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波变换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波变换比傅立叶变换有着更好的时频局部性质,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小波变换的概念和物理意义,然后扼要总结了小波变换在提高地震信号分辨率中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涉及了近十年来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改进的M orlet小波、导数小波、三参数小波以及小波变换与其它领域的新方法联合等内容。随着人们对地震记录的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小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将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据不规则会降低地震资料的品质,从而对后续的油气勘探开发造成严重影响。一直以来,数据规则化都是地震资料处理人员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主要对数据规则化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索,首先阐述了数据规则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反泄漏傅里叶变换数据规则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将该技术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效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地震数据的面元分布规律,进而提高地震数据偏移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S变换结合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和连续小波变换的思想,具有良好的时频分析特点,但是基本小波不变,使得其在实际信号分析中有一定的缺陷.广义S变换克服了这些缺陷,可以根据实际信号灵活地选取窗函数,具有更好的时频分辨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广义S变换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仿真试验和地震模拟信号的对比,凸显了广义S变换的时频聚焦性.最后对实际地震信号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Curvelet变换是一种新的多尺度几何分析方法,在图像处理领域有其自身的优点。通过改进的curvelet变换图像降噪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有效的去除了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干扰,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Curvelet变换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思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地震信号是一种非平稳信号,时频分析法是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有效方法,用时频分析技术处理地震信号,可以较为精确地分析数据时间和频率特征。现阶段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方面的时频分析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取广义S变换作为时频分析工具,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不同频率剖面进行对比。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时频分解,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提取不同的单频剖面,细致研究局部层位,识别地震剖面中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6.
由于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特性,从而为其在信号降噪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小波变换通过伸缩和平移等运算功能对函数或信号进行多尺度细化分析,解决了傅立叶变化不能解决的许多困难问题。本文通过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去噪中的对比可以看出,小波变换对奇异信号极其敏感,使得其在非平稳信号的去噪中显出了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来识别薄互层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地球物理工作者的一项技术难题。常规时频分析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介绍的广义S变换技术结合了STFT(短时傅里叶变换)和CWT(连续小波变换)二者的优点,可以根据实际信号的特点灵活选择窗函数,具有更好的时频分辨率。文章先对广义S变换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然后通过MarmousⅡ模型正演,将广义S变换与常规时频分析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实际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义S变换对薄互层的识别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8.
在油气的勘探、生产和寻找有利的目标时,常规处理的处理方法有时难以改善地震资料成像和信噪比,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介绍了借鉴通讯技术中信号增强技术,通过对地震资料叠前优势频带信号增强全新尝试,实现地震数据在空间域或频率域的变换,增强目标资料信号,改善资料成像,并展示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受地表变化、地表障碍等因素的制约,野外地震数据在空间方向上的采样是不规则的,将对以后的成像质量以及信噪比产生较大影响。在一系列保幅处理的基础上,应用防泄漏谱估计傅立叶插值技术进行数据重构,获得具有反假频能力的叠前偏移道集,进而可得到高质量的成像剖面。该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PX地区三维地震数据,实现了对数据的重构和规则化,形成了单一性的观测系统,解决了野外不规则采样问题,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地震信号的瞬时信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常规地震道分析的基础上,对地震记录进行希尔伯特变换形成复数道,求出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指出了应用希尔伯特变换模拟数据时的边界条件,可以较好的模拟虚地震道,从而更好的处理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1.
针对富县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严重的特点,开展了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静校正技术、串联去噪技术、高精度速度分析及地震成像方法等技术的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该区地质特点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流程。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处理和应用,效果明显,从而证明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产化聚醚酮酮(PEKK)原料,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失重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PEKK的耐热性、加工性能、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量。测试结果显示,PEKK是半结晶聚合物,加工温度范围在360~380℃,热稳定性很好,热分解温度在500℃以上。通过测试获得了较详实的数据,为国产PEKK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加工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反射波法作为工程物探的一种主要方法,勘探精度不仅受激发、接收等因素的影响,还与地震资料处理的精度密切相关。本文结合某水电站厂房选址工作,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了反射波法资料处理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流程,着重使用了反褶积技术,提高了分辨率,得到清晰的反射剖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喷嘴释放单气泡的声发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鑫  李美慧  李晓磊  杨转  何利民 《化工学报》2017,68(5):1794-1802
利用声发射技术在单气泡发生实验装置中研究了气液两相流中单气泡的动力学特性,使用自行开发的采集处理程序进行气泡声信号的参数提取,采用统计分析、小波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声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范围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可以检测到管内气泡的声信号,具有较高的信噪比,且声信号随着喷嘴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液相表面张力的减小而减小。比较不同喷嘴直径下气泡的频率谱,发现喷嘴释放气泡发出的声信号频率为150~200 kHz,且随着喷嘴直径的增大,峰值频率相应增大,提出了声信号峰值频率与气泡尺寸之间的关联式。同时得到了气泡上升过程中的连续形态变化,分析了气泡产生声音的机理。研究表明,声发射技术是一种灵敏度高、测量手段方便的方法,可用于气液两相流气泡运动特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王胜新  曹新平  佟国章  李建萍  褚军 《广东化工》2011,38(6):295-296,298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使用现代声发射技术中平面任意三角形阵列的源定位方法,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油田地质参数,可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数千米深岩层人工裂缝的变化形态和方位状况,开创性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指导油田开采,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原油产量的目的。文章以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对火烧山油田压裂井监测及彩南油田注水井组监测结果,评价了注水井组的水窜方向和压裂井裂缝的形态、方向及长度,对油田压裂效果评价和油田后期注采井网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constructed a miniature closed-loop servo-controlled hydraulic tensile tester interfaced to our fast scann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Macroscopic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stress-strain curves can be collected along with th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form of infra-red data. This technique in conjunction with our newly developed time resolv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package has been used to follow structural changes in macromolecules.  相似文献   

17.
多波地震勘探包含众多信息,但其数据处理中纵、横波波场信息相互混杂,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离,波场分离已成为多波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重要的一步。τ-p变换法在众多波场分离方法中有一定优势。本文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波场分离流程等进行阐述,并利用计算机模拟该方法,完成波场分离试验。  相似文献   

18.
Today, parallel processing supercomputers allow simulations of up to 106 discrete elements. and advances in processing power should allow 109-1010 discrete elements. The availability of such large data sets offers real scope for statistically accurate calculations to describe the long-range evolution of the bulk flow and stress fields during industrial handling and processing of material in granular and powder states.We show that careful post-processing analysis of gran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results in terms of time series/signal processing can lead to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dynamics of granular systems and the defining events in the evolution of such systems. In particular, we apply the Fourier transform to investigate periodicity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the simulation and the wavelet transform to investigate disturbances which are localised in time and which are much more difficult to model with Fourier methods. Whilst we are essentially pointing to post-simulation/experiment techniques which are generic, we illustrate their importanc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segregation phenomena in poured binary granular heap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diffusive mechanism of kinetic sieving.  相似文献   

19.
地震资料采集现场质量监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加,对地震资料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地震资料的采集,确保采集的地震资料的有效性和保真性,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套基本的地震资料现场处理质量监控方法,确保了后续室内地震资料处理的精度,从而达到油气勘探,开发对地震资料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