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和半乳甘露聚糖(GM)水平的变化与老年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A)的关系,为临床老年IA患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65例住院老年患者(≥70岁)根据我国真菌诊断标准及欧洲癌症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诊断标准及2004年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分为IA组(40例)和脓毒血症组(25例),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3组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提取血清,采用人半乳甘露聚糖ELISA试剂盒及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mini-VIDAS对血清标本进行GM及PCT检测。对各组PCT、GM水平检测情况及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1)PCT水平:IA组与脓毒血症组高于正常对照组、脓毒血症组明显高于IA组(均P〈0.05);PCT检测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2)GM水平:IA组明显高于脓毒血症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脓毒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检测ROC曲线:AUC为0.935。PCT与GM 2种指标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1,P=0.005),GM指标诊断效能〉PCT。3)PCT及GM的阳性检出率:IA组PCT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脓毒血症组,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5.0比84.0、4.0)ng·mL^-1,均P〈0.05]。IA组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脓毒血症组和正常对照组[(77.5比8.0、2.0)pg·mL^-1,均P〈0.05]。IA组PCT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GM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GM检测对诊断老年曲霉菌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血清PCT维持中等偏低水平时,临床高度提示患者是否有曲霉菌感染,有进一步扩增PCT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BRAF 基因突变及 Ki67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6例 PTC 组织标本(PTC 组)及16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 BRAF 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PTC 组 BRAF 基因突变率为32.6%(15/46),其中Ⅰ、Ⅱ、Ⅲ、Ⅳa 期突变率分别为14.3%、22.2%、60.0%、75.0%,Ⅰ、Ⅱ期与Ⅲ、Ⅳa 期 BRAF 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0);淋巴结阳性者 BRAF 基因突变率为69.2%,阴性者为1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肿瘤直径≥2 cm BRAF 基因突变率为40.6%,<2 cm 者为14.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8)。对照组未发现 BRAF 基因突变。BRAF 基因突变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32.6%(15/46),但特异性为100.0%(16/16)。2)PTC 组 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6%(32/46),其表达与 PTC 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但其表达率随病情恶化程度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 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8.6%(3/16),且均为低表达;Ki67蛋白阳性表达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69.6%(32/46),特异性为81.4%(13/16)。3)在 PTC 中,15例 BRAF 基因突变 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0%(12/15),31例无 BRAF 基因突变 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5%(20/3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灵敏度为80.0%(12/15),特异性为35.5%(11/31)。结论BRAF 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随临床分期增加和淋巴结转移其突变率增加;Ki6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但与病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敖红敏  张剑  罗五根  黄自平  游鸿 《矿产勘查》2010,(1):50-52,62,F0003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发生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6例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组)3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组)24例]标本中HIF-1a、VEGF的表达。结果侵袭性组HIF-1a强阳性表达率、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93.8%,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的16.7%、50.0%(均P〈0.05);侵袭性组VEGF强阳性表达率、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96.9%,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的12.50%、45.8%(均P〈0.05)。侵袭性组HIF-1a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2,P〈0.05),非侵袭性组HIF-1a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r=0.176,P〉0.05)。结论HIF-1a、VEGF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别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HIF-1a、VEGF在肿瘤侵袭及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诊断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92例SLE患者(SLE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dsDNA采用胶体金斑点渗滤法测定,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①SLE组患者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9.1%、47.8%、50.0%,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SLE组患者抗ENA各项抗体阳性率为:抗Sm抗体22.8%、抗SSA26.1%、抗SSB10.9%、抗UIRNP15.2%、抗rRNP9.7%、抗scl-70 1.1%、抗Jo-1。③SLE组患者中的40例伴发狼疮性肾炎(LN组),52例为非狼疮性。肾炎(非LN组),其中LN组抗dsDNA有30例阳性,阳性率为75.0%,非LN组抗dsDNA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26.