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粮虫陷井检测器为工具,研究了进口小麦虫害发生情况。检测结果表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中有玉米象、谷蠹、长角谷盗、锈赤扁谷盗、书虱等5种害虫;加拿大进口小麦中有玉米象、谷蠹、书虱3种害虫;未发现我国对外规定的检疫性害虫。分析了虫害来源,提供了对进口粮检疫监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甘蔗病害名录一一国东等,甘蔗,1997.4(4),19~23本文记录了我国甘蔗上发生的50种病害,其中包括5种细菌病害、29种真菌病害、6种病毒病害,2种植原体病害、8种线虫病害和2种寄生性高等植物病害,此外我们还列出了2评比较危险的对外检疫性病害。中国甘蔗病害名录  相似文献   

3.
甜菜丛根病防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丛根病(Rhizomunia)是由多粘菌(Ploymyxabetae)为介体传播,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的病害。50年代首先在意大利发现了这种病害,我国于1978年在内蒙古发现,以后在华北、西北及东北的吉林等省区也相继发生。甘肃省河西走廊1986年发现此病,现已普遍发生。张掖地区目前发病面积约占甜菜种植面积的40%以上,且每年仍以3%的速度递增。据估算,张掖地区每年因该病造成甜菜损失最少达32~43万t,含糖率平均下降177度,严重威胁到糖厂的生存和发展。控制和防治甜菜丛根病已成为挽救甜菜生产极为迫切的问题。1 …  相似文献   

4.
褐斑病和白粉病是宁夏灌区甜菜的主要病害。褐斑病在我区从1958年开始种甜菜时就有发生,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该病也逐年有所加重。白粉病则是从七十年代前期在我区出现的一种病害,近年来逐渐蔓延,普遍发生,尤以贺兰山东麓的淡灰钙土灌区为重。由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地影响了甜菜的正常生育,因而对甜菜产量和含糖分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一、分布和为害情况一九五四年以前,我国还没有关于甜菜黄化毒病流行的资料,这一病害已经广泛地流行在欧美各国,成为甜菜上比较麻烦的病害之一。随着甜菜栽培面积的扩大而迅速漫延。在我国所有的甜菜栽培区程度不同地普遍发生。内蒙地区发生特别严重,一般年份发病率达50~60%,个别地区或个别地块高达90~100%。黄化毒病的流行,不仅显著降低种子、块根产量和块根含糖率,而且给甜菜的贮藏、加工增添不少困准,增加大量的蜜。降低纯度,减少产糖量。从一九六八年至一  相似文献   

6.
甜菜根腐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根癌病是甜菜生长期块根腐烂病的总称。甜菜根癌病分布很广,中国、日本、美国、意大利、前苏联等世界上甜菜主要种植国家均有发生,是甜菜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在我国各甜菜产区发生普遍,尤其以甜菜种植老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危害最为严重。我国甜菜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Fusariumsolani,其次是Rhizoctoniasolani。一般可造成块根减产10%~40%,发病严重时达60%以上,甚至绝产。如1991年黑龙江省友谊糖厂原料产区甜菜根腐病大发生,因病绝产面积占实播面积的25.95%,损失巨大。甜菜根腐病严重影响我国甜菜生产和制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甜菜生产上,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对多粒型甜菜种子进行机械加工,变成单粒种子,或者制成包肥衣的单粒种子,实行精密播种。目前,我国甜菜生产中普遍使用未经过机械加工的多粒型甜菜种子,不适应机械精密播种和机械化栽培的要求。轻工业部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对甜菜种子机械加工工艺和设备选型进行研究,于一九七九年研究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甜菜用种必须立足国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关于我国甜菜用种,是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这个问题是早已解决了的问题,本不值得再提了。但是,近年来在甜菜用种方面确实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外种子的大量引进,致使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国外种子就是比国‘产的好。在技术引进比自己研究更经济思潮的影响下,在谋取暴利思想的驱动下,借国内甜菜种子基地受灾,甜菜种子暂时短缺之机,在国家宏观管理失控的情况下,不择手段,不加选择的盲目进口,多头进口。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全国有十几家单位和个人进口经销外国甜莱种子。仅黑龙江省就有黑龙江省甜菜种子公…  相似文献   

9.
第五讲 甜菜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甜菜立枯病甜菜立枯病又名黑脚病、摔倒病,是甜菜苗期病害的统称。甜菜立枯病,是我国甜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在各甜菜产区均有发生和危害,一般发病率为20%-30%,影响甜菜保苗率,严重的可造成毁种。1.1症状甜菜立枯病从甜菜种子发芽出土后到4~8片真叶均可发病,以1~2对真叶时发病最重。由于发病诱因较多,症状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互)土内腐死型:在种子发芽时,种子被病菌侵染造成出土前就死亡。(2)立枯型:出土后发病,有的子叶下轴产生水浸状病斑,以后变成深褐色至黑色、发病部往往变细,形成绞缢,病组织上下蔓延,严重时…  相似文献   

10.
甜菜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甜菜根腐病是甜菜生长期块根腐烂病的总称。自1887年由德国的Eidam记载了该病以后不久,在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甜菜栽培区相继被发现,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甜菜栽培区的重要病害,发生比较普遍。由于不同国家地区间土壤、气候、耕作栽培制度、种植历史、品种等生态环境的差异,其发生种类和为害程度亦各不相同。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关于该病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论文,从各方面探索发病因素,寻求防治方法,有关试验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尽管如此,该病仍被认为是最难防治的甜菜病害,至今  相似文献   

