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加强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基坑越来越深,基坑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双排桩因具有很多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双排桩支护体系受力变形特点,双排桩结合锚杆支护方案及思路、出现问题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开挖过程及空间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对某双排桩深基坑的开挖和支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土体位移场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支护结构和土体的空间受力性状、土与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施工开挖过程等均会对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还讨论了双排桩之间土体刚度的变化对位移和沉降的影响,表明适当地增加两排桩之间土体的刚度能有效地减小基坑外侧土体的位移.  相似文献   

3.
当基坑土层较为软弱、作业空间狭小且施工工期紧张,通常的基坑支护方法又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锚定式双排桩支护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了锚定式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结合一工程实例,通过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分析得出锚定式双排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能有效地控制基坑周边建筑与土体的变形,支护效果良好,可在类似基坑支护设计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结构变形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深基坑紧邻地下轨道交通,采用"桩顶放坡+钻孔灌注桩+内支撑+局部双排桩"的支护方案;并结合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外边坡变形、轨道交通结构沉降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该基坑工程采用的支护方案很好地控制了周边环境沉降,满足轨道交通变形要求,可为类似基坑工程设计提...  相似文献   

5.
单排与双排挤扩支盘桩支护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树仁  李勇  李忠芬 《煤炭学报》2009,34(4):537-541
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对单排挤扩桩和悬臂直桩基坑支护的桩顶位移和受力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基坑双排挤扩桩支护特性进行了分析.土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表明,与悬臂直桩相比,挤扩桩支护桩顶位移小,支盘提供的抗倾覆力矩有效改善了挤扩桩的工作性状;与单排挤扩桩相比,双排挤扩桩基坑支护结构刚度大,在桩身内力分配以及控制基坑变形等方面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可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6.
某巨厚杂填土基坑工程紧邻市政主干路,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发挥了该支护结构施工简便、刚度大、支护高度大的优点,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缩短工期,降低了程造价。对基坑支护结构位移变形的监测数据,该支护形式可显著减小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支护工程安全可靠,满足基坑稳定和变形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悬臂式支护结构是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形式,多以排桩、地下连续墙、工法桩、钢板桩等形式出现。基坑工程中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法做内撑,但周边部分建(构)筑物对基坑变形很敏感,需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控制基坑的变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悬臂式支护结构中常用的几种控制变形的方法,包括双排桩外拉、锚杆(索)加固、基坑内斜撑、基坑内土加固、坑内预留反压土等,并对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等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6,(3):89-91
以太原漫滩地区某地铁车站施工为例,采用FLAC3D针对深基坑地连墙插入比的不同在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的应力变化、地连墙不同插入比的基坑变形和地表的沉降,得出深基坑变形特征,从而验证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对太原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后续设计及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及变形预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彭麟 《工程建设》2024,(1):29-33+50
目前,对于复合地层基坑工程中不同嵌岩深度的咬合桩及非嵌岩桩的整体变形受力特性研究仍旧较少。为提供经济合理的支护设计建议,本文以南京地铁5号线盐仓桥站基坑工程为例,通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不同嵌入深度的咬合桩的基坑支护效果,选取最优嵌岩深度。结果表明:1)复合地层中,咬合桩的桩身水平位移最大值、支撑轴力最大值、桩身弯矩最大值、坑外土体位移最大值等考察指标均与嵌入深度成反比,但随着嵌入深度的增加,各考察指标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到某一深度后则不再变化。2)结合上述变化规律与场地渗流条件,综合考虑工期和经济指标,建议最优嵌岩深度取2 m。本文成果可为长三角地区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地铁车站及城市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重点介绍桩撑基坑支护在紧临地铁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探索周边存在地铁施工环境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及降排水的设计方法,并分析总结桩撑支护在紧临地铁这一特定条件下运用的合理性,阐述地下水控制和位移速率控制对临近地铁基坑设计施工的重要性,可为类似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桩锚支护和复合土钉墙支护等是基坑支护的常用方案,从经济性和控制变形效果来看二者各有优缺点。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深厚砂层等复杂环境条件下既安全又经济的土钉墙与竖向微型桩、预应力锚杆等结合组成的基坑支护方案,并通过变形监测数据验证其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某紧邻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工程为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基坑支护方案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为方案比选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基坑施工过程中,拟建基坑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时,地铁车站结构的位移比不共用地下连续墙时大;地铁车站侧墙的弯矩大小与拟建基坑和地铁车站是否共用地下连续墙无关;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拟建基坑不要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  相似文献   

13.
综合基坑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与基坑开挖深度等影响因素,对武汉某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支撑、局部双排桩的支护方案。结合基坑特点并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基坑详细监测方案,对获取的监测结果数据进行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临近高压电塔沉降与支撑轴力变化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时空效应,支撑的设置对基坑变形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实例,对常用基坑支护及止水方法进行了比选,介绍了在饱水砂层深基坑中采用的悬臂式双排桩支护及高压旋喷止水帷幕技术.通过理论计算和监测数据分析了双排桩的支护效果,并探讨了高压喷射注浆止水技术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某广场深基坑工程地下室面积大、跨度大、形状不规则、深度大且西侧道路下为在建地铁,介绍了双排桩在该基坑支护的实际运用,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某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为例,介绍了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和施工注意事项。该深基坑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对防空洞和软弱粉土层不良地段,采用了封堵处理、双排桩联合锚索、钢筋混凝土角撑、桩间网喷等支护措施。锚索采用跟管钻进工艺成孔施工,解决了不良地质条件下钻进过程中卡钻、塌孔、钻不到锚索设计深度等问题。该基坑回填完工后监测结果表明:基坑位移控制良好,基坑周边道路、管线、房屋建筑最终变形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地铁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在只追求经济性时忽视工程的安全需求,在过于追求安全性时忽略经济成本,由于基坑地质条件无法在初次勘察时得出精准的结果而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条件改变时原设计方案无法满足要求等。因此,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并对支护结构每次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从基坑实际施工情况、优化后基坑的监测数据分析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论证了对佛山地铁2号线花卉世界车站深基坑支护体系进行优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富水软土地层深基坑支护体系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仁恒公园世纪深基坑支护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设置前长后短非等长双排桩进行基坑支护,并利用天汉设计软件对该项目的某一个支护段进行设计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护段的前后排桩的最大位移为37.9 mm,在地面以下1.0 m处(即桩顶),被动区弹性抗力安全系数为3.90。而本项目基坑预警控制指标为支护结构水平位移≤40 mm,能够满足设计监测要求,为以后非等长双排桩在基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中心地铁建设下穿高架桥区域,车站施工会对高架桥变形和位移产生影响,以合肥地铁2号线某车站为例,从车站与高架桥相互关系、车站开挖地层特点、车站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基坑开挖对高架桥变形位移进行数值计算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与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新建工程进行基坑支护施工,一般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支护桩加预应力锚杆支护方法)。但本工程临近基坑东侧有两处永久地下建筑物,埋深与此基坑相近,且都留下了当时基坑施工时的支护结构。因此,基坑东侧无法做预应力锚杆,经过专家论证后,提出了采用张拉短桩与双排桩结合的基坑支护方法,保证了基坑侧壁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