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NA、抗dsDNA、抗ENA抗体的检测对SL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的发展、疗效的观察均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可以互相弥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8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采用乳管镜检查。结果458例溢液患者均检查成功,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120(26.2%),乳腺炎167(36.5%),乳管内占位性病变156例(34.1%),未发现异常15例(3.3%)。占位性病变均在乳管镜定位下手术,乳管内占位性病变156均行手术治疗,其术后病理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99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8例,乳腺腺病2例,乳腺导管扩张6例,乳腺导管高度不典型增生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7例,乳腺导管内癌9例。乳管镜检查与手术符合率为82.7%。结论乳管镜检查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且可在其协助下经溢液孔放置乳腺定位针,可避免手术的盲目性,同时,对于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炎予以灌洗治疗,具有直接、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孙萍  颜婷  吴颖 《矿产勘查》2011,(10):34-38
目的分析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al acquired pneumonia,CAP)痰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对肺炎患儿早期合理用药。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诊断为肺炎及至少一次痰培养阳性的患儿,就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7例均为同期诊断为肺炎的住院痰培养阳性患儿,其中HAP64例,CAP203例。HAP患儿分离出1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15.00%),革兰阴性菌70株(70.00%),真菌15株(15.00%);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株(25.00%),鲍曼不动杆菌15株(15.00%)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株(11.00%),混合感染占48.40%。CAP患儿分离出20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46株(22.12%),革兰阴性菌157株(75.48%),真菌5株(2.40%);前3位的病原体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5株(31.25%),大肠埃希菌32株(15.39%),肺炎链球菌19株(9.14%),混合感染占2.46%。药敏结果显示HAP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多明显高于CAP(P〈0.01或P〈0.05),但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结论HAP患儿痰培养的病原菌产酶菌株多,细菌耐药率高,治疗困难。了解肺炎患儿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并发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为儿童 PNS 并发 UTI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62例 PNS 并发 UTI 患儿(UTI 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实验数据特点,并与同期60例符合 PNS诊断标准的非 UTI 患儿(非 UTI 组)进行对比。结果62例并发 UTI 的 PNS 患儿中,有症状者14例(占22.5%),无症状性菌尿者48例(占77.5%)。UTI 组患儿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 UTI 组(P <0.01),而血浆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 IgG(IgG)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非 UTI 组(均 P <0.01);UTI 组患儿中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患儿28例(45.1%),显著高于非 UTI 组[13例(21.6%)](P <0.05)。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5.00%),大肠杆菌为优势菌群,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等,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等抗生素已被大多数病原菌耐受。结论PNS 合并 UTI 临床过程隐匿,大量蛋白尿、低 IgG 血症、低 Alb 水平、肾功能不全、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导致 PNS 易发生 UTI 的因素。应对并发 UTI 的易感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时应根据病原学和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8.
杨云凤  吴碧华 《矿产勘查》2014,(2):20-23,F0003
目的:体外观察磁刺激对原代神经元迁移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 SD 大鼠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组(control,C 组)、假刺激组(shame,S 组)、40%最大输出强度组(40% of maximum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0.4T 组)、60%最大输出强度组(60% of maximum intensity of stimulation,0.6T 组)。各组细胞接种于 transwell 小室内,自细胞接种后第2~6天接受磁刺激,连续刺激5 d,各组细胞于第6天同一时间染色,将 transwell 小室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结果C 组有(2.6±0.548)个、S 组有(3.0±0.707)个细胞迁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0.4T 组有(17.40±1.673)个、0.6T 组有(18.40±1.572)个细胞迁移,迁移的数量较 C 组及 S 组明显增多(P <0.05)。结论磁刺激可促进体外原代神经元迁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5):95-98
目的:分析血培养的菌群分布特点及阳性报警时间在鉴别致病菌和污染菌的意义,协助临床医生早期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2013年的8291份血培养标本的阳性菌群分布情况,并对细菌的阳性报警时间进行分析。结果:8291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报警971例,其中转种分离出细菌的比例占为10.3%(854/8291),无菌生长假阳性的比例占12.0%(117/971),镜检阳性而培养阴性的比例占10.2%(12/117);854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26株(14.8%),革兰阳性球菌696株(81.5%),真菌32株(3.7%);<18 h检出308株(36.1%),1924 h检出224株(26.2%),2524 h检出224株(26.2%),2547 h检出189株(22.1%),>48 h检出133株(15.6%);假阴性株14株(2.8%),其中真菌8株,阳性球菌5株,粘质沙雷1株。结论:菌群分布特点及阳性报警时间有助于区别致病菌和污染菌,可以尽早让临床医生结合患者资料综合作出科学判断,为抗生素的早期、合理选择使用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7月57例患者的57个甲状腺病变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并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其中14例获得手术病理,其余病例全部进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5年至5年6个月。