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 前言 国家速滑馆是2022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唯一新建的冰上项目竞赛场馆.冬奥会期间,国家速滑馆将承办速度滑冰比赛.冬奥后将向公众开放,成为能够举办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滑、冰球、冰壶等冰上赛事及大众冰上活动的多功能场馆.国家速滑馆以"冰"和"速度"为设计象征,由3360块曲面和平面玻璃组成晶莹剔透的外立面...  相似文献   

2.
宋伟莎  刘时新  曹馨月 《建筑》2020,(13):46-50
正2018年1月16日是一个载入北京城建集团史册的日子:北京城建集团以联合体身份中标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PPP项目。北京城建集团紧握机遇,成为全球首个既建造夏奥会主场馆又建造冬奥会主场馆的建筑工程总承包商。2020年5月17日是一个让国家速滑馆项目团队备受振奋的日子:工程以148.5分的年度最高分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对标"鸟巢",超越"鸟巢"。进场第一天,"双奥"总工李久林便为"冰丝带"定下建设标准。在此后的800多个日日夜夜里,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项目团队  相似文献   

3.
刘时新 《建筑》2021,(3):F0003-F0003
由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施工总承包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在历经“精耕细作”“拔地而起”“编制天幕”“丝带挥舞”和“最快的冰”等重要建设阶段后,1月21日,滑冰赛道的首次制冰顺利完成,这标志着“冰丝带”正式具备了迎接测试赛的条件。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制冰能效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4.
刘时新 《建筑》2021,(1):F0003-F0003
在北京奥运核心区,气势恢宏的国家速滑馆,22根曲线环形玻璃幕墙形成美轮美奂的“冰丝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梦幻造型和用特殊彩釉工艺涂刷烧制的冰花纹华丽外衣带给人们科技和艺术融合的视觉享受。经过北京城建集团等建设者两年多的精心施工,2020年12月2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工程顺利通过设计、勘察、监理、业主和施工等五方联合验收。工程建设任务的完成,为2021年1月开展首次制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宋伟莎  徐艳红  段捷 《建筑》2022,(5):22-25
<正>国家速滑馆又名“冰丝带”,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运动场馆。自筹建之日起,因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8年1月16日,这是一个载入北京城建集团史册的日子,这个曾经建造过“鸟巢”、国家体育馆等夏季奥运会代表性场馆的企业,以联合体身份中标了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项目。“双奥”之企,使命必达。对标“鸟巢”,超越“鸟巢”,这是进场第一天,总工程师李久林为“冰丝带”定下的建筑标准。历经3年建设,项目团队以敢为人先的担当、  相似文献   

6.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其屋盖结构采用大跨度马鞍形空间环桁架+单层双向正交索网结构体系。介绍从滑移体系设计、滑移轨道布置、滑移系统布置和滑移工艺等关键施工技术,可对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以下简称冬两中心)是北京2022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主要比赛场馆之一,赛时将承办冬奥会冬季两项和冬残奥会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的全部比赛,共产生11块冬奥会金牌和38块冬残奥会金牌,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合计产生金牌最多的场馆.场馆占地面积132hm2,赛道场馆技术楼建筑面积7644m2,赛道总占地面积11.3万m2,总长度13km,最高海拔1766m,最低海拔1657m,项目在冬奥会后将作为国家队的训练基地使用(图1).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北京优秀规划建筑方案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幕。2022年冬奥会北京、延庆和张家口3个赛区的25个场馆详细规划首次对外公布。北京赛区将新建国家速滑馆和北京奥运村。据悉,2022年冬奥会计划使用的25个场馆,包括12个竞赛场馆、3个训练场馆、3个奥运村、3个颁奖广场、3个媒体中心、1个开闭幕场馆。根据规  相似文献   

