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如何实现传统运营商的业务创新,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很多观点甚至认为,运营商的国企属性和内部机制并不适合互联网创新,甚至还将严重地扼杀创新,这从近几年运营商人才不断流失就可见一斑.不久前,业界还曾传出中国移动将关停“飞信”平台的消息,虽然移动官方并没承认该消息,但这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运营商“互联网创新力不足”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OTT异质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国移动向移动互联网进军的决心未曾动摇.近段时间来备受质疑的飞信低调宣布推出企业版,一度被遗忘的飞信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从而引起热议. 飞信悄然变身转战企业市场 曾经,中国移动推出飞信、飞聊、Jego等产品以寻求自己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的立足点.但事实上这些都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Jego不幸“夭折”,飞聊业务被放弃,而飞信是仅存的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  相似文献   

3.
"飞信是一种平台,而且这个平台以后将越来越开放,对网外用户的权限也将进一步放开。"近期,飞信正式并入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其未来发展之路再次引起业界关注。从2006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业务至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通信》2008,10(6):7
中国移动启动主题为“为奥运加油”的系列活动,同期其即时通信软件飞信正式推出2008版(下载)。根据3月19日中国移动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飞信活跃用户已达1281万。  相似文献   

5.
中国移动通知各省公司从7月10日对SP开始实施“二次确认”(即用户必须再次确认是否订购业务才能产生订购关系)整顿计划,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笔者认为,中国移动此举上演了一场“罪与罚”的好戏。首先,中国移动此举将对其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今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联合跨国品牌调研及咨询公司明略行向全球发布的最新“全球最强势100品牌”排名中,中国移动以品牌价值392亿美元高居第四名,列全球电信品牌第一位。众所周知,中国移动主营业务有两块:移动基础电信业务和移动增值业…  相似文献   

6.
梁辰 《通信世界》2012,(20):5-5
中国移动现在开放飞信异网号码注册,目的就是为了守住自己传统的用户,挖掘其他运营商用户,同时狙击互联网企业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飞信首页显示,5月29日,中国移动更新了飞信2012朝晖版。中国移动方面表示,该版本产品早先于5月17日电信日发布。该版本功能显示,其将面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用户全面开放,用户可通过自己的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手机号注册使用。截至记者发稿时,官方数字显示已有842545人下载使用。尽管中国移动率先打破"分庭抗礼"的局面,但是对这次开放,争议仍旧存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天翼开放平台日前正式上线,加上中国移动以“MM云“和“飞信+”为核心的开放平台、中国联通“WO+开放体系”,三大电信运营商开放平台全部上线。  相似文献   

8.
飞信是由中国移动推出的一款流行的即时通信软件,支持即时聊天、文件传输、语音/视频对话、短信等网络应用服务,拥有广大的客户群。故在“敏感”网络中,对飞信用户聊天消息进行还原与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分析飞信的即时聊天通信协议和会话流程,其次通过实例分析,提取飞信即时聊天行为的特征字符串并实现聊天消息的还原,最后对还原出的聊天消息提出一种高效查询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国移动的一则招标公告,把脱离大家视线已久的飞信业务重新拉回视野之中.招标公告称,中国移动将投资近亿元招标重启飞信的客户端研发和市场运营.“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但“勇夫”是否真的能让飞信“死灰复燃”?现在断言飞信能否“满血复活”恐怕为时尚早.但无论是看好还是看空,我们始终都必须正视如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周大事件     
《通信世界》2013,(10):8-8
中国移动飞信近日低调上线飞信公众平台(gzfeixin.10086.cn),界面及功能非常类似微信公众平台。飞信用户或移动手机用户可直接登录飞信公众平台。公众号认证方面,飞信公众号的认证要比微信严格和麻烦得多:填写申请表及承诺书、提交营业执照、加盖公章。日前,广东电信发布宽带提速三大通道,所有广东用户即日起可以享受每月5小时的免费提速体验,最高网速达100M。完成智能提速后,用电信100M光纤宽带下载一部3.7G超高清电影只需要5~10分钟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国移动正在进行其移动飞信业务的公测体验活动。移动飞信是中国移动即将正式推出的一种移动即时通信(IM)业务。与移动MSN和移动QQ不同,前两种移动IM都是中国移动和MSN以及腾讯QQ捆绑推出的移动IM服务,而飞信则是由中国移动自己开发、独立推出的移动IM业务,是基于手机和PC之间的即时通信服务。据悉,飞信公测结束后,将采取包月收费制,其收费模式和移动MSN以及移动QQ大致一样,但价格不会很高。经过体验,飞信的功能和MSN有很大的相似性,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和不足。对于不同的用户而言,使用飞信、MSN以及QQ的感受肯定都不一…  相似文献   

