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将“热透镜”效应推广到新应用并获得更好的分辨力时,两束激光束结合使用可以迅速地测量导热系数和其他分子动力学性质。这种新的双束激光技术可以测量极小样品的导热系数,经典技术则不能;还可用来测量承受应力的试样。因此,该技术可用来收集结构工程数据。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垂直与水平两种导热结构,用高导热金属铜为填料在环氧模塑料(EMC)中进行填充,通过热模压法制备了样品。采用双热流计稳态法对样品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采用ANSYS软件对EMC的热传导规律进行了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随着铜填充量的增加,EMC的导热系数随之提高,填充量仅为25vol%时垂直导热结构试样导热系数高达104.62W/m·K。相同填充量下,垂直导热结构样品的导热系数远高于水平导热结构样品,垂直导热结构样品随着铜填充量的增加导热系数增加速度也明显快于水平导热结构样品,并出现明显的渗逾效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计不同厚度绝缘层的铝基板试样,使用激光闪射法测量其绝缘层及金属层的综合导热系数,并使用稳态热流法理论计算平均导热系数与之进行对比,指出两种测试方法存在的差异。分析了激光闪射法不适合用于测量双层材料综合导热系数的原因。最后引入平均导热系数与综合导热系数之间的计算关系式,说明激光闪射法测量双层材料导热系数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精细水煤浆的导热系数及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用热线法测量精细水煤浆导热系数的公式,并对精细水煤浆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有效测量,测试结果的累计总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5.
为方便准确地测量铝基覆铜板的导热系数,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该方法用样本试件作为参照,利用两试件随环境变化导热系数比值近似不变的原理,求出待测试件的导热系数。经过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后,搭建了一种新的铝基覆铜板导热系数测试平台。实验结果显示,该平台有效减少了测量误差,简化了操作流程,节约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6.
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传热能力的基本参数,与材料种类及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密切相关,因此制样测试可能无法反映真实产品特性,需要适用于不规则形状样品的局部导热系数测试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热成像的测试方法,通过减小传热时间来保证热响应仅对局部区域材料敏感,通过高分辨热像仪记录的温度场演变数据同时反演光斑分布和材料导热系数。使用粉末成型铁氧体样品进行实验验证,对规则样品进行10次重复实验,相对标准差为2.3 %,均值与Hot-Disk法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1 %;对不规则形状样品3个位置进行测试,最大相对偏差1.6 %。该方法有望用于不规则形状、小尺寸、非均匀材质部件的原位无损测试。  相似文献   

7.
管壁减薄的红外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对红外检测管壁减薄建立了物理和数学模型,提出了通过测量外壁面温度计算管壁厚 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红外热像仪的测温误差计算公式,引进了安全系数,提高了检测管壁减薄的可靠性。分析发现:通过测量管道外壁面的温度变化,可以判断细微的管壁厚度变化。在相同的外壁面温度和相同流体温度条件下,管壁当量导热系数越低或管内流体的导热系数越低,管道减薄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魏勇 《激光技术》2016,40(5):738-741
为了实现对样品溶液粘滞系数的精确、实时和无损测量,利用激光光镊中的光致旋转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理论和实验方法。首先对样品溶液的粘滞系数随探针粒子半径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光镊实验装置测量并计算出具体的探针转动频率和液体粘滞系数值。结果表明,探针半径为2.0m时得到的溶液粘滞系数误差最小,并且测量了不同温度下密封的纯净水和乙醇溶液的粘滞系数,实际偏差均小于7%,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具有相当高的测量精度和无接触的特点,尤其是在测量粘滞系数较小、易挥发且有害性的溶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实验利用瞬态电热技术测量出镀在聚酰亚胺(PI)基底表面的6. 4 nm金薄膜面内方向的导热系数、导电系数和洛伦兹数,并研究了PI薄膜基底的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对金薄膜导热、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I基底可以促进金薄膜面内方向的热传导与电传导。PI薄膜基底表面金薄膜导热、导电性能最强,适合应用在柔性电子领域中。当对PI薄膜基底的热处理时间为1 h时,随着热处理温度从50℃升到200℃,金薄膜的导热、导电系数呈下降趋势。当热处理温度为200℃时,随着热处理时间从0 h升到6 h,金薄膜的导热、导电性能先下降后上升,并在6 h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良导体导热系数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采用32位的STM32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了智能型导热系数测量仪.其中采用PID算法输出PWM实现对加热器的恒温控制,设计高精度的恒流源对传感器供电实现温度的0.1°精确测量,并通过自动的散热曲线的二阶拟合,减少了人为测量的误差.实验表明该仪器的实际误差可降低到3%.其较传统测量仪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界面可视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刘雄飞  喻格英 《电视技术》2015,39(22):100-103
现有的车牌识别流程中,车牌定位和字符分割关联性较小,有效融合这两个过程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包围盒特征参数的车牌字符定位分割算法。该方法首先使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对车牌图像进行滤波和边缘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连通区域分析和轴对齐包围盒检测和表征边缘图像中的连通域,根据车牌字符的分布规律来筛选目标包围盒,最后基于目标包围盒中心点对车牌字符进行倾斜矫正和定位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定位车牌和分割字符,准确率可达到93.5%。  相似文献   

