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油田井下作业实践中,抽油机井作业油管常见故障就是油管漏失和断脱,本文详细分析了油管故障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在日常生产实践中,加强作业施工管理和作业后日常生产管理,就能避免油管漏失和断脱,延长油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大港南部油田部分抽油机井抽油杆和油管偏磨腐蚀严重,抽油杆断脱、油管漏失,检泵作业频繁,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从2011年7月开始在该油田规模推广应用HDPE内衬油管技术。本文主要讲述了内衬油管的结构、性能特点、相关技术参数,研究了与内衬油管配套的工艺技术,总结分析了在内衬油管在大港南部油田的应用状况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玻璃钢管具有抗酸、碱、盐等腐蚀介质的特性,表面光洁而且硬度高,与钢材之间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本文研究将玻璃钢油管用于抽油机井采油的技术,利用玻璃钢油管特性解决油井生产腐蚀和杆管偏磨问题,根据玻璃钢油管特性和抽油机井工作原理,提出了油管锚定和配重尾管设计方案,经过现场试验证明,玻璃钢油管配套压力式油管锚和配重尾管,既能解决抽油机井腐蚀和偏磨问题,又能够实现高泵效采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石南21井区抽油机井井下偏磨现象日益严重。2013年由于井下抽油杆、油管偏磨直接导致油井不出而检泵的比例高达51%,而存在偏磨现象的井占到所有检泵井的81%。本文通过对石南井区井下偏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国内部分油田防偏磨经验,从工艺和井下材料两方面着手,提出了石南21井区抽油机井防偏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抽油机井采油是将驴头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抽油泵,抽油泵柱塞上下运动抽出井下液体并通过油管排到地面上来。由于抽油机井是一种有杆泵机械采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机械故障,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等,都会使抽油机井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故障而影响生产。本论文就是对抽油机井发生皮带断的现象进行剖析,先从地面的设备、皮带的材料质量再到地下抽油杆、油管、泵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分析、诊断、处理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提高抽油机井的运转时率,使油井产量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6.
抽油机井泵况核实中的双停憋是指上死点和下死点各停憋一次。抽油机井进行憋泵时,活塞停憋的位置不同,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泵况信息,如果停憋位置不恰当则会得出错误的判断,甚至相反的结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抽油机井憋泵时活塞停憋上下死点位置及压力关系,结合示功图,指出了双停憋的重要性,同时分析出了用双停憋法判断油管漏失的诊断方法,为抽油机井现场泵况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丰富了泵况诊断方法,提高了泵况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油管损坏是油田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油田不断开发、开采,油管损坏数量日益增加,给油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有效预防油管损伤,延长其有效使用寿命是延长抽油机井检泵周期,降低作业成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归纳、分析有七种常见油管损伤的原因包括油管丝扣损坏、抽油杆偏磨、油管材质质量、沉没度影响、参数影响、缺少检测设备等影响因素。根据产生油管损坏的原因提出了五种相应的预防措施,即加强作业管理、提高油管质量、优化问题井设计、及时合理调整运行参数、强化井筒管理,保证施工质量达标,井筒畅通,沉没度合理,运行负荷平稳,管柱强度提升,从而避免施工质量导致的返工问题,减少杆管泵的偏磨现象,减弱振动载荷等额外附加载荷对管柱的疲劳损坏,延长管柱的使用寿命,降低油管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大港南部油田部分抽油机井杆管偏磨腐蚀严重,造成杆断、油管检泵作业频繁,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为此应用推广应用PE100内衬油管技术进行油管偏磨腐蚀及抽油杆偏磨治理。本文主要讲述了内衬油管的结构、性能特点、相关技术参数,研究了与内衬油管配套的工艺技术,总结分析了PE100内衬油管在大港南部油田的应用状况和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是指井下工艺管柱工作状况分析。在抽油机井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井下抽油杆、油管和抽油泵受制造质量、安装质量以及砂、蜡、水、气、稠油、腐蚀、磨损和结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故障,需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对策。本文通过总结井下工艺管柱各种类型的工作状况,初步建立起一套井下工艺管柱工作状况分析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影响抽油机井出油异常的地面流程因素、井筒因素和地层因素出发,结合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详细阐述了抽油机井口漏失和油管漏失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力求提高抽油机井出油异常情况的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生产过程中,一些抽油井的管油中会形成一个或两个特定的段塞气柱。在活塞上、下冲程中,段塞气柱于特定的位置上交替出现,且在油管内液柱的作用下弹性伸缩,产生旋流、空蚀、热效应及呼吸等作用。最终造成油管丝扣(公扣、母扣)之间刺槽、本体刮擦等,导致腐蚀加剧油管变薄刺漏而躺井。建议通过减少冲次、泵升级、提高丝扣的压紧系数、增加丝扣数量等方法解决该难题。  相似文献   

12.
