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过石库门内个案的建成形式,从结构人类学的视角,因循“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心理结构”的层层关系,管窥上海历史街区的深层特性,并试图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进程的推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新的热点。文章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更新的原则和目标,并以“南京1912街区”为例,具体阐述了历史街区的主题定位、空间设计策略和基于空间消费的游客体验,引发了对目前更新现状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调查分析其改造后的商业业态现状,并从业态结构、空间布局、交通环境等方面对该历史街区商业业态进行分析和评价,探析商业业态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来寻求鲁迅故里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发展的最佳模式,同时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浙江绍兴市蕺山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为例,探索了如何摒弃惯常的单一风貌保护的做法,而在历史街区更新中拟定社区与街区风貌双重“保护”的目标,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街区“补丁”式的更新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绍兴古老优越的历史、文化、地理条件为其创造了独特的历史街区风貌,然而目前存在街区建筑风貌不统一、道路狭窄且坑洼不平、电路线杂乱,以及交通路线不合理等问题。文章以明代画家徐渭故居“青藤书屋”所在的前后观巷为例,基于绍兴地域特征,着重讨论分析该历史街区风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应用空间规划、建筑设计等方法解决现有问题和安全隐患,将以青藤书屋为核心的前后观巷历史街区打造成绍兴知名文化生活区块。  相似文献   

6.
以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为例,调研分析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中出现的旅游绅士化现象及其影响。对平江路原住民(包括已搬迁的原住民)、更新后入驻的商户、游客等不同人群分别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从街区社会群体结构的转变、对多元社会群体影响的差异、被置换阶层的社会空间特征3方面分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绅士化产生的社会空间影响,并对未来旧城更新规划提出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7.
上海有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如何平衡历史地块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需求成为新的难题.本文以上海市长宁区番禺路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空间特征的分析,梳理出街区在现阶段更新中,虽然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但存在历史文脉片段化、历史建筑未被有效利用的问题.并针对该...  相似文献   

8.
姜涛 《重庆建筑》2006,(2):47-52
随着经济文化不断的发展,城市机能的转化与结构更新越来越显得重要,饱含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也面临着新城市运动的冲击以及本土居民日渐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考验,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哈尔滨花园街街坊概念设计竞赛入围方案的分析,尝试将复合生态理论与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有机结合,对一种新的城市更新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湖州市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分析了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中以“院落”整治为基本单元的必要性,同时在总结了院落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街区保护更新中建筑保护分类整治的方法,对院落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整治更新措施。以期对以院落为基本单位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是见证城市演变历程与当今生活面貌的活态文化遗产,拥有巨大的文化研究价值和经济发展潜力。但隐藏在城市深处已呈衰败之势的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等诸多挑战。文章引入“城市针灸”理念,以赣州古城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疏通经络,理畅气机”“甄选穴位,活血化瘀”“阴阳调和,注入产业动力”三个方面探索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活力复兴成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新目标,围绕活力复兴相关研究得以深入而广泛的开展。先农商旅区作为五大道保护利用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准确的街区功能定位、合理的服务人群规划、聚拢街区人气、重塑街区吸引力为切入点,探索一条新的街区活力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2.
陈力  林垚  关瑞明 《华中建筑》2023,(11):129-133
该文以生态学次生演替理论作为基础,以福安莲池历史街区为实例,依据福安城市发展历史及文献资料,对福安莲池历史街区内的学宫遗址和莲池遗址进行研究,并以街区内日常生活和沿街业态为切入点,针对街区内更新改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更新的重点和难点,以期为福安莲池历史街区更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解决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探索出能使其长期稳定平衡的更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主客体协同认知缺失、保护更新与历史语境剥离等问题,引入空间图式概念,整合空间构成与心智认知结构,构建历史街区多层级知觉尺度的“身体-空间”图式认知体系。以福州市永阳古城为例,通过情景图式、逻辑图式和构造图式,分别对街区不同尺度空间的在场体验、空间逻辑与秩序构想进行特征解析。并且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中引入空间图式的设计方法,对应其节点情景塑造、空间秩序梳理以及整体格局管控引导。基于经验连贯的图式认知方法和设计思路的探新,以期为历史街区的营建模式解析和保护更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在存量更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品质的优化和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借助扬·盖尔的PSPL调研法,对城市老旧街道的公共空间品质建立评估标准,并以温州城西历史街区内的主要街巷为例,对其公共空间物质性及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街区存在街区品质下降、文化发展乏力、活力发展不均和人群满意度分化等问题,并基于现状提出街道优化的策略性建议,为街区的更新和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苑  邓峰 《现代城市研究》2009,24(11):60-64
历史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类型,其更新过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文章从空间生产理论入手,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更新前后社会结构以及街区空间类型的变迁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在消解了街区原有传统社会关系的同时,构建了另一种开放的社会结构体系,由此产生新的空间生产需求并反映在空间景观的改造之中,这在本质上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文化传承。最后提出控制空间使用主体的替代,促进街区的渐进式更新是一种较适宜的历史街区更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城市的发展是不断摒弃旧有事物的过程,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求限制发展。为平衡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发展的必需性,我国大量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成基于现代体验式消费需求和满足城市社区生活需要的户外商业步行街区。本文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常见问题,归纳国内古今商业街特点,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引入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成果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对历史街区进行分层面研究,探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类型学方法及其应用步骤。尝试通过对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历史街区市场路南新桥片区更新改造的城市设计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类型学方法在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运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规划“存量更新”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日趋成为重要课题。文章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量化文献计量软件,通过对中国知网库中历史街区更新的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得到该研究课题在1999—2021年间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并进行分析解读,期望为未来历史街区更新提供新思路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急剧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历史街区易受影响成为片段孤立化区域并走向衰败,但其因蕴含重要价值与资源而需要得到有效保护。现有保护更新理论中缺乏引导历史街区自身聚合及与城市环境融合的整体性框架。将历史街区视为复合化集群,引入集群连接理论,通过辨析内部子集、延伸连接线索、拓展连接操作构建保护更新框架,并提出建立连接后失稳问题的发现与应对措施,共同形成保护更新策略。以广州市融德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尝试将集群连接理论运用于设计与实施过程,为历史街区集群化整合提供案例支撑,以期为同类面临衰败境遇的历史街区提供保护更新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历史街区空间品质更新在定量研究和技术发展方面的不足,分析大数据技术影响下历史街区空间品质更新的原则,最后从空间数据的获取途径、空间品质的量化方法和空间品质的更新策略三方面总结了大数据技术在历史街区空间品质更新中的应用,为历史街区空间品质更新的全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