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9,(15):51-52
目的:探究西那卡塞与小剂量骨化三醇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MHD合并重度SHPT患者60例。采用掷硬币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那卡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血清因子(Ca、P、ALP、iPTH)、甲状旁腺体积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骨痛或关节痛、失眠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状旁腺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ALP及i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那卡塞与小剂量骨化三醇联合治疗可调节MHD合并重度SHPT患者体内钙磷代谢及iPTH水平,对缓解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维生素C(VitC)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行MHD的4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A组)、VitC透析液2 g·L-1组(B组)及VitC透析液4 g·L-1组(C组),每组15例.MHD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各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水平及Hb值.结果 MHD治疗前3组hs-CRP、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MHD治疗后,B、C组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比B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A组治疗前后hs-CRP、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的升高与hs-CRP、IL-6水平均下降相关(r=0.26,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着微炎症状态,VitC透析液可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并能提高EPO纠正贫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在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1 621例患者中,根据血清TSH、FT3、FT4结果,分别选取亚临床甲减患者120例(亚临床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20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量2组的血压、身高和体质量,比较2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分析亚临床甲减患者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结果排除年龄、性别、BMI等因素的影响,亚临床甲减组的SBP、DBP和MA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组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OR=2.15,95%CI1.01~4.60,P=0.04)。结论亚临床甲减对SBP、DBP和MAP没有影响,但会增加患者高血压患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 MT)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拉西地平治疗。同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137例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I MT及诊室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动态血压(清晨、白天、夜间,SBP、DBP)的变化等情况。结果 137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I MT为(0.80±0.04)mm,治疗前为(1.12±0.06)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诊室血压分别为SBP(148±10)mm Hg、DBP(100±9)mm Hg,SBP(118±12)mm Hg、DBP(80±6)mm Hg,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清晨、白天、夜间分别为SBP(134±9)mm Hg、DBP(90±8)mm Hg,SBP(144±16)mm Hg、DBP(94±8)mm Hg,SBP(116±16)mm Hg、DBP(76±11)mm Hg和SBP(126±14)mm Hg、DBP(84±12)mm Hg,SBP(130±12)mm Hg、DBP(84±11)mm Hg,SBP(108±11)mm Hg、DBP(70±9)mm Hg,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仅可以有效地降压,而且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春红 《矿产勘查》2013,(11):60-62,79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维生素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行MH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给予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31例给予辛伐他汀联合维生素C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营养指标[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ALB、PA及TF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炎症指标hs-CRP、IL-6及TNF-α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血脂指标TG、TC、HDL-C及LDL-C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及血脂指标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肾功能指标BUN、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维生素C能有效地改善MHD患者微炎症反应,同时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情况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以评估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MBD)情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116例MHD患者矿物质与骨代谢指标达标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肾功能、碱性磷酸酶(ALP)、高血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6例患者中,54例(46.55%)血清钙浓度、37例(31.90%)血磷浓度、71例(61.20%)钙磷乘积和36例(31.03%)iPTH达到指南要求;上述指标均达标者仅有19例(16.38%)。MBD与肾功能、Hb、BMI、高血压相关,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不相关。高ALP与高水平iPTH相关,高血糖与低水平iPTH相关。结论多数MHD患者存在MBD,其发生与肾功能、血红蛋白水平、BMI、有无高血压密切相关。此外,升高的骨ALP与高iPTH可联合预测肾性骨病的类型。高血糖可能是MBD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0):59-60
目的:研究难治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1例难治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在血压测量、多导睡眠图监测(PSG)基础上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增加手术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相配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治疗达标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32%(28/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8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与心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P、DBP与心率均有所改善(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与心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治疗达标率7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治疗中,可通过CPAP有效治疗OSAHS、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呼吸障碍与低氧血症来降低血压,从而治疗难治性高血压,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6例M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空腹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SBP、DBP、FPG、FINS、TC、TG、HDL-C、NO、ET、EDF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组患者NO、ET、EDF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而TC、TG、HDL-C、FINS、FPG、SBP、DBP水平均无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MS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通心络胶囊对M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1例 CRF患者按CRF分期标准分为氮质血症期(氮质血症期组)26例、肾衰竭期(肾衰竭期组)21例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期组)24例。