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结合河北省河长制卫星遥感监测,浅析遥感技术在省内河湖管理保护中的应用。高分系列卫星影像具备高空间分辨率与高时间分辨率特点,采用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二号卫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高分辨率商业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影像作为补充数据源,基于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辅助解译相结合的方式,监测河湖"四乱"以及湖泊水华问题,为省级河长河湖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江苏水利》2015,(1):53
省水科院河流湖泊研究所自设立以来,建设了modis卫星接收系统和高分辨率影像库,搭建江苏水利遥感应用平台,连续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在太湖蓝藻监测、河湖水域动态监测、干旱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等领域开展研究与服务,主要完成水利部"948"引进项目"分光辐射光谱仪/地物波谱仪"、省科技厅条件与设备专项"江苏水利遥感应用平台建设"、省水利科研项目"基于多卫星的淮北地区干旱监测研究"、"太湖蓝藻水华Modis定量遥感监测及标准研  相似文献   

3.
应用国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 CCD?相机遥感影像数据对黄河?2009—2010?年度凌汛进行重点时间段和区域的监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环境减灾卫星数据在凌汛监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一号等新一代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野外采样,在长江流域三峡库区开展了水土保持动态监测遥感解译实验性研究。实践发现水田、坡耕地、果园、茶园、林地等水土保持相关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我国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资源三号、高分一号能够有效应用于水土保持遥感动态监测,而无人机技术作为辅助监测手段可以作为卫星影像的有效补充,在水土保持行业及其他相关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集合建模思想,在水体光谱特征分析与敏感波段选择基础上,集成多种遥感反演模型优势,构建了河流水体浊度多光谱遥感联合反演模型(Combined Model-BP,CM-BP)。选择汉江中下游典型河段为研究区,利用2012—2013年原位观测数据,以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国产卫星数据作为多光谱遥感数据源,测试评估了CM-BP浊度遥感反演模型适用性,并与传统波段组合模型进行精度比较,基于反演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浊度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集合建模思想构建的CM-BP模型的反演精度、适应性及稳定性均高于波段组合模型;从光谱分辨率、时空分辨率等角度考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高分一号卫星、资源三号等国产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河流水体水质反演优选数据源;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可以满足河流水体水质高精度、实时性与大尺度等遥感反演需要,为河流水环境监测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遥感技术应用于高邮湖、邵伯湖管理中,建立了遥感监测、巡查核实、湖泊执法的湖泊管理模式。通过多年监测表明,遥感技术克服了常规巡查受范围、环境、经费、人员等限制的不足,结合湖泊巡查,能够全面、有效监测湖泊违法开发占用行为,为湖泊执法与湖泊管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提升了湖泊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考虑到高分卫星影像时效性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省水利厅批准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河湖监测遥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目前中心按保密要求建有100平方米遥感数据处理中心、50平方米遥感实验室、50平方米仪器设备室和30平方米会议室,装备齐全、人才齐备。一、主要装备MODIS等卫星接收系统中心通过建成的MODIS卫星系列和环境1号卫星获取数据,对巢湖、千岛湖等重要河流、湖泊蓝藻等水生植物爆发、迁移进行常态监测。MODIS卫星系列分辨率为250m,每天于10:30、13:30左右分别获取监测图;环境1号系列卫星,分辨率为30m,约10天获取监测图。主要监测分析装备  相似文献   