细胞学及组织学诊断结果分为四类:良性、恶性、可疑恶性及涂片不满意,将其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分析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的细胞学特征及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与常规细胞学涂片特征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背景血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量较多、集中,胶质量少或浓集、核较深染、细胞皱缩更常见、常见细胞质碎片及裸核。57个甲状腺病变中,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恶性6个,良性51个。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诊断良性48个(84.2%),恶性4个(7.0%),涂片不满意5个(8.8%)。该技术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66.7%,特异性100%,准确率94.5%,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6.2%。与常规细胞学涂片诊断结果相似。结论  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细胞学特征与常规涂片有一定差异,诊断准确性与常规涂片相似,在甲状腺结节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前病变首筛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 013例慢性宫颈炎或疑似宫颈病变患者采用液基细胞学(LCT)检查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高危型HPV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比较。LCT检查以LCT≥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非典型腺细胞(AGUS)为阳性,HC2检测以HC2≥1.0ng·L-1为阳性,任一项结果阳性者行阴道镜下取活检,并以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确诊金标准。结果 LCT检查对宫颈癌前病变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61%、97.08%、27.27%、94.32%,HC2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0%、70.03%、43.79%、98.67%;HC2检测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LCT检查(P〈0.05),但特异度显著低于LCT检查(P〈0.05)。LCT联合HC2检测(LCT、HC2任一阳性)阳性符合率为19.54%,HC2检测阳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LCT联合HC2检测(P〈0.05)。结论在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流程中,将高危型HPV检测作为筛查流程的首筛项目,有助于降低宫颈癌前病变的漏诊率;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的患者再循流程行LCT,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特异性;高危型HPV检测阴性的患者不必行进一步检查,有助于降低检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在ICU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老年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7例假丝酵母菌感染老年患者(感染组)及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于入住ICU、体检时检测1,3-β-D-葡聚糖及PCT水平。结果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针对老年患者,1,3-β-D-葡聚糖最佳cut-off值为24.2ng·L^-1,诊断敏感度为93.9%,特异性为81.6%;感染组PCT诊断AUC为0.832,针对老年患者,PCT最佳cut-off值为0.55ng·L^-1,诊断敏感度为82.7%,特异性为80.9%;1,3-β-D-葡聚糖诊断效能优于PCT(Z=2.723,P=0.006,P〈0.05)。感染组1,3-β-D-葡聚糖阳性检出率(89.36%)显著高于PCT阳性检出率(44.68%)(χ2=16.000,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老年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诊断具有高度灵敏度与特异性,诊断效能高;PCT检测诊断效能低于1,3-β-D-葡聚糖,但也可辅助临床早期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和痰中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 A2/B1)检测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病例组)和62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外周血和痰中hnRNP A2/B1阳性情况。结果病例组、对照组痰中hnRNP A2/B1阳性率分别为90.3%、1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对照组血中hnRNP A2/B1阳性率分别为41.9%、2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nRNP A2/B1敏感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病例组痰脱落细胞分别为90.3%、87.1%、85.5%、88.7%,病例组外周血分别为41.9%、56.5%、59.7%、54.8%,病例组痰脱落细胞hnRNP A2/B1敏感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外周血(均P〈0.05)。结论痰脱落细胞hnRNP A2/B1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4例乳腺疾病患者均行双乳T1WI、T2WI压脂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采用乳腺容积成像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使用Functool软件进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量、建立时间-信号强度增强曲线及计算出最大信号增加斜率(MSI)。结果 44例患者中,恶性25例,良性19例。其分叶及毛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为62.5%~80.0%。时间-信号强度增强曲线显示:Ⅰ型曲线(平台型)17例,均为良性。Ⅲ型曲线(速升速降型)18例,均为恶性;其阳性预测值为100.0%,准确度为100.0%。Ⅱ型曲线(平台型或速升速降型)9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7例。ADC值的敏感性为88.0%、特异性为84.2%、阳性预测值为88.0%、阴性预测值为84.2%、准确度为88.0%,各项指标均较高。MSI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0.5%、准确度为100.0%。结论乳腺疾病的MRI检查主要以形态学及动态增强后强化程度与方式评价为基础。时间-信号增强曲线、DWI及ADC值等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与肺组织真菌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将70只小鼠按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25只和B组45只。B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80 mg.kg-1.d-1,A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组于8、24、48 h杀死小鼠,分离肺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小鼠肺组织胞浆中TNF-α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A组小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4 h后、B组小鼠腹腔注射CY后8、24、48 h分别鼻吸入烟曲霉菌孢子,各组小鼠分别在感染24、96 h处死,匀浆肺组织培养,计数菌落数。结果 B组CY处理后8、24、48 h肺组织TNF-α水平分别为0.152±0.011、0.314±0.029和0.631±0.035,显著低于A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水平(0.812±0.043)(P〈0.01)。