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是井下抽油泵在井下所做功的直观反映,是深井泵工作状况分析的主要依据。现场常见的抽油机井工况问题主要是泵漏失、管漏、断脱、卡泵等。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年初发现了部分井抽油泵示功图上行程时载荷正常,下行程过程中呈弧线型的图形,并且在洗井及生产时出现不同步或卡泵现象,使抽油机井不能正常生产,产量变化下降幅度不大,沉没度略有上升的情况,经反向跟踪分析追溯鉴定为游动凡尔堵塞液流通道。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石油生产中,有杆泵抽油方式占据主要地位。在抽油机井生产管理中,频频出现油井井筒结蜡、杆管断脱、泵固定几尔漏失、泵游动凡尔漏失、泵活塞间隙漏失等故障,为了提高油井开采的质量和安全,了解采油系统的工况、深水泵主要故障的如何判断,提高抽油机井泵况智能诊断方法的提高,成为石油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切实解决油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必须提高诊断符合率,避免错报,误报作业,及时发现问题等。本论文针对如何提高抽油机井泵况智能诊断方法,对抽油机井的故障做了研究,并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智能化、定量化的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通过对油管螺纹牙塑性变形、特定段塞气流、弹性伸缩效应等造成油管丝扣漏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弄清上述因素是如何造成油管漏失的。提出油管丝扣漏失井的判断方法并对造成油管漏失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葡萄花油田部分区块原油粘度相对较高,导致抽油机井在生产中极易卡井,严重影响抽油机井时率、利用率、产量等指标。本文对油管电加热技术在葡萄花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油管电加热技术是解决稠油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提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采油井油管丝扣漏失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油管丝扣漏失的不可避免性。并结合作业区实例,着重介绍了利用封隔器治理丝扣漏失油井的原理及效果,提出了一种在不更换油管的情况下恢复油井正常生产、延长油井免修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部分抽油机井在生产一段时间后,泵效下降,沉没度逐渐上升,针对抽油机井泵况变差的实际,本文从油管螺纹工作特性,振动载荷对油管的冲击.井底流压对抽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等几方面,对抽油机井泵效下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抽油机井是油田常见井,对抽油机井井下故障判断,是维护及处理故障的依据,结合油田现场生产实际,本文分析了目前抽油机井常见井下故障判别方法及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井下故障后作业现场跟踪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抽油机是应用最早、研究最广泛、相对最成熟的有杆泵采油装置中主要设备之一,具有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等特点。目前,大庆油田抽油机采油已经有49613口井,在我厂就有将近2435口。但近年来却出现抽油机井卡泵日趋严重的问题。针对抽油机井卡泵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抽油机井卡泵的问题,根据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技术特点,分析了抽油机井卡泵的原因,油井措施、三次采油、结蜡、井下工具都会造成抽油机井卡泵,它们的作用又会相互叠加加大影响。通过对抽油机井卡泵的分析和总结,结合现场实际的情况。找出了预防和处理抽油机卡泵的方法。为了监测抽油机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判断故障原因.挖掘油井潜力,保障设备安全、可靠、有效地工作,提高抽油机井科学管理水平,有必要开展抽油机井卡泵的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采期以后,普遍存在抽油机井井下偏磨现象,严重制约着油田的生产。本文通过胜坨油田抽油机井井下偏磨情况的统计分析,对杆管偏磨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抽油杆柱、油管柱和封隔器的受力分析,研究了井下防偏磨配套技术,形成了适应不同类型油井仿偏磨技术配套模式,针对胜坨油田的具体生产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预防措施后,可有效地延长抽油井的检泵周期,达到预防杆管磨损的最佳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