8.
<正>无人机遥感作为获取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卫星影像相比,具有机动灵活、实时传输、适合现场高危作业、影像分辨率高等特点,是卫星遥感的重要补充。无人机在水利监测领域的应用主要在河流、湖泊、水库本体监测,水域环保监测,洪涝灾害监测,农田水利监测,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监测等方面。基于不同的监测内容,在进行影像处理及专题分析过程中,需要针对监测目的进行定向特征提取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9月19日,湖北省首次应用无人机对9月份湖泊卫星遥感监测疑似违法点进行核查。湖北省湖泊保护中心在日常核查中由于部分疑似违法点面积广、范围大,人工核查效率低下;部分疑似违法点因路况差,核查人员无法进入实地等因素制约,核查工作有一定困难。此次,湖北省湖泊保护中心、水科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卫星MODIS影像数据计算水体浊度的精度,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监测水体水质的方法,以武汉东湖为研究区域,布置了水体浊度监测点。利用光谱分析法,将MODIS影像的光谱数据转化为浊度数据,并与地面准同步悬浮物浓度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建立了适合东湖水体的悬浮物浓度遥感定量估算模型。模型估算结果表明,根据MODIS影像数据所得的水体浊度数据精度满足相关要求,MODIS数据应用于湖泊水体悬浮物浓度监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2012年7、8月发生在黄河上中游近23年来最大洪水的监测任务,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自动遥感信息提取和人工解译相结合的人机交互方法及相应的监测技术流程,利用31景HJ-1A/B卫星CCD数据,有效跟踪监测了洪水从形成直至消退的全过程,为防洪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汛情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能高效准确地完成特大洪水的遥感监测任务,为大流域、长历时洪水的遥感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快速地获取百花湖叶绿素a浓度情况,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水质遥感监测技术,结合HJ-1A卫星数据与2012年4月实测的光谱数据,建立百花湖叶绿素a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①第1波段和第2波段比值(B2/B1)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R~2)为0.84。②利用波段比值构建的回归模型具有不错的反演效果,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7,平均绝对误差(MAPE)为13%,均方根误差(RMSE)为4.32 mg/m~3;用12月份实测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效果也比较理想,说明该模型适用于百花湖冬、春季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普适性。③百花湖湖边叶绿素a浓度高于湖心,分布趋势自北向南逐渐增加;④营养状态指数空间分布主要呈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状态区域占全湖的85%,中营养状态区域仅占全湖的15%。叶绿素a反演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与实际分析情况相符,表明HJ-1A CCD数据可用于百花湖水质参数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07—2009年的TM影像、CBERS影像、P5、中国资源卫星、环境减灾卫星等13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后,提取了东居延海水面面积,但MODIS影像解译东居延海水面面积总体偏小,最大误差达13.3%,平均误差为4.9%。通过建立高分辨率影像与MODIS影像解译东居延海水面面积修正模型,对MODIS影像解译结果进行误差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MODIS影像解译面积总体精度有较大提高,最大误差为5.8%,平均误差为2.6%。  相似文献   

14.
蓝藻水华是富营养化湖泊共同面临的问题。遥感技术为快速、大范围水华监测提供了可能,选取遥感数据应首先明确不同卫星的水华监测能力。以洱海为例,对比分析HJ-1B和Landsat卫星在内陆中小湖泊水华监测的时间和空间监测能力,评价两者在水华监测中的适用性及优势。结果表明:两者均能有效识别水华,提取水华分布细节信息,相比MODIS更适合用于中小湖泊水华监测;进一步分析表明,综合两者数据监测蓝藻水华,可以更加客观统计水华时间特征,描述水华空间分布发展规律,对于其它中小湖泊利用遥感手段辅助水华监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利用遥感影像判读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大范围的植被覆盖度。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的方法。基于遥感与实地野外调查数据,采用MODIS时序数据融合高分遥感数据的方法,以湖南省蓝山县为试验区,对植被覆盖度因子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植被覆盖度因子的结果较理想。提出的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方法对今后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河保护区水域变化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andsat TM、HJ-1B多源多期卫星遥感数据,对辽河保护区1992~2009年的水域面积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近20年来水域面积急剧萎缩,由于拦河建水库和泥沙淤积使水深变浅,径流量降低了51%。因此,社会因素是造成辽河保护区水域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清楚地反映和揭示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持续干旱过程影响下的滦河流域水系水体要素发展的变化,为滦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等提供有力的证据,利用近30多年来的长系列、多时相的遥感数据提取滦河流域相应不同时间的水体要素状态,并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滦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确定了流域水系要素的发育规律;滦河流域上游区近30年来的遥感影像揭示了泡子、淖尔等湖泊水域面积朝减小的趋势发展,并有部分泡子、淖尔等已处于干涸消亡状态;滦河下游河道及河滩近20年来的遥感影像对比分析表明,滦河下游河道已近乎断流,河滩地存在被开垦开发的现象.因此,长系列多时相的遥感技术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能够很好地揭示和反映流域水体要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对于流域的水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岸线动态变化立体监测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规程,结合岸线管理的实际情况,研发一套岸线监测及管理软件。该系统分为3个部分:基于C/S构架的岸线遥感影像管理与动态监测系统(天上看)、基于C/S构架的岸线综合监控与执法管理系统(网上管)、基于移动端开发的岸线移动巡查执法系统(地上查)。在对地观测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该系统采用遥感监测技术,由卫星、无人机等对地立体观测手段采集多期影像,通过叠加分析,发现地表变化位置信息及有关要素后形成专题数据,综合反映出整个监测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堤防毁损、违法占地、侵占水利设施等情况,提供给相关监管部门辅助执法,实现岸线的动态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空间信息技术已经在水利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满足流域水政执法工作的实际需要,采用多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并建立了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应用于流域水政监察工作。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处理、专题信息提取和数据服务等关键模块。选择典型区域对该遥感动态监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应用结果表明遥感动态监测方法在流域水政执法工作中具有覆盖范围广、快速、主动等特点,能够作为一种可靠的信息手段,辅助流域水政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