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 iPTH的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肌酐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RF组、正常对照组血清 iPTH 水平分别为(586.2±273.3)、(51.2±19.3)n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氮质血症期组、肾衰竭期组和尿毒症期组血清 iPTH、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均 P<0.01);与氮质血症期组比较,肾衰竭期组血清iPTH、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尿毒症期组血清 iPTH、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氮质血症期组、肾衰竭期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氮质血症期组、肾衰竭期组和尿毒症期组血清iPTH水平与血清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r=0.916、0.883和0.927,均P<0.01)。结论监测血清 iPTH能客观地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对防治CRF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6):8-12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和微炎症指标水平变化,探讨HMGB1与微炎症指标的关系,并研究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是否可清除HMGB1及改善微炎症状态。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按随机原则分为在线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17例及血液透析组(HD组)12例,另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分别检测HDF组与HD组患者入选时单次透析前、单次透析后及透析3个月后的血清HMGB1、IL-6、TNF-α、hs-CRP水平,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结果:MHD患者单次透析前血清HMGB1、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单次透析前血清HMGB1与TNF-α、hs-CR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823、0.627,P<0.01),而HMGB1与IL-6则无相关性(r=0.282,P>0.05);与单次透析前比较,HMGB1在HDF组单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均有所下降,在HD组单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均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在HDF组单次透析后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HDF组透析3个月后、HD组透析3个月后升高,HD组单次透析后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HDF组单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均有明显下降,在HD组单次透析后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D组透析3个月后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在HDF组单次透析后有所升高,透析3个月后有所下降,在HD组单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有所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与HD组透析3个月后比较,HDF组hs-CRP低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IL-6、TNF-α亦低于HD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血清HMGB1、IL-6、TNF-α水平升高,提示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MHD患者血清HMGB1与TNF-α、Hs-CRP呈显著正相关,考虑其可能作为一项评价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新指标,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可明显降低MHD患者TNF-α水平,并可能有助于降低患者HMGB1水平,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王坤 《矿产勘查》2014,(1):37-39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CHF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心力衰竭药物、强心药和利尿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研究前1周停止使用血管扩张药,采用氯沙坦治疗。使用免疫定量分析仪、采用胶体金法测定2组血浆 NT-proBNP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血压(SBP、DBP)、心率(HR)、心胸比、NYHA分级(NYHAⅡ级、Ⅲ级和Ⅳ级)和血浆 NT-proBNP 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SBP、DBP、HR、心胸比和血浆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均P<0.05), NYHAⅡ级、Ⅲ级和Ⅳ级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8周后 NYHAⅡ级、Ⅲ级和Ⅳ级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可指导慢性 CHF患者药物治疗,且氯沙坦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慢性CHF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68例MHD(MHD组)患者根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分为2组:hs-CRP增高组49例和hs-CRP正常组19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有无粥样斑块分为2组:合并颈动脉斑块组33例和未合并颈动脉斑块组35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CRP及脂蛋白(α)[lipoprotein(α),LP(α)]水平。结果 MHD组患者血清hs-CRP(5.23±3.07)mg.L-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2.19±0.98)mg.L-1增高(P〈0.05)。MHD组患者血清LP(α)(293.40±192.58)mg.L-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182.48±52.72)mg.L-1增高(P〈0.05),hs-CRP增高组患者血清LP(α)(341.22±212.18)mg.L-1水平较hs-CRP正常组(236.45±128.20)mg.L-1增高(P〈0.05)。合并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LP(α)分别为(6.98±3.22)mg.L-1、(363.07±208.77)mg.L-1,较未合并颈动脉斑块组(4.02±2.43)mg.L-1(、231.26±103.15)mg.L-1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LP(α)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Lp(α)代谢紊乱,且二者密切相关。同时,增高的hs-CRP及LP(α)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的49例T2DM患者(T2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前及T2DM组经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水平。结果 T2DM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水平下降[(6.4±1.1)mg·L^-1vs(12.3±2.8)mg·L^-1,P〈0.01],内脂素水平升高[(36.2±10.6)μg·L^-1vs(13.5±9.2)μg·L^-1,P〈0.01];治疗后T2DM组与治疗前比较,脂联素明显升高[(9.1±1.4)mg·L^-1vs(6.4±1.1)mg·L^-1,P〈0.05],而内脂素无明显变化[(34.5±11.4)μg·L^-1vs(36.2±10.6)μg·L^-1,fqu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可改善T2DM所导致的脂联素水平改变,而对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的 OSAS 合并高血压患者(OSAS合并高血压组)44例和体检中心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7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2例。各组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RDW 及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各组 RDW 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 RBC 计数、Hb、RDW 和 WBC 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OSAS 合并高血压组 BMI、DBP、RBC 计数、Hb 和 RDW 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SBP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均 P <0.05);高血压组 SBP、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 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SAS 合并高血压组 RDW 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426,P <0.05),与最低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509,P <0.05)。结论高血压患者RDW 无明显改变,RDW 增高可能是 OSAS 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卡托普利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缬沙坦组(A组)、卡托普利组(B组)和缬沙坦+卡托普利组(C组),每组40例。3组均采用严格控制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增加机体活动量,并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B组采用卡托普利片治疗,C组采用缬沙坦胶囊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生化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空腹血糖(FBG)]、血压(SBP、DBP)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治疗6个月后尿UAER及血TC、TG、LDL-C、Scr、BUN 和 FBG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C 组治疗6个月后尿UAER、SBP水平均较 A 组、B 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卡托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