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快速、准确进行铜钴矿石中Cu和Co的物相分析,通过对铜钴矿石溶解分离、试样制备、测试原理等方面的讨论试验,确立了铜钴矿石中自由CuO、结合CuO、硫化物钴及氧化物钴的原子吸收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满足分析要求,适合一般铜矿石、钴矿石及铜钴矿石中的Cu和Co的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涡轮叶片表面涂覆铝化物涂层,可显著地改善零件抗高温氧化、耐腐蚀性能,延长叶片在工况条件下的使用寿命。本文以某燃机高压涡轮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VPA(气相法)和CVD(化学气相沉积法)两种工艺分别制备了钴铝涂层,随后在叶片内腔涂层截面位置做了切割和试验分析,从涂层厚度及均匀性、金相组织、涂层中钴、铝含量和形成的相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工艺方法在实现钴铝涂层制备时实现技术指标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得出了在两种涂层方法中:CVD方法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涂层厚度指标,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制备涂层的均匀性。相反,VPA方法不能保证空心叶片在复杂形状时内腔截面对涂层厚度均匀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钴基合金的堆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蓓华 《江西能源》2004,2(2):27-29
简要介绍钴基合金堆焊材料的性质及种类,分析钴基合金堆焊材料的焊接性能及裂纹、气孔原因和解决介绍措施,探讨各种钴基堆焊方法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型流化床,研究了不同温度(650、750、850和950℃)、不同反应气氛下(CO和H_2混合气氛、CH_4气氛)钴基载氧体的积碳性能及在还原反应中添加水蒸气或CO_2对载氧体积碳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O和H_2混合气氛中,反应温度越高,钴基载氧体积碳就越少;与CH_4气氛相比,CO和H_2混合气氛可有效减少载氧体表面积碳;添加水蒸气或CO_2均可抑制载氧体发生积碳反应,且添加水蒸气可基本消除钴基载氧体的表面积碳现象。  相似文献   

5.
用动电位伏安法对纯铜电极、纯钴电极以及含钴量5.1%、9.7%、15%、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在硼砂—硼酸缓冲溶液(pH8.5)中的光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纯铜电极、纯钴电极和铜钴合金电极均显示P-型光响应,纯铜电极的光响应来自Cu2O,纯钴电极的光响应主要来自Co3O4,铜钴合金电极的光响应来自Cu2O和Co3O4的共同作用。纯铜电极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存在着Cu的阳极溶解和电极表面生成Cu2O膜的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Cu2O膜的生成,除氧与否影响纯铜电极的成膜反应。纯钴电极电位正向扫描时不显示光响应,负向扫描时显示阴极光电流。铜钴合金电极的光响应随含钴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水葫芦叶为原料,经乙醇萃取、皂化、钴取代、成盐等步骤制备叶绿素钴钠盐,并研究光、热、酸碱及常见食品营养成分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钴钠盐有2个吸收峰,分别为402、652 nm,其中最大吸收波长为402 nm;叶绿素钴钠盐水溶性好、色泽鲜艳、稳定,是理想的保健品和食品绿色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轻水轮机的磨蚀危害,采用赣江原型沙,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磨蚀工况,通过正交试验法测定了2种不同沙粒粒径、3种不同时间段、2种水流含沙量、2种表面涂层(钴铬碳化钨涂层和钴铬碳化钨微晶石蜡复合涂层)条件下水轮机磨蚀失重量,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磨蚀时间、表面涂层、水流含沙量、沙粒粒径4种因素对水轮机磨蚀破坏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对比各因素极差值可知低孔隙率、高结合强度的表面涂层磨蚀失重量小,抗磨蚀性能好。  相似文献   

8.
熊磊  曾鸣  周波  侯志全  何勃 《节能技术》2021,39(5):426-431
为研究涂层半球发射率在厚度、表面形貌、温度三方面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利用自主研发的稳态量热计法半球发射率测试仪,结合表面轮廓仪、热重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手段对涂层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和结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厚度在0.100毫米(mm)左右时,表面形貌均匀平整,半球发射率值测试结果优于其它厚度.涂层越厚,表面易形成凹坑、凸起等缺陷,影响半球发射率测量的平行性.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涂层的热稳定性和结构成分无变化,半球发射率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处理贫镉液的流程入手,研究了当前处理贫镉液的各种技术方法,对氧化水解法沉钴的工艺进行了重点阐释,并对Caro酸氧化水解沉淀钴与高锰酸钾氧化水解沉淀钴的方式进行了详细比对。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及空气中300℃热处理法在Cu基底上制备Al Cr ON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对所制备涂层的光谱选择性吸收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涂层的吸收比和发射比分别为0.921和0.075。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另外,空气中300℃、100 h热处理后涂层的光学性能几乎不变,表明该涂层适用于平板太阳集热器。  相似文献   

