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热电厂的设计需考虑饱和地热蒸汽管道的水力计算,这和常规热电厂中过热蒸汽管道的设计有较大区别。从管道散热损失和压力损失入手,对饱和地热蒸汽在管道内流动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200~250℃是饱和蒸汽的最佳输送温度,此时蒸汽在管道内压降最小,临界比容比最大,安全传输距离最远。研究还指出应选择合适的管径和流速以避免大量疏水的析出,同时又将压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对比,基于本研究的水力计算结果与专业计算软件的计算结果以及地热电厂实测数据接近,可在缺少相应计算软件情况下进行饱和蒸汽管道定量分析,并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火电厂中疏水管道遍布全厂、纵横交错 ,由于其管径小 ,在设计、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往往不太受重视。但它犹如人体中血管 ,该通的不通或不该通的通了 ,都要出毛病。现将襄樊电厂在整套启动期间因疏水原因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其产生原因及采取措施简介如下。1 轴封供汽母管温度上下波动1.1 原因分析轴封系统投入后发现母管温度周期性变化较大 ,断定母管内进水。经仔细检查 ,发现辅汽到轴封母管的旁路门未装疏水 ,形成一段盲肠 ,没有蒸汽流动 ,部分蒸汽逐渐凝结成疏水 ,存在于旁路门后的垂直管内 ,当水积满后便会有一股水流向母管 ,这样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达拉特发电厂主汽疏水系统的阀门和管道频繁被疏水冲刷损坏,导致阀门泄漏和疏水管壁减薄,使得高温蒸汽大量泄漏,疏水管也因管壁减薄会产生突发性爆管现象。因此决定采用主汽疏水防冲刷技术,在主汽疏水管道末端加装节流喷嘴,并设置在扩容器内,让蒸汽扩容膨胀在扩容器内完成;降低管道内疏水流速,从而降低了疏水的冲刷力,杜绝了蒸汽泄漏和爆管现象,提高了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田家庵发电厂300MW汽轮机组本体疏水系统原设计、布置不尽合理,以致运行中高压蒸汽不断进入凝汽器,导致凝汽器壳体变形开裂,给凝汽器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本次本体疏水系统改造采取增设10m^3的外置式本体疏水扩容器;疏水阀和疏水管道重新设计、布置等方法对原本体疏水系统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凝汽器的运行工况,降低了凝结水的补水量,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从燃用固体燃料的蒸汽锅炉的运行经验中得知,空气预热器管子入口段,在深达1~3倍的管径处,磨损显著增大。防止磨损则通常采用两种类型的防磨管:一种是装在磨损处的内部;另一种是在外部,接长空气预热器管子。观察内部防磨管子磨损情况,其磨损很快,且对空气预热器流体阻力增加14~16%。外部防磨管采用与空气预热器管径相同,长为150~200mm的管段,在安装时焊在预热器管子的入口端。为了解空气预热器管子局部磨损原因和确  相似文献   

6.
邱新明 《广东电力》2004,17(5):88-90
分析梅县发电厂3号、4号125MW机组高压加热器疏水至除氧器所经调节阀后管段因管壁减薄破损而发生泄漏。调节阀后管出现较严重磨损和减薄现象的原因是:疏水流速太大;高压加热器水位控制不好;原设计不合理;受管道压力降的影响。为此,提出处理对策:把疏水冷却管段控制在正常工作状态,避免疏水汽化;合理布置疏水管道,降低压损;增大管道及弯头壁厚,改用耐磨损厚壁管材,延长使用寿命;用三通T型管代替原有的90°弯管。这些处理对策可从根本上解决高压加热器疏水管出现磨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某电厂2×210 MW机组锅炉采用LNB+ SCR联合脱硝技术进行了脱硝系统改造,其中SCR工艺采用高灰型布置,反应器入、出口不增设灰斗,选择蜂窝式催化剂,按“2+1”模式布置,增设蒸汽吹灰器和声波吹灰器,以液氨作为还原剂.由于燃用的煤种含硫量较低,原空气预热器换热管管径较大,因此空气预热器不做改造;但必须对引风机进行改造,以满足新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利用空气预热器引出的热风对电除尘器灰斗进行加热,确定空气预热器管道与灰斗夹层的连接方式,设计出总体方案,通过计算寻找最佳管径、流速、和热风温度等设计参数,分析确定最优方案及其经济性.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和较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为多根热管束所组成,每根热管是一根密闭管子,它内部充以液体传热介质和芯子(福斯特惠勒公司自制),管内壁加工成粗糙表面、管外壁焊上鳍片以加强热传导。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端放于加热介质(热源为烟气或加热火焰)处,下端放于被加热介质(冷端为空气)处,并将冷热介质加以隔离。整个热管式空气预热器是斜放的。管内液体介质受热源加热。取得热量后蒸发汽化。由于管内两端存在压差,从而使蒸汽沿着管内中间通道迅速转移到冷端凝结并将热量传导到管外被加热介质。被凝结的管内介质在毛细管作  相似文献   