9.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屋盖采用单层双向正交索网,外圈设巨型环桁架,支承于看台斜柱上,支承屋盖的看台斜柱采用劲性混凝土柱。着重阐述了国家速滑馆主体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结构的基础设计、超限情况及抗震性能化设计、大震弹塑性、巨型柱承载力计算等,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为北京市唯一新建的奥运场馆。介绍了国家速滑馆地上钢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国家速滑馆地上钢结构体系由马鞍形索网、巨型环桁架、斜拉索、幕墙网壳等体系组成。工程设计影响因素多,各部分体系关系复杂,设计时需考虑多因素的耦合效应,设计难度大。还介绍了国家速滑馆钢结构体系及支承条件,介绍了钢结构设计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研究了施工各阶段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研究了环桁架及其支承体系的防连续倒塌性能及预防措施,介绍了关键节点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唐馨庭 《建筑电气》2021,40(11):64-68
对2022年冬奥会大道速度滑冰主场馆国家速滑馆的泛光照明、体育工艺照明和场内公共区照明实施过程中解决的问题进行论述,对速滑馆照明系统深化设计工作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建筑》2022,(5):26-28
2008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作为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2022年,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馆,改造后的“冰立方”成为世界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双奥”场馆以及冬奥史上首个在临时冰面上铺设赛道的“双奥”场馆。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6月28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南,第29届北京夏奥会主场馆—国家体育场竣工落成,北京城建集团建设者科技筑巢,历时五年让"鸟巢"盛情绽放。2018年6月26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西,第24届北京冬奥会核心场馆—国家速滑馆全面实现正负零,北京城建集团建设者以破土而出的"冰丝带"向"鸟巢"?10周岁献礼。岁月流转。奥运10年,从"鸟巢"到"冰丝带",  相似文献   

14.
1项目概况 "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高山滑雪是一项将速度与技巧完美结合的雪上运动,也是世界上复杂程度最高、组织难度最大的雪上竞赛项目之一.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遵循可持续理念,采用单一场馆模式、分散式布局,场馆内同时规划竞速、竞技两类场地,设有竞赛雪道及配套的训练雪道、联系雪道和技术雪道 1),是国内第一座按冬奥赛事标准建设的高山滑雪场馆,将进行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所有项目的比赛[1].  相似文献   

15.
理事动态     
《建筑》2021,(21):62-63
北京城建集团全力护航北京冬奥会10月8日至10日,“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举行。北京城建集团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既建造过夏季奥运会主场馆,又承建冬季奥运会核心场馆的工程总承包商,成为北京冬奥会工程建设与服务最重要的力量。为保障好此次公开赛测试活动,并为2022年冬奥会保驾“练兵”,北京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项目团队选调了专业管理人员114人加入设施运行保障组,制定专项保障方案,确保组织架构、保障措施、应急措施、防疫措施等各方面全部到位。  相似文献   

16.
黎方益  段捷 《建筑》2020,(3):20-22
入冬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工程场馆建设如火如荼,北京赛区核心场馆—国家速滑馆工程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施工场景。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鸟巢"到冬季奥运会的"冰丝带",这些建筑无不令人称奇。这两座屹立于奥运核心区的建筑寓意"火""冰",给人们一种恢弘大气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刘辉 《城市住宅》2022,29(2):43-46
北京2022年冬奥会新建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外部空间营造极具特点,其以园林造景手法,运用中国智慧,谱写新时代强国凝聚力.外部环境景观基于冰雪主题,提出"冰之凝聚与融动,雪之洁白与纯净"的设计理念,从中国美学的诗意境界、丰富集约的场地空间、绿色友好的生态环境3个层面塑造热情洋溢的冰雪盛境.  相似文献   

18.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通过工程技术改造、场馆临时设施和赛时景观营造营造等综合措施,在"水立方"内营造2022冬奥会冰壶场地的空间、环境和氛围,变身"冰立方",并实现持续的"冰""水"功能转换循环,使其成为"双奥之城"的代表性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7月31日傍晚,2022年冬奥会主办地结果揭晓,北京成功当选。北京冬奥会将分为北京城区、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主要场馆分布为:1北京城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被用作冰壶比赛场地、国家体育馆将被用作冰球比赛场地、五棵松体育中心(现万事达中心)将被用作短道速滑比赛场地、首都体育馆用作花样滑冰比赛的场地、国家速滑馆(新建);2北京延庆县高山滑雪场地(新建)、雪车雪橇场地(新建);3河北张家口北  相似文献   

20.
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新建冰上竞赛场馆.从建筑空间、结构体系、曲面幕墙、冰场与节能等方面,解析国家速滑馆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设计以临时看台/副厅的赛时赛后功能转换为动机,实现了单纯完整的建筑形式;赛时前、后院形成高效的运营分区和流线;双曲面马鞍形索网屋面实现空间、结构和节能的完美结合;曲面玻璃幕墙实现设计、生产、加工、安装的全过程数字化;冰的可持续设计包括场地的可持续利用、低辐射吊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