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如何把握好现代人文与传统文化的链接,是丝网版画创作者一直以来关注的课题。作为受现代西方教育模式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或者说感悟,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现代知识体系对传统文化的延续还只是存于形式,如何使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代艺术中得到体现,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丝网印刷艺术品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本文介绍了“丝网版画”和“有界限网印艺术品”两种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作的艺术品。“丝网版画”通过漏印技术制作而成,具有适应度宽、色彩表现力强和形式多变的特点,受到现代艺术家的青睐。目前有许多著名的丝网版画作品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和艺术馆。文章详细说明了丝网版画在国际上的严密规格。“有界限网印艺术品”是将艺术家的画稿原作经过丝网印刷制版、印刷而成,其规格完全与丝网版画相同,它在国外已成为红火的全球性行业。愿丝网印刷界的同仁与艺术家携起手来共同开拓这一市场。  相似文献   

3.
版画是一种“复数”艺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重复的制版过程逐步完成作品,此过程可称做是对作品观念的复述,而“艺术家书籍”则可看做是复述艺术中的一种更恰当的表达与传播的媒介,以其自由多变的艺术空间,为艺术观念的复述表达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任意扩大“艺术家书籍”自身的叙述空间;同时根据主题类型,  相似文献   

4.
版画是美术门类的其中一种,是一种视觉艺术。版画从广义的来说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之前所印刷的印刷品的版画印制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是指由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由制版和印刷创造。版画的历史由来已久,相对于雕塑,国画,油画,中国版画反映了独立的民族意识和成熟度。但是在多元化与现代文化共存的背景下,版画的发展现在必须体现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广阔环境中。版画的创作在技法纯熟的前提下还要体现时代性与民族性,要参与当代,表现当代性,充分体现所处时代、社会、文化的思考,创作出具有精神内涵,文化力量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墨画的晕染效果往往令艺术家醉心,“墨色”“墨分五色”皆讲黑白效果中灰调变化和水与宣纸接触产生充沛的肌理层次。总的说来,丝网版画的肌理效果分为“薄”和“重”两种。“重”,令人想起油画粗重的笔痕和颜料厚厚堆积的重量感。复制和模仿是丝网版画的属性,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去模拟水墨的效果和油画的效果很容易实现,但是完全的底片印制图像又太雷同印刷制品,作为版画艺术,它本身的“手工感”就被消解了,这是艺术家们所避讳的。因此,如何让画面呈现“薄…‘厚”穿插的效果,是每个艺术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始于晚明时期的中国传统水印木刻技法,为中国古代版画的多版套色技艺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但因技术工艺环节的复杂等因素致使其未能在现代版画创作中得以推广,本文以传统饾版水印技法的复刻实践为例,尝试以工艺改良的方式在现代版画创作中更好的将这一传统版画技艺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中国丝网版画现状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滨 《丝网印刷》2005,(8):38-39
中国的版画是嫁接西方的创作版画于本土的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版画创作形态经历了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浪潮的冲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中国的丝网版画正是在80年代初这种特殊历史情境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具有较强的当代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8.
分析新印象派代表艺术家乔治·修拉和保罗·西涅克作品对“分光法”的运用与套色网印技术之间的重组性迁移可能,从色彩科学理论、艺术历史、网印技术等角度,寻找新印象派现代表达的丝网版画创作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丝网版画随着改革开放出现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仅有20年的历史。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丝网版画以其自身的特性紧随时代之后,发展日益蓬勃。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丝网版画受益于化工、照相、电脑、数码技术等,现在艺术家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与众多媒体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当今的许多装置艺术家和架上绘画艺术家们已经懂得如何把丝网印刷工艺用于其作品的制作,让其发挥独特的传达创作意图的作用,在这样的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网印语言,乃至每种艺术语言都不再单独出现,人们观念上的改变导致了艺术表现手法和…  相似文献   

