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相关测试近日结束,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从中国移动研究院了解到,在此次测试中,中国移动联合合作伙伴开展了基于4G框架的5G单点候选技术验证和测试,涉及的技术包括3D-MIMO(大规模天线)、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新型多址、新型编码、全双工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通信技术进步,4G通信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通信业主流.在通信行业中,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且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竞争优势,需要具备长远眼光以及超前意识.4G通信技术的研发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传播服务,促使通信效率提升,是3G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现今通信行业中,能够掌握4G通信技术的企业将占据通信市场制高点,从而迅速适应国际通信工程发展趋势,提高通信服务能力.本文针对4G通信工程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技术要点,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中国移动提出“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理念,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积极研究5G.在近日召开的2017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中国移动全面展示了其5G研究成果,相关专家也介绍了中国移动5G研究的规划和重点. 整体看,中国移动的5G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通信能力提升,联合通信产业各方开展技术创新;二是应用探索,在5G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积极与各垂直行业一起进行应用创新.  相似文献   

4.
移动通信从第一代仅仅能通话的模拟移动电话到如今4G以及成熟商用,移动互联网呈现飞速发展的模式下.当前时期,智能设备的大规模普及以及移动网络需求的急剧增长,对5G的无线通讯技术的更新需求也是显得十分迫切.在5G移动通信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性能要加强,例如网络用户容量、频谱利用率都需要提供,因为日益减少的频谱资源使得频谱资源尤为宝贵;另外一点,多制式的通信模式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体验和蜂窝网络的业务扩张是另外一个研究热点.对于5G通信中的"潜力"技术,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可以提高整体性能,使得体验上升、应用拓展等潜力,因此是如今一大热点.本文即是对D2D在5G通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4G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G网络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升级,提高网络传输的速度,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本文将探究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无线通信服务的安全和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G通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有更加安全可靠、更加高速的无线通信技术。4G通信是在3G技术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建立的新一代通信技术,能够实现视频图像的高质量传输,覆盖范围极广,而且速度可以达到20Mbps,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4G通信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一个更快、更安全的信息传输技术。本文就4G通信及其优势以及网络架构进行简单的介绍,对工程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我国4G通信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5G网络的规模部署推动移动网络架构和能力实现了跃迁升级,也带动了基础通信业务的再创新。中国移动已经建成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5G SA(5G Stand Alone)网络,并实现了VoNR(Voice over New Radio)业务的全面商用,可为用户提供720P高清视频通话业务。为了开启全新的多媒体、全交互实时通信时代,实现从视听通信到全感通信的飞跃,中国移动基于3GPP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数据通道技术标准,提出了全新的VoNR+技术体系架构,即在VoNR网络上搭载新的数据通道及智能媒体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交互式超清智能通话业务体验;同时,通过引入更加灵活的开放架构,便于第三方通话类应用入驻,打造VoNR+话音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国移动与中兴通讯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依托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开展合作,聚焦5G端到端通信、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高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基础通信能力的成熟,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并构建跨行业融合生态系统,引领中国相关垂直行业共同开展面向4G/5G的业务和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9.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7,(16):42-43
海外的领先运营商正积极推进面向5G的4G网络演进,通过将面向5G的新技术提前导入4G网络,实现4G网络的5G化(即5G技术4G用),不断提升网络能力和用户体验,并为向5G演进做好准备.通信世界全媒体特总结了美、德、日、韩这四国的4G网络5G化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刁兆坤 《通信世界》2004,(34):38-39
中国移动当前GSM网络的建设已经相当成熟,具有良好的覆盖性和稳定性,所提供的业务也是主要以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主。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移动电话用户还在高速增长,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话音业务仍将是中国移动网络的主要收入来源。而3G网络要想在移动通信业务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必须提高其服务能力,尤其是高速数据的业务能力,所以中国移动3G网络的定位应该是“面向数据兼顾话音的精品网络”。为了能够创造最大的市场、最多的用户并对用户有持续的吸引力,WCDMA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高覆盖率和稳定的网络信号;系统需要能够具有一定的的容  相似文献   

11.
程琳琳 《通信世界》2017,(30):28-29
4G带来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空前繁荣,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5G时代希望能把这种繁荣带给各行各业,促进社会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国家的统一组织和规划下,中国确立了2020年商用5G的目标. 回顾4G的发展,从标准的成熟到产业的成熟用了4~5年的时间,而5G的标准完成到商用的时间不足2年,中国移动如何迎接如此艰难的挑战?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深度了解中国移动5G规划和试验进展,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所总工刘光毅.  相似文献   

12.
随着5G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广电传统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对广电5G进行全面概述,介绍了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的5G组网建设方案以及4个关键技术。文中基于广电5G网络技术,探讨其可视化系统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通过5G网络实现自然灾害预警与救援。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香港移动通信市场概况 中国香港移动通信市场起步较早,目前移动用户普及率已达到133.4%,是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且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一,共有5家移动服务提供商经营着6个2G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和4个3G移动网络.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LTE等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对于下一代通信技术(5G)的研究也已经悄然展开。相较于4G网络,5G将带来更高的峰值速率体验、高密集用户连接的优质服务、泛在网络互联互通、更优质的用户访问体验以及实时而可靠的网络连接。但是在对这些即将出现的特性充满期待的同时,也需要尽早地预见到与之伴随的、可能的安全问题。通过介绍和分析METIS和IMT-2020(5G)推进组所提出的5G概念和架构,从而找出可能会出现的5G安全问题,并提出了与其相对应的5G安全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移动、设备商、芯片公司的5G合作研发中,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改善传统网络连接处理能力的一个新焦点. 对于MEC在4G和5G中的角色,中兴通讯FDD产品规划总工储林波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MEC虽然是5G网络技术架构范畴定义的概念,但由于其与空口技术的无关性,因此是可以在4G、4.5G网络中实施部署的技术,且分为基于传统4G核心网架构的MEC产品和基于5G核心网架构的MEC产品.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中,智能终端、用户需求种类不断增加,使得当前4G通信技术在传输速度、通信容量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网络需求.5G通信场景的构建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5G通信场景及其技术要点展开分析,借此提高我国网络通信水平,推进相关通信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4G通信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5G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文章首先分析了5G时代可能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接着重点分析了5G时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对策,旨在提高5G时代的网络安全水平,为5G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以促进我国通信技术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4G无线通信技术是我国通信系统中最新的通信技术系统,4G通信网络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结合WLAN技术对数据及信号传输的速度提高,能够大大提升通信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接入网技术在4个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还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兼容性能.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移动传输网络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也对移动网络建设及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给出了新的标准.由于目前我国的4G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技术应用并不是十分成熟,所以造成我国4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移动通信已全面进入4G时代,4G用户的极致体验是构筑运营商品牌的关键.中国移动已部署了全球最大4G网络,拥有全球最多的4G用户.目前中国4G用户业务诉求还在快速增长,而电信、联通由于其4G人均频谱资源占优,用户体验更具优势,因此,中国移动需要更多努力以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移动5G网络的逐步发展,目前已实现城区的5G网络连片覆盖,全网5G用户大规模增长。本文通过对经分数据用户产生的话单,结合用户使用的网络类型,利用成熟的经分平台,实现直接针对用户使用的网络、流量、时长等方面的分析,直观的体现了用户在5G网络的驻留时长占比以及5G网络的流量占比,为网络优化工作提供了重要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