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DNS法监控葡萄酒发酵进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以期为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监控提供新的方法依据。以直接滴定法为对照,比较了DNS法对Triple M、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DNS能够准确指示葡萄酒发酵醪中还原糖的消耗趋势,对发酵中后期还原糖的测定和发酵终点的判断与直接滴定法一致,同时检测过程快速简便,因此适用于实时监控批量红、白葡萄酒及模拟汁的发酵进程。  相似文献   

2.
野生葡萄酒酵母的选育及其发酵过程中电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葡萄皮上野生葡萄酒酵母进行分离选育,并且利用WL培养基对所筛选菌株进行鉴定,获得了性能优良的葡萄酒酵母.利用所选育的葡萄酒酵母进行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其发酵效率高,葡萄酒品质较好.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液的电导率和还原糖的变化的监测表明,在发酵前期,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和电导率均下降;待还原糖含量消耗殆尽时,电导率骤然上升.该研究为工厂发酵过程中的在线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葡萄糖、果糖以及它们混和溶液的旋光度,得到了葡萄糖和果糖混合溶液的旋光度方程,并经过系列保糖发酵葡萄酒产品的实际修正,证实保糖发酵葡萄酒中的主要旋光物质是葡萄糖和果糖,建立了保糖发酵葡萄酒旋光识别的上限方程为Yw=-0.0448Xt+0.0813,下限方程为Yw=-0.0669X,+0.0722。为检测保糖发酵葡萄酒产品提供了简便快速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直接滴定法测定葡萄酒中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直接滴定法测定葡萄酒中还原糖含量的分析方法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钨酸钠-硫酸锌-亚铁氰化钾体系沉淀剂,消除葡萄酒中色素对还原糖测定的干扰。利用研制的无氧滴定装置,直接滴定法测定葡萄酒中还原糖的含量。结果 3种进口葡萄酒3水平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6.5%~102.2%,相对标准差为0.58%~4.02%,方法检出限达到0.1 mg/m L。结论本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葡萄酒中还原糖的含量,解决了葡萄酒中低含量还原糖测定时,滴定终点难判定和操作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别使用酵母浸粉和混合氨基酸作为模拟葡萄汁(36 °Bx)的有机氮源发酵葡萄酒,以保证葡萄酒的正常发酵和最终产品品 质。 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生成量、还原糖、可同化氮、甘油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变化,比较酵母浸粉和混合氨基酸对葡萄酒 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使用酵母浸粉耗还原糖量为295.7 g/L,生成乙醇97.20 g/L、甘油26.50 g/L、乙酸1.08 g/L和乙酸乙酯46.05 mg/L, 与使用混合氨基酸相比,多消耗还原糖130.47 g/L,多生成乙醇46.14 g/L、甘油7.95 g/L和乙酸0.54 g/L,增幅分别为78.95%、90.38%、 42.84%和99.35%。 使用酵母浸粉比混合氨基酸的发酵程度大,速度快。 因此,可用适量酵母浸粉替代混合氨基酸作为葡萄酒发酵的 氮源补充。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2):194-202
该文以酿酒酵母F33和F9单独发酵为对照,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F33和、1∶2和2∶1)混合发酵酿制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总糖、可滴定酸、pH值、还原糖、挥发酸、酒精度、颜色和抗氧化特性及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酵母菌发酵对酒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出最适的混合比例。结果表明,混菌发酵的干红葡萄酒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酒精发酵过程中,混菌启动发酵的速率比单菌种快,显著降低总糖含量。与单一发酵相比,混菌发酵能够增加酒体的可滴定酸含量、CLELAB参数值和值及聚合花色苷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且混菌发酵的葡萄酒抗氧化特性显著高于F9单独发酵处理。不同处理间酒体理化指标加权关联度排名依次为F33单一发酵混合发酵∶F9=1∶1混合发酵单一发酵混合发酵。此外,混菌发酵可以提高酒体中酯类、醇类和酸类等物质的相对含量,且独有的香气物质可达6种。综合考虑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香气组分,当菌株F33与F9的混合比例为1∶2时,葡萄酒中还原糖和挥发酸均有所降低,酒精度有所提高,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缩短陈酿时间。  相似文献   

7.
新疆哈密红枣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特产哈密大枣为原料,研究枣酒发酵生产工艺。结果表明,红枣酒采用在含还原糖20% 的红枣清汁接种发酵的发酵工艺。在红枣发酵酒酵母种类选择研究中,对葡萄酒酵母干红B、葡萄酒酵母AL41、安琪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等酵母的发酵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对酒度的测定,还是通过对透光率的测定,均确定葡萄酒酵母AL41 为红枣发酵酒的最适酿酒酵母,最优发酵条件为SO2 添加量80mg/L、干酵母添加量0.3%、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3d。发酵原酒经澄清过滤后得到酒精含量为10% (V/V)的红枣酒。  相似文献   

8.
以酿酒葡萄梅鹿辄、黑枸杞为原料,开展干红葡萄酒发酵工艺研究,以黑枸杞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为因素,以感官评价为主,以还原糖、酒精度和总花色苷含量为辅助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黑枸杞干红葡萄酒最佳发酵工艺为:黑枸杞添加量4%、酵母添加量0.15 g/kg、发酵时间18 d,得到的黑枸杞干红葡萄酒的还原糖含量为3.89 g/L,酒精度为12.4%vol,总花色苷含量为416.56 mg/L。  相似文献   