12.
铅玻璃微通道板芯料的腐蚀和扫描电镜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亲电性腐蚀液、静置腐蚀法腐蚀实芯丝铅玻璃微通道板的芯料,并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其形貌和化学成份。结果表明,用本腐蚀法可获得内壁光滑、增益高、噪声低的通道板。 文中还提出了一种测量腐蚀速度的新方法。测量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3.
二维编码孔红外热像仪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二维编码孔红外热像仪的优缺点,着重论述了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介绍双素数序列的计算方法,以及编码孔调制盘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Sn-Ag-Cu系无铅焊锡成分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正交实验法对Sn-Ag-Cu系无铅焊锡合金的成分进行了优化研究。用光学显微镜、电导仪、热分析仪等对合金的微观组织、电导率、熔点、铺展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Sn37Pb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g、Cu对Sn-Ag-Cu系焊锡合金的熔点、铺展性和电导率都有影响,当Ag质量分数为3%,Cu为2.8%,焊锡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且与铜基板的扩散层厚度大于Sn37Pb。  相似文献   

15.
王金伟  李克武  景宁  罗欣玮  王志斌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2):217002-0217002(6)
为了能够快速精确地测量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实现测量系统的集成化和自动化,设计了基于弹光调制技术与数字锁相技术相结合的波片测量系统。采用弹光调制器对检测激光进行调制,运用基于FPGA的数字锁相技术提取调制信号的一、二倍频项,利用优化算法解调出波片相位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步进电机带动波片转动使快轴到达零度位置,相位延迟量由LCD显示出来。搭建了实验系统,并对1/4波片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1/4波片快轴方位角的测量精度优于0.31,相位延迟量的测量精度和重复度分别优于99.47%和0.14。测量系统的弹光调制器驱动信号、电机驱动信号、数据运算都由FPGA控制,实现了光机电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先进的新型背散射电子探测器。随着电子束曝光机的发展,特别是加速电压高的时候,对背散射电子探测器的性能要求就愈来愈高,例如,信噪比、响应时间等。在与各种探测器比较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微通道板探测器,它是目前用于电子束曝光机的最先进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7.
在平面上沿某一个方向进行1/P波长的相位修正,可以构成一维菲涅尔区相位修正平面。由此而得到的平面反射器可作为抛物柱面反射器的替代物来构成扇形波束天线。本文用物理光学法分析了平面波入射时该结构的聚焦特性,并给出了一组焦散区场分布的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利用精确边界条件处理电磁屏蔽问题的复杂性,为简化电磁屏蔽边值问题的分析与计算,该文在平均边界条件的基础上给出了运动薄板电磁屏蔽边值问题求解的一种新的近似方法。通过编程上机计算,得到了运动薄板近似传输系数的值,经与精确边界条件下运动薄板准确传输系数的值比较,发现两种结果符合得很好。这表明本文中的方法不仅是简便易行的,且可以足够准确地描述薄板两侧电磁场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张荞  李双  刘强  龚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11):1117008-1117008(6)
基于四分之一波片-复合双折射光楔-偏振片的空间偏振调制结构,提出了四光束校正方法,对四分之一波片延迟量误差进行校正,从而达到提高线偏振测量精度的目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手段,研究了待测目标圆偏振参量变化时,线偏振参量测量结果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测量精度水平。仿真结果表明:当待测目标的线偏振度、圆偏振度分别在0.1~0.2、0~0.2随机波动时,延迟校正后的斯托克斯参量Qi、Ui以及线偏振度的测量精度优于10-3,Ui以及线偏振度的测量精度比延迟校正前提高了约14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接收天线的观点,研究费涅耳区板天线,并将对焦区场的研究作为区板近场散射问题处理。所得结果对区板工作机理的研究和设计高性能馈源均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