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电子技术》2017,(17):23-26
为提升遥感卫星数据传输的效率,针对传统遥感卫星数据传输中固定速率存在链路资源未充分利用的问题,研究基于链路自适应的遥感卫星数据传输技术,提升链路资源利用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星上发射功率和传输带宽不变的情况下,与传统方式相比,遥感卫星过境期间的数据传输量提高了2.62倍。  相似文献   

2.
低轨遥感卫星Ka频段捕获跟踪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卫星空间分辨力的不断提高,星地链路传输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码速率越来越高,数据传输频段已经由传统的X频段扩展到Ka频段,以满足海量遥感数据传输的需求。但Ka频段低轨遥感卫星波束非常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跟踪性能,才能实现系统稳定的捕获跟踪,保证接收数据的质量。文中通过对跟踪方式和跟踪精确度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优化捕获跟踪流程,实现对低轨遥感卫星Ka频段的捕获跟踪。文中提出利用S频段跟踪引导Ka频段跟踪的方式,高低仰角采用不同的优化流程设计,结合高分辨力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先期研究内容和某地面接收站进行了设计验证,结果表明,可实现低轨遥感卫星Ka频段的捕获跟踪,待时机成熟,可进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遥感星座数据传输时效性差的问题,利用星间链组网,提出了一种适应于断续猝发特征星间网络的路由任务规划算法。该算法以遥感卫星成像任务规划结果为驱动,结合卫星网络拓扑结构的时变性特点,改进基于快照序列的拓扑划分方法,降低路由切换频率,减少链路切换代价损失。并将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路由看作低轨遥感星座路由的一部分,在选择星地最短路由路径的同时实现星地建链总时长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提升低轨遥感卫星星座的数据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我国对地观察遥感卫星数据传输天线的技术发展历程。按照我国航天发展的特点,目前已形成了以螺旋、波导缝阵和赋形反射面为代表的三种覆球固定波束的数传天线形式,并在不同的卫星上得到应用。面对未来对地观察卫星遥感数据的实时、高速传输以及低轨卫星的地面站低覆盖率问题,本文从星座技术和高增益扫描天线方面简述了未来星载数传天线的技术发展趋势,这对卫星系统与星载数传天线的预研和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地球观测卫星的遥感图像数据的特征,分析了主要的遥感卫星及其测量原理,针对观测图像中辐射量失真、几何畸变、大气散色引起的失真等问题,分析研究了各种校正方法,并对遥感图像的应用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遥感数据传输方案实现了传输速率阶梯式换挡,但未能充分利用链路余量。为进一步提高遥感卫星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频谱效率,提出了基于无速率码的遥感数据自适应传输技术。将无速率码与QPSK、8PSK、16QAM、64QAM调制方式结合,通过设定译码成功概率阈值得到离散信噪比下的最佳译码开销和最佳码率值。采用多项式拟合求得卫星过境期间码率值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到有效数据率变化曲线,实现了遥感卫星过境时段内有效数据率随仰角的无缝切换。通过求解有效数据率曲线的积分值,得到了采用联合译码算法的Raptor码在4种方案下的传输数据量。分析结果表明,与第二代数字卫星电视广播标准(DVB-S2)中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案相比,所提出的传输方案使传输数据量提高了10.29%~27.65%,且在信噪比低至-5 dB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数据自适应传输。  相似文献   

7.
对地遥感卫星系统是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在灾害发生后快速、精准地提供灾区受灾面积、损伤情况等第一手资料。文中以对地遥感卫星系统灾害勘测场景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其卫星星座发展历程,并以当前我国对地遥感卫星星座为基础,利用STK软件构建灾后勘测仿真场景,从覆盖百分比、最大覆盖间隙和平均访问时间三个方面分析了该系统对灾区的勘测效能。仿真结果可为我国完善应急卫星星座建设及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6):F0002-F00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第二名称为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NWIEE).创建于1968年.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园.是专门从事大中型天线系统和整机系统集成的研究所。主要产品分别用于导弹测量、卫星测控、飞船测控,卫星有效载荷、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散射通信、遥感与遥测信息接收、遥控信号发射、  相似文献   