10.
七台河发电厂1号机组(美国GE公司制造)在调试过程中,发现汽轮机润滑油母管供油压力偏低(0.08MPa)。通过现场试验计算,分析了流量与节流压损的对比关系,指出润滑油压偏低的原因是在润滑油母管与前轴承箱润滑油母管之间的供油管道其管径设计偏小。改进时将这一供油管道的管径由φ48×4.5改为φ89×4.5。改造润滑油母管供油压力达到0.145MPa,完全满足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疏水现行设计大多数集中接入凝汽器背包式本体疏水扩容器,凝汽器周围被密密麻麻的疏水管道和阀门包围,阀门检修维护困难,疏水阀泄漏严重,导致大量高压蒸汽进入凝汽器而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为此本文提出优化措施,通过探讨和交流为疏水系统设计和运行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某电厂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自投产以来,由于空气预热器蒸汽吹灰效果不佳,空气预热器管排灰垢不断积累,排烟温度和引风机电流持续升高,机组经济性指标不断下降.改装燃气脉冲吹灰器后,锅炉排烟温度和引风机电流比较稳定,且比采用蒸汽吹灰器的参数大幅降低,锅炉效率和厂用电率等经济指标良好,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1空气预热器积灰原因分析1.1针对电厂实际生产情况,分析空气预热器积灰空气预热器积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原因。为保证空气预热器管磨损不过快,锅炉设计时选择了较低的烟气流速。(2)锅炉燃煤含硫量高,高硫煤灰黏附性强,烟气露点温度高(理论计算值136℃)。(3)锅炉调峰低负荷运行。因锅炉设计时选择了较低的烟气流速,低负荷运行时烟气流速就会更低。过低的烟气流速导致烟气中的灰颗粒大量沉降在预热器管板上,  相似文献   

14.
主蒸汽管道是电厂将锅炉生产出的过热蒸汽输送至汽轮机的设施,而主蒸汽母管则是将各锅炉生产的蒸汽进行并联,然后利用各支管向各汽轮机供汽的设施。由于西固热电有限公司1~4号机已停运,所以这次主蒸汽管道的改造是指41汽门以东的主蒸汽系统。主蒸汽管道工作在高温、高压下,一旦发生爆破,内部大量的高温、高压的蒸汽漏出,将会造成特大事故。  相似文献   

15.
孙兆勋  马耀锋 《宁夏电力》2005,(Z1):179-181
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Ⅱ期锅炉空气预热器暖风器投入率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疏水系统不合理,造成回水不畅,管道振动大.大坝Ⅱ期暖风器疏水系统改造过程中提出了解决办法,收到了良好安全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四十年代中电站装置一般均用60公斤/厘米~2的蒸汽循环,蒸汽吹灰被广泛采用。从汽鼓中直接接出的饱和蒸汽对于良好的渣灰系统是足够合适的。只有锅炉的侧墙、过热器和省煤器段是需要清扫的受热面。吹灰系统的管道也很简单,只要考虑到管道膨胀和锅炉本体的微量移动也就成了。大多数锅炉是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装上一些烟挡板和傍路装置用以提供提高尾部温度的手段就能防止尾部堵塞,由于湿汽造成堵塞的可能性是可以大大减低的。但在五十和六十年代,一次和二次再热循环出现了;汽压升高到105公斤/厘米~2,甚至进入超临界范围。随同压力和温度的提高,锅炉的容量也逐步增大。炉墙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的受热面也大为增加。空气预热器改为再生式(回转式)设计,它由狭缝隙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厂用用电率,四川广安电厂在机组启停过程中以汽动给水泵代替电动给水泵,但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辅助蒸汽疏水不畅和压力不够大、给水泵汽轮机受到热冲击等问题。为此,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措施:增加低压辅助蒸汽管道以加强疏水,通过提高邻机负荷或邻机高压辅助蒸汽带低压辅助蒸汽联箱来提高低压辅助蒸汽压力,切断高压进汽管道,直接由低压汽源供汽来减小给水泵汽轮机的热冲击。措施实施后,广安电厂4台300MW机组2008年启停28次,节约厂用电约60MWh。  相似文献   

18.
锅炉尾部叠置式布置的空气预热器管箱的更换一些从原苏联进口和我国设计制造的锅炉,为了提高锅炉组合安装率和节约钢材,对锅炉尾部受热面采用叠置式布置:中温段空气预热器、低温省煤器、高温段空气预热器叠置在低温段空气预热器管箱上,也有低温段空气预热器支搁在一支...  相似文献   

19.
介绍300MW机组再热蒸汽母管开裂泄漏的情况,分析了导致管道疲劳开裂的设计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喷水减温器一般布置在过热器的联箱或过热蒸汽连接管道内。为了防止未汽化水滴直接接触联箱或管道内壁,保证联箱和管道的安全,在喷水点后常设置内衬混合管,如图所示. 混合管的长度L是根据减温水的汽化长度来确定的。若混合管太短,在其出口处水滴还未汽化完毕,部份水滴就可能直接落到联箱或管道内壁,使其内壁因温度交变产生裂纹;若混合管太长,既浪费了材料,更使布置十分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