12.
乐宁 《通信世界》2008,(1):31-31
中国移动近日传出消息,作为中国移动2007年贯穿全年的重要工作,以“诚信服务,放心消费”为主题的活动目前已进入收获阶段,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享受由八项承诺所带来的贴心服务。  相似文献   

13.
腾讯微信和电信运营商的恩恩怨怨,俨然一出高潮迭起的狗血剧。在微信有可能收费的传言闹得满城风雨之后,腾讯微信团队4月11日终于通过微信,向用户信誓旦旦地承诺: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双方的"暗斗"仍然在持续发酵。中国移动近期对飞信版本进行了升级,与此同时,一项名为飞信公众平台的服务也随之上线。公众平台有群发信息、投票调查、自定义回复、短信留言与人工客服等多项功能,更像是个人或企业的"对外广播",因此外界揣测其或将在商业领域有更  相似文献   

14.
邬雪艳 《通信世界》2013,(28):14-14
近日,“中国移动将获固网牌照”的消息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消息称,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宽带反垄断给了中国移动申请固网牌照的理由,中国移动的固网牌照梦即将实现.虽然目前不管昆工信部还是中国移动均未对此事发表言论,但各种消息还是纷至沓采,甚至有人给出了具体时间,就在10月下旬.事实上,关于中国移动将获固网牌照的消息,自三大运营商重组以来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掀起一阵高潮,去年也酋有过这样一段时间类似的传言甚嚣尘上,先是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希望能获得全业务牌照,推进全业务战略;后有业界传言,中国移动已经取得固网牌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商议给电信和联通补偿;然而在6月份的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奚固华则再次就此事表态,“是否给固网牌照还待工信部的研究结裂’,从而否认了之前中国移动已获固网牌照的传闻。  相似文献   

15.
在个人移动通信市场占比高达64%的中国移动,2016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上并没有将个人业务板块作为最为突出的重点——面向行业用户的信息化展示占据了展区的重要位置;在5G展区,中国移动带来了VR眼镜、智能机器人等,吸引了众多观众排队体验.而个人业务部分,中国移动只突出了和飞信、视频彩铃、高清语音等业务.  相似文献   

16.
一款名为“飞信”的即时通信软件虽然还没有正式发布,但近来却吸引了业界的极大关注。这款软件比起已经成熟的QQ、MSN乃至移动领域的PICA,还有些名不见经传,为何会招惹大家的瞩目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飞信是中国移动自己开发并即将推广的即时通信品牌。中国移动在“数通[2006  相似文献   

17.
一石激起干层浪,此前有媒体爆出关于“中国移动抽离IT支撑系统,将成立中国移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新闻,一经传出旋即炸开了锅,其业界影响超过此前中国移动任何一家子公司成立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推出五年之后,中国移动飞信终于半推半就地对中国电信、联通用户敞开了怀抱。日前,中国移动飞信打破了注册壁垒,其他两家运营商的手机用户也可以注册使用飞信服务。不过,与移动用户通过客户端互发信息免费相比,飞信对电信、联通用户  相似文献   

19.
杜碧玉 《通信世界》2009,(41):I0011-I0011
作为中国移动挺进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急先锋。飞信以其手机和电脑的无缝连接,更以其“免费发短信”的业务优势迅速崛起,占据了中国IM市场第二把交椅。正在飞信蓬勃发展之时,沸沸扬扬的“中奖门”事件突然让飞信的运营陷入了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5日,中国移动宣布飞信正式商用,同时免收月功能费.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向来说一不二的中国移动一改初衷,大张旗鼓做起免费文章,且再三强调飞信定位为"中国移动的综合通讯服务",并不想和QQ、MSN直接短兵相接呢?随后中国移动要在年内发展2500方注册用户的宏伟目标道破了天机.它的胃口很大,不仅想让飞信成为电信和互联网融合的一个标志,而且想让它一举成为中国移动的3G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