9.
印度遥感卫星目前共有4个系列,其中印度遥感卫星-1是陆地卫星类,印度遥感卫星-P是专用卫星系列,印度遥感卫星-2是海洋和气象卫星系列,印度遥感卫星-3是雷达卫星系列.现在,印度主要研制、发射和应用的是印度遥感卫星-1,P两个系列.虽然印度经济条件也有限,但它利用有限的资金重点发展了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遥感卫星系统,走过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其主要特点有三个:印度遥感卫星发展重视应用,把实现国家需要作为发展目标,把积极争取外援与自主发展相结合;走系列化,由民转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高速遥感卫星数传地面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今星基遥感探测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更加有效地检测大容量、高速率的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设计了基于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建议的高级在轨系统(AOS)高速遥感卫星数据传输地面自动化测试系统.该系统包含遥测数据判读、射频自动化测试与基带自动化测试三个测试子系统,本测试平台的建立可基本满足现有国内星基遥感数传系统的测试要求,且具有平台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
印度遥感卫星目前共有4个系列,其中印度遥感卫星-1是陆地卫星类,印度遥感卫星-P是专用卫星系列,印度遥感卫星-2是海洋和气象卫星系列.印度遥感卫星.3是雷达卫星系列。现在,印度主要研制、发射和应用的是印度遥感卫星-1.P两个系列。虽然印度经济条件也有限,但它利用有限的资金重点发展了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遥感卫星系统.走过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其主要特点有三个:印度遥感卫星发展重视应用.把实现国家需要作为发展目标;把积极争取外援与自主发展相结合,走系列化.由民转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围绕光学卫星遥感图像中的海面舰船目标检测问题,考虑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和低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卫星的海面舰船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多结构多尺度形态学滤波和自适应阈值分割对静止轨道卫星遥感图像进行目标预检测,然后将预检测结果与卫星图像的地理位置信息相结合来确定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候选目标区域,最后提取候选目标区域中目标的主要特征,进行舰船目标判别,将判别结果反映到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图像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海洋背景遥感图像中的多个运动舰船目标,具有目标检测率高、虚警率低、时效性好等优点,为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对海面运动舰船目标的实时监视跟踪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 NPP)等一系列夜间微光遥感卫星的发射,夜间微光遥感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微光数据在定量遥感中的应用,但基于夜光数据的大气遥感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整理和总结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基于此,对过去20年基于夜间微光数据在大气遥感中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从微光成像仪辐射定标、微光辐射传输模型以及基于微光数据的大气参数研究三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夜间微光卫星遥感定量化研究的进展,梳理了微光数据在大气遥感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特点,以期为夜间微光数据在大气遥感的深入研究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7):F0002-F00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第二名称为西北电子设备研究所(NWIEE),创建于1968年,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园,是专门从事大中型天线系统和整机系统集成的研究所,主要产品分别出于导弹测量,卫星测控,飞船测控,卫星有效载荷,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数据传输,散射通信,遥感与遥测信息接收,遥控信号发射,卫星电视上行,  相似文献   

15.
孙赜 《数字化用户》2022,(11):10-12
本文从卫星遥感影像处理问题的研究意义出发展开叙述,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遥感影像亚米年度匀色模板服务项目,首先简单分析了卫星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特点,然后阐述调查区域基本情况与影像利用情况,最后总结了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流程,归纳卫星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应用要点,涉及多个技术处理环节,最终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CCSDS标准的研究和基于EOS—AM的工程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CCSDS和EOSDIS的技术背景,详细阐述了CCSDS制定的关于信道码和数据传输的标准,并且结合研制的EOS-AM遥感卫星数据接收机,分析了解调和编解码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卫星与网络》2009,(12):63-64
日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在青藏高原大冰川遥感监测平台项目基础上,收集青藏高原冰川卫星遥感资料、常规和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地理信息数据等资料,利用MODIS、FY-3和TM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冰川识别方法和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监测青藏高原典型大冰川面积及储量动态研究系统。该系统的建立,标志着青海省已经具备利用多元卫星资料进行大冰川动态监测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遥感卫星数量不断增加,规划任务和约束条件日趋复杂的应用现状,迫切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卫星任务规划系统来优化安排遥感卫星资源的使用。为了满足遥感卫星规划过程中所特有的约束和需求,同时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采用了先通过专家系统进行遥感卫星的工作模式推理,再基于解修正的遗传算法完成卫星资源的优化分配的两阶段机制,设计了基于SOA的遥感卫星任务规划系统(RS4BS)框架,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实验及结果分析。研究表明,该框架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规划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降低系统后续扩展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后期用的地面遥感系统发展计划提出了300兆比特/秒以上的数据传输要求。把数据从遥感卫星送回地面站最有效的技术是通过地球同步数据中继卫星。遥感卫星到中继卫星和中继卫星到地面站这两段通信线中,空-空通信最有希望的是激光通信。已有的一个五年规划显示了用10微米CO_2激光系统可作为基本技术。该系统使用碲镉汞红外混频器,它用辐射致冷器冷却至100K左右。激光本振器和耦合调制激光发射机用传导冷却的氧化铍结构。发射和接收用的天线具有标称的92分贝增益,其3分贝束宽为80微弧度。跟踪颤动小于10微弧度,能在1分钟内截获目标。接收系统灵敏度为10~(-19)瓦/赫,数据速率300兆比特/秒,并能跟踪±700兆赫的多普勒频率。  相似文献   

20.
赵静文 《现代雷达》2004,26(7):14-16
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包括天伺馈系统、跟踪接收信道分系统、数据记录处理和快视分系统、遥测遥控分系统、任务管理分系统、测试标校分系统。在对接收系统进行方案设计时 ,应针对不同遥感卫星的轨道、数据速率、成像方式等 ,重点解决多星适应性、卫星过顶跟踪、双通道实时合成及快速反应等关键技术 ,并对系统主要指标进行计算。介绍了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总体设计的方案、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系统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