B组3个时间点的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小鼠8、24、48 h肺组织中MPO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0.028±0.007)、(0.075±0.004)、(0.125±0.009)U.g-1vs(0.218±0.015)、(0.208±0.036)、(0.211±0.012)U.g-1,均P〈0.01]。A组烟曲霉菌菌落数在24、96 h时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结论小鼠肺组织TNF-α表达下调,降低了肺组织MPO活性水平,导致抗感染天然免疫抑制,是机体发生机会性真菌感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5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及其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年龄(1~3个月4、~12个月)、性别(男、女)、居住地(城市、农村)及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有无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等。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215例患儿及其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果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61例(74.9%),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118例(73.3%);母乳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阴性54例(25.1%),其中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25例(46.3%),二者患儿尿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及居住地、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亲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均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相关因素。结论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父母素质,尽早做孕前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与治疗,是降低巨细胞病毒肝炎发生率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
目的评估直肠腔内超声(ERUS)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2例。所有患者在放化疗前后均完成ERUS检查并分期,最终经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切除肿瘤,并进行病理分期。将ERUS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相对照。结果 放化疗后,有8例患者肿瘤消失,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T0N0),ERUS均未准确诊断;30例肿瘤对放化疗反应较好的患者中,只有7例患者的uT分期准确诊断。ERUS的uT分期总准确性只有40%(25/62), 过高分期36例(58%),过低分期1例(2%)。ERUS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84.6%、43%、92%。结论 ERUS对直肠癌放化疗后肿瘤浸润深度分期(T分期),尤其是对放化疗反应较好的肿瘤分期准确性偏低,且无法诊断肿瘤完全病理缓解。ERUS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可对直肠癌的预后作出很好的预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CD34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到早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4例早期肝细胞肝癌(早期HCC组)、70例乙肝后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组)、70例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组)和1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Hpa、b-FGF、CD34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肝组织中Hpa、b-FGF表达进行半定量计数,CD34阳性微血管进行MVD计数。对各组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早期HCC组肝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为57.1%(8/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20.0%(14/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28.6%(20/70)(P〈0.05)。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炎组的52.9%(37/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57.1%(40/7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808,P〈0.01),Hpa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645,P〈0.05),b-FGF表达与Hpa表达亦呈正相关(r=0.629,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CD34呈广泛、窦隙状强阳性表达,而在慢性乙肝组及乙肝后肝硬化组肝组织中肝窦多为呈阴性。结论 Hpa、b-FGF、CD34在早期HCC中的阳性表达高于非肝癌组织,为早期HCC与非肝癌组织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
目的 分析评价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临床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及干扰因素。方法 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CLC患者(SCLC组)93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NSCLC组)12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120例及健康者(健康对照组)90名,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ProGRP和NSE浓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评价标本溶血和患者肾功能损害对2项指标在SCLC诊断中的影响。结果 SCLC组的血清ProGRP和NSE浓度分别为90.61(11.7520 020.90)ng/L和13.18(3.0520 020.90)ng/L和13.18(3.05201.88)μg/L;NSCLC组为13.26(8.54201.88)μg/L;NSCLC组为13.26(8.54526.23)ng/L和5.86(1.80526.23)ng/L和5.86(1.80100.90)μg/L;肺良性疾病组为24.65(1.32100.90)μg/L;肺良性疾病组为24.65(1.32802.93)ng/L和7.22(1.36802.93)ng/L和7.22(1.36174.62)μg/L;健康对照组为14.74(4.59174.62)μg/L;健康对照组为14.74(4.59100.86)ng/L和4.95(1.31100.86)ng/L和4.95(1.3110.58)μg/L;SCLC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roGRP诊断SC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6±0.023(95% CI:0.811~0.901);以46 ng/L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64.5%(60/93)、94.2%(311/330)、75.9%(60/79)、90.4%(311/344)和58.7%。标本溶血严重影响NSE的检测水平,导致NSE结果升高;患者肾功能损害则使ProGRP的检测结果升高。结论 血清ProGRP和NSE均为辅助诊断SCLC较好的指标, ProGRP与NSE组合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标本溶血严重导致NSE的检测结果升高,患者肾功能损害则使ProGRP的检测结果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