10.
丝网版画随着改革开放出现在中国的艺术舞台上仅有20年的历史。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丝网版画以其自身的特性紧随时代之后,发展日益蓬勃。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丝网版画受益于化工、照相、电脑、数码技术等,现在艺术家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与众多媒体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当今的许多装置艺术家和架上绘画艺术家们已经懂得如何把丝网印刷工艺用于其作品的制作,让其发挥独特的传达创作意图的作用,在这样的多元化时代背景下,网印语言,乃至每种艺术语言都不再单独出现,人们观念上的改变导致了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复杂多变,艺术的语言找到了无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丝网版画的创作正在随着复制技术水平的提高,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丝网版画创作与制作的分工、丝网版画制作手段的提高、复制丝网版画的兴起、丝网版画的“跨界”现象、丝网版画的展示变化和丝网版画的收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丝网版画创作过程中需要借助网印机器和其他材料辅助完成.许多丝网版画作品中,色彩的种类都比较少,这是由网印技术层面和艺术家们的观念共同决定的,在安迪.沃霍尔、芭芭拉·布鲁格和草间弥生的版画作品中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3.
岳小红 《中国造纸》2023,(4):158-159
<正>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我国曾涌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其中版画艺术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版画是艺术家经过巧妙构思,用刻刀、化学性腐蚀药物等在木、石版材上刻出画面,并用纸张进行复制、拓印而形成的图画。常见版画有木刻版画、铜刻版画以及石版画等多种形式。我国版画起源现已不可考证,但现存最早的版画可追溯至唐朝,早期的版画创作通常分多道工序,绘画、刻板以及复印都由不同的工人完成,此时版画多被称为复制版画,后来版画的画、刻、印等工序基本上都由同一人完成,此时被称为创作版画。我国版画艺术发展至今,已形成多个艺术流派,其中木刻版画、铜版画成为现今社会最为常见的版画形式。  相似文献   

14.
版画(print)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邱伟 《丝网印刷》2014,(1):40-43
<正>丝网版画在中国是一个年轻而且很有活力的画种,在国内,还没有齐备的适合版画家和工作室使用的材料供应体系,这也是制约丝网版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当下的版画艺术门类中,中国丝网版画的发展受到各种制约,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现在国内丝网版画使用的材料基本都是进口材料,大体上都是从欧洲进口过来的,这使得艺术家在做版画的时候成本高昂,丝网版画的材料耗费超过了很多的艺术品类。油画和国画的创作对于环境没有什么很高的要求,只要有一定的空间就可以了,但是丝网版画需要专业化的空间、专业化的设备和长期的技艺训练,这些都是成  相似文献   

16.
优秀版画作品离不开创作者娴熟的技法,但光靠技法还不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也同样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今越来越多新材料、新技法被开发,越来越多的新兴版画艺术家在摸索更适应时代发展的创作方式.只有结合时代,转变思维,保留自身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技能,开创新的技法,善于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深层意义,传达创作情感.  相似文献   

17.
神妙奇逸     
“形意合一”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在汉字的造型上得到生动的体现。台湾艺术家王九思选出清朝乾隆皇帝评点书画大家时常用的四个单字——“神”、“妙”、“奇”、“逸”,并依其文字内容,以专业舞者的肢体动作舞出文字笔划,展现文字的线条与姿态。这几个文字光雕打破了虚与实、动与静的界限,在这些连续动作中,光的残影被定格,动感地展现这四个字的神韵。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育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和世界遗产的价值,让学生学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1]版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其发源地为中国,在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通过对版画的学习可以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感知能力等。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版画技能上提升自己、培养学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正面引导学生。本文旨在通过对版画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研究,探讨版画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显著特征以及对教师的一些建议等!  相似文献   

19.
丝网版画在绘画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技术和技巧愈来愈为全球的许多艺术家广泛应用。在艺术大家庭中,设计艺术跟绘画艺术一样,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平面设计的加入丰富了丝网版画的创作形式,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样,设计中也缺少  相似文献   

20.
侯建 《丝网印刷》2004,(5):27-29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家艺委会和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于2001年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丝网版画展”。首届丝网版画展得到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师生和广大丝网版画艺术家的积极回应,共收到作品120多件,经过评委认真、细致的评审,评出入选作品94件,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