11.
使用脉冲雾化热蒸发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氧化亚钴薄膜作为催化剂被用于催化燃烧脱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所得薄膜的物相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用丙烯的完全氧化测试了其催化特性.同时,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催化剂薄膜的表面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350,℃的衬底温度下可获得较为纯净的氧化亚钴薄膜,且所得薄膜表面呈现均匀的棒状形貌.催化测试表明,制备的氧化亚钴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根据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的结果,表面催化反应过程由L-H机理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增压、高速、大马力柴油机的性能要求,排气门在800℃高温下工作时,要有足够的高温强度,硬度,抗氧化与抗硫化物腐蚀的性能。用21—4N合金或21—2N合金作排气门,就需要在阀面上堆焊钴基的钨铬钴合金(STELLITE6或STELLITEF)来改善抗腐蚀性。 1978年前后,钴的价格暴涨,并且不能正常供应。汽车制造商以镍基合金INCONEL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适宜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得到高吸收比与中等热发射比的多元合金复合涂层,其吸收比α为0.90-0.93,热发射比εn为0.68-0.80,涂层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较好.该涂层成本低,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孔隙率对水力机械抗磨蚀涂层性能的影响,采用试验分析方法,即利用爆炸喷涂技术和封孔技术获得一种新的低孔隙率钴铬碳化钨(WC-10Co-4Cr)涂层,并与普通WC-10Co-4Cr涂层进行冲蚀试验对比,分析了涂层表面磨痕和失重量。结果表明,低孔隙率涂层泥沙刮削量较少,刮削分布比较均匀,而普通涂层不仅失重量大,刮削也比较集中,涂层破坏严重,减小孔隙率可有效提高水力机械抗磨蚀涂层性能。  相似文献   

15.
周国定  AKamkin 《太阳能学报》2001,22(2):209-213
用动电位伏安法对纯铜电极,纯钴电极以及含钴量5.1%,9.7%,15%,25%和40%的铜钴合金电极在硼砂-硼酸缓冲溶液(pH8.5)中的光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纯铜电极,纯钴电极和铜钴合金电极均显示P-型光响应,纯铜电极的光响应来自Cu2O,纯钴电极的光响应主要来自Co3O4,铜钴合金电极的光响应来自Cu2O和Co3O4的共同作用,纯铜电极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存在着Cu的阳极溶解和电极表面生成Cu2O膜的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Cu2O膜的生成,除氧与否影响纯铜电极的成膜反应,纯钴电极电位正向扫描时不湿示光响应,负向扫描时显示阴极光电流,铜钴合金是极的光响应随含钴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火焰喷涂方法制备镍包石墨可磨耗封严涂层,通过改变送粉量及粉末混合比例来制备不同硬度的涂层,并将得到的涂层与采用不同涂覆方法得到的石棉石墨涂层进行压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进口粉末,国产粉末的涂层硬度随送粉量变化较缓慢;将两种硬度差异较大的国产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所需硬度的涂层且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较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以硝酸镁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钴。本方法前处理操作过程简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分析测试质量控制要求,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4.0%~103.3%间,适用于土壤中痕量钴的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煤化工设备中灰锁防磨衬板的堆焊,详细介绍了钴基合金焊条电弧焊耐磨堆焊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接过程的控制、采取的防变形措施及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9.
樊欢 《节能》2020,39(4):79-81
针对废锂电池中正极材料所富含的钴锂,选用H_2SO_4+H_2O_2和P_2O_4分别对其进行了浸出和除杂研究,考察了硫酸浓度、固液比、时间和温度对钴、锂浸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2 mol/L、浸提液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 h、固液比为1:15浸提条件下,钴锂的浸提率皆达到99%以上。在pH为2.58、相比为1:1时,锰、锌去除率均在95%以上,少部分镁进入萃余液中,去除率为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新型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明芬 《太阳能学报》1998,19(2):217-219
采用适宜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可得到高吸收比与中等热发射比的多元合金复合涂层,其吸收比α为0.90—0.93,热发射比εn为0.68—0.80,涂层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较好。该涂层成本低,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