9.
发酵生产中还原糖和葡萄糖检测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还原糖测定法和葡萄糖酶电极测定法,对谷氨酸发酵生产中淀粉糖原料和发酵液中还原糖和葡萄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其变化特点和意义。结果表明,淀粉糖液中葡萄糖/还原糖比值变化从80%~94.2%;发酵过程中,谷氨酸生产菌首先消耗葡萄糖,发酵28h,葡萄糖含量接近0,而还原糖含量为1.0%;还原糖测定仪用于发酵后期还原糖测定,精密度(RSD%)为2.21,对发酵后期的精确控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干白葡萄酒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面只有少量的CO2气泡,液面较平静。发酵温度接近室温,残糖含量在5克/升以下,便进入后发酵阶段。传统的后发酵过程只是在发酵罐顶端安装好发酵栓或水封,保持常压隔氧发酵。我们采用德国进口不锈钢罐进行保压后发酵试验,即当主发酵结束后,要求将罐上部的入孔及发酵皿关闭,使后发酵产生的CO2不能排出,而在罐内形成一定的压力,使之对酒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 干白葡萄酒在保压下进行后发酵是在无氧状态即还原状态下进行的,其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而葡萄酒的香味只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直接发酵法测定最终发酵度,操作比较简便。由于测定结果不受麦汁中糖成分的影响,可靠性好,其测定时间的长短也不影响生产工艺方案的调整,是较测定传统指标糖(还原糖):非糖更可信的方法。实验室测定啤酒最终发酵度,是在与实际生产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即麦汁接种压榨酵母后,在25℃左右发酵。本文探讨了发酵管法测定啤酒最终发酵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就最终发酵度的另外几种测定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葡萄酒厂发酵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把葡萄汁中的还原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这是葡萄酒发酵的主要过程。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由于酵母菌的作用及其它微生物如醋酸菌、乳酸菌的活动,还形成其它的副产物,如挥发酸、高级醇、脂肪酸、酯类等,这类成分是葡萄酒二类香气的主要构成物。控制葡萄酒的发酵过程平稳地进行,就能保证构成二类香气的成份在葡萄酒中处于最佳的协调和平衡状态,从而提高葡萄酒的感官质量。有效地控制发酵过程,是提高葡萄酒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因此,从国外引进的发酵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1工艺概况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  相似文献   

13.
蜂蜜乳酸发酵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将蜂蜜中的还原糖转化为乳酸.本实验通过单纯蜂蜜发酵、蜂蜜 大豆蛋白发酵、单纯牛乳发酵和蜂蜜 牛乳发酵四组对比实验,检测发酵前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测定发酵终点乳酸含量、跟踪检测蜂蜜 牛乳发酵中还原糖和乳糖的变化,证实在氮源充足条件下,蜂蜜中的还原糖作为碳源可以被乳酸菌利用并转化为乳酸.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对酒精、葡萄酒和啤酒发酵过程中电导率与还原糖、酒精度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拟利用电导率来在线指示3种饮料酒发酵过程的终点.结果表明,在3种饮料酒的发酵过程中,电导率与还原糖和酒精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利用电导率的实时变化能直接地反映还原糖和酒精度的变化趋势,但从产品质量的角度出发,该结论对于酒精发酵过程的在线监测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蒙蒙  吴薇  籍保平 《食品科技》2012,(10):126-130
研究不同酵母(果酒酵母、葡萄酒酵母、异常汉逊酵母)发酵对荞麦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发酵荞麦中还原糖、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发现3株菌能显著提高荞麦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且显著降低还原糖含量。利用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方法对酵母发酵过程中荞麦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的研究发现,3株酵母均能显著提升荞麦的抗氧化活性,且发酵荞麦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总黄酮成分含量呈相关性。因此,发酵荞麦相对未发酵荞麦具有更好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直接滴定法的原理,应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葡萄酒中的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该法检测灵敏度高,方便快捷,测定结果符合葡萄酒中糖含量标准。检测结果的标准偏差为0.09,RSD为4.09%,回收率在92.8%~113.2%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2.16%。  相似文献   

17.
葡萄酒中甘油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油具有甜味和粘稠性,是干、半干葡萄酒的主要组成分,对酒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甘油是葡萄酒酵母的正常发酵副产物,主要在葡萄汁发酵初期产生。葡萄酒酵母启动甘油生产原因可能是发酵最初缺少醇脱氢酶,造成氧化还原当量不平衡,细胞生产甘油、消耗NADH以平衡胞内氧化还原电势;葡萄汁中初始糖浓度高造成高渗透压,胞内产甘油作为溶质以抵消高渗透压。不同的酵母之间产甘油能力差别很大。提高甘油量是改进干、半干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筛选高产甘油的葡萄酒酵母、混合菌种发酵、调整葡萄汁成分、改变发酵条件、施加热刺激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甘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用谷氨酸发酵行业大多采用的手工斐林试剂法和还原糖测定仪法两种方法测定谷氨酸发酵液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还原糖测定仪法标准偏差(S)变异系数(CV)均小于直接滴定法,其回收率却高于直接滴定法,说明还原糖滴定仪法,数据的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9.
袁品坦 《发酵科技通讯》2001,30(3):21-24,28
在味精生产过程中,除了要精确测定谷氨酸钠的含量外,还需要测定淀粉和大米中的淀粉含量,以及原料糖糖液、发酵料液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有时还要测定糖化液中的糊精含量,特别是还原糖的测定,其测定的准确度对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对制糖工序和发酵工序之间的正确核算,从而对控制发酵过程和进行生产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严格精确地测定淀粉和糖的含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漫反射光谱法测定葡萄酒和蜂蜜中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姚焱 《食品科学》2002,23(4):108-110
报道漫反射光谱法测定葡萄酒和蜂蜜中的还原糖,讨论了测定条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为10μg),试剂用量少(<1ml)等优点。还原糖在20~130μg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对部分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