例,对其现状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旅游资源优势与发展困境,从文化、产业、业态、空间四个方面提出总体发展战略,并科学制定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同类型古镇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原真性保护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核心,是旅游型小城镇在开发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本文通过对旅游型小城镇原真性保护构成要素的分析及对安徽省合肥市三河古镇这个典型案例的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旅游型小城镇在开发中遵循原真性保护原则可以采用的方法,以便对其他旅游型小城镇保护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2009,(7):46-47
三河古镇地处安徽省省会城市合肥市的南端,濒临巢湖,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4.17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占镇景区人口3万。三河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素有“千年古镇,生态水乡,名人故里,美食天堂”之美誉。近年来,三河镇党委、政府加大古镇旅游景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景观理论视角出发,结合绵阳市郪江古镇案例,对传统古镇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影响文化景观的内外因素及其演变特征提出以保护文化景观特性为原则的生态治理、风貌保护、文化传承、技艺复兴、建立古镇保护保障机制等建议,由此探索传统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有必要从农村生态景观、历史景观、文化景观进行特色保护,保护策略可体现在生态维系、历史保护、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提出原汁原味原生态体系的维护和历史遗迹的利用性保护策略,以期实现新农村景观特色保护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乡村文化景观在凸显地域风格、传承乡土文化、营造特色景观、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对金山村项目实践中的文化景观营造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探索文化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营建思路,发掘金山村的荷文化与祠堂文化,引植千亩荷塘,"激活"古祠堂功能,开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旨在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文化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文化传承载体,加强文化开发与保护是延续其生命力的关键。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民宿发展现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宿景观的关系,提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宿景观设计要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景观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乡土景观作为传统村落重要的物质和文化载体,在旅游商业开发的冲击下面临着乡土风貌破坏、乡土文化遗失的双重挑战。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村落乡土景观的价值构成要素,揭示了乡土景观保护对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建立文化旅游与乡土景观互促机制的基础上,从空间整合、文化传承、时令保护三方面提出面向文化旅游的乡土景观保护策略。并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永丰村为实证研究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乡土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验证表明,乡土景观保护能有效促进传统村落的文化旅游,进而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景观照明和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对具有旅游、历史价值的古镇进行古镇景观照明是广西旅游古镇发展的必经之路,古镇景观照明,对于古镇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古镇景观照明既可以通过对原有景观格局的保护又能对古镇的氛围进行打造,不但使传统的古镇景观风貌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依旧从中品读出蕴藏于广西古镇景观中的民俗风情。本文旨在广西古镇景观照明现状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适应广西古镇照明设计的原则与策略,给未来的广西古镇景观照明提供有益的参考,使得古镇的传统文化格局与现代发展合理的结合,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赵梦琪 《城市建筑》2014,(14):280-280
少数民族地区景观建筑的设计是区域旅游景观发展的重要一环,一个民族的传承与发展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让民族地区景观建筑的规划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这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