11.
甜菜病毒性病害,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凡属甜菜种植区,皆有轻重不同的病毒病发生,甜菜云纹叶病毒是甜菜病毒性病害之一。国外对该病毒已有报导,国内尚未见报导。 1983年,在我所的甜菜试验田发现了大理石斑纹状的花叶病害的罹病植株,经研究证明为甜菜云纹叶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病害。现将该病害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甜菜立枯病是甜菜苗期的主要病害,在直播甜菜中发生面积较大,降低了田间保苗率,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质量。1989年用上菌消处理甜菜种子进行防治立枯病的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70.4~82.9%。试验设四个处理,三次重复。田间小区随机排列,四行区,行长10米。  相似文献   

13.
甜菜丛根病是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的,通过土壤中甜菜多粘菌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的甜菜根部产生不同程度的例很异常增生(丛根),产量和含糖量大幅度降低,严重的地块可导致绝产。此病于本世纪五十年代首次发现在意大利,导致一些精厂关闭。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蔓延到日本、美国及欧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对甜菜生产威胁较大的病害。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及内蒙古发现此病发生,并逐渐蔓延和扩展。目前,对甜菜丛根病的防治还没有理想的方法。美国农业部萨利纳斯农业试验站从1985年采用土壤检测方…  相似文献   

14.
甜菜象(虫甲)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在甜菜生产的头等大敌,危害春播甜菜小苗与采种株.该虫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急剧上升,据高密县、平度县调查,从一九七二年开始种植甜菜,一九七六年局部发现该虫危害。一九七七年高密县种植春甜菜五千亩,发生面积三千五百亩,因该虫危害造成毁种面积达20%。根产量比一九七六年减产12%。一九七八年高密县种植春甜菜六千七百亩,因该虫危害毁种面积占50%,连续毁种五次的占10%,根产量比一九  相似文献   

15.
焉耆垦区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四面环山和博斯腾湖的影响,气 候较温和湿润,气温日较差大,无霜期长。绝大部分耕地属开都河冲击平原,土壤肥力和水 资源都较适应甜菜生产。经农二师甜菜试验站普查,焉耆垦区自1987年大面积种植甜菜、19 93年推广地覆盖膜甜菜栽培以来,垦区发生的甜菜主要害虫有三叶草夜蛾、甘蓝夜蛾、叶螨 、跳甲。其次还有潜叶蝇、蚜虫、地老虎等。垦区发生的甜菜主要病害有甜菜黑脚病、甜菜 褐斑病。其次还有甜菜叶枯病、甜菜白粉病、甜菜花叶病毒病、甜菜根腐病、甜菜黄化病, 目前局部发现甜菜丛根病。  相似文献   

16.
前言随着我国甜菜制糖工业的迅猛发展,新、老区甜菜种植面积日趋扩大,因而要求甜菜种予部门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良品种的种子。甜菜育种单位培育出高产质佳的新品种,如何巩固并逐步提高其种性,为此种子繁育工作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提高甜菜原种种子的产质量,是生产大量优质生产种子的  相似文献   

17.
西欧一些主要种植甜菜的国家认为播种丸粒化甜菜种子是耗费人工劳动最少的甜菜种植方法之一。从对国外播种机结构的考察及在库尔斯克省里沃夫试验—育种站进行的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甜菜精密播种机的发展趋势。1972年在该站对斯坦赫伊(英国)及巴姆(丹麦)播种机进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省(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生产种子的方法和成本也不一样。但总的来看,生产甜菜种子的共同点是周期长、投资大、用工多,所以价格也偏高,每斤一般在1.5—1.8元之间,是粮食作物种子价格的十倍左右,因此种植甜菜的种子费支出较大,特别是甜菜保苗难,单产又较低的地方,种子费占甜菜成本的比例就更大了。我国各大型甜菜糖厂,为了扶植甜菜生产,多采取贵买贱卖的办法统一经营甜菜种子,供应生产队使用,其收费比例,一般为种子价格的30—50%,其余70—50%的  相似文献   

19.
0前言 优良的甜菜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我团甜菜种植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从亩产2吨到现在5吨/亩,从甜菜种子使用多粒种发展到现在应用遗传单粒种,选择高产抗病的甜菜品种,是甜菜生产的需要, 1实验的目的:对表现突出的新品种(系),鉴定其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高糖性,为甜菜优良新品种(系)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甜菜丛根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菜丛根病自1952年在意大利北部地区发现以来,先后又在日本(1965)、南斯拉夫(1971)、希腊(1972)、法国(1973)、德国(1974)、捷克斯洛伐克(1978)、奥地利(1979)、罗马尼亚(1979)、前苏联(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1979)、匈牙利(1982)、美国(1983)、瑞士(1983)、保加利亚(1983)、荷兰(1983)、比利时(1984)、英国(1987)等20多个种植甜菜的国家不断发生和蔓延。目前除了欧洲北部种植甜菜的爱尔兰和斯堪的纳斯亚国家(丹麦、瑞典、芬兰)尚未发现甜菜丛根病外,其它种植甜菜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危害。我国于1978年首次在内蒙古土默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