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森林资源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林区的整地、造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林业整地与造林方法。以期对林业工作者提供较为实际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闫霞 《中国科技博览》2013,(21):550-550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尽管近年来绿化造林使森林资源的情况略有发展,但森林资源紧缺的事实仍然持续着。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发展状况,加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对于林业资源的发展要求与当前林业资源的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为此,本人认为作在林业工作中,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采伐管理、加强林木管理等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才能促进林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林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彦  赵波 《硅谷》2011,(1):34-34
森林资源是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也是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不但为林业发展提供基础,更为工业农业发展提供保证。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对待森林资源要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侧重保护森林资源的发展基础。通过分析森林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在保护森林资源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将森林资源保护有机地纳入林业发展整体规划中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是林业赖以生存、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建立生态友好的环境和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前提下,我国推出天然林保护工程,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实现森林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推进林业事业的发展。所以在现阶段如何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对贯彻落实国家的林业政策,保障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森林资源逐年增加,林业产业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呈上升趋势发展。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林业资源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劣势,森林面积迅速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就要重视营林建设,因为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林业竞争的焦点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我国林业产业要想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加强合作,把我国林业引入国际林业体系中,因此,植树造林在这种形式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是林业赖以生存、发展以及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林业的任何生产和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石之上。现阶段如何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对贯彻落实国家的林业政策,保障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林业建设发展的速度还比较缓慢,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与林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中,林业生态建设日趋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目标,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林业生态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作出了阐述,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有力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因为林业建设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同时还对我国生态系统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发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导致森林资源的过渡采伐,对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意识到林业资源重要性的同时,我国加大了对林业资源的培育管护及合理的利用,使林业资源逐渐的得到恢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情况日益严重,甚至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威胁人类生存的大问题。因此,有效协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实际,深入分析森林资源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矛盾,找到协调二者关系的重要症结和切人点,发挥中央及地方政府作用,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充分发展林业经济,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由于森林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引起的木材供需矛盾,为此如何培育和引导我国的林业资源型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林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传统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单一的林业经济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我国林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林业企业管理,实现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林业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数量和质量,也影响着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林业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产业,森林资源具有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一定区域范围内生长分布均一性的特点,林木生长分布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均一性,以省、市等小尺度为研究区进行研究,局限了林业产业的范围,不能体现省、市间林业产业的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本文在科学分析和评价林业产业发展过程和经济贡献的重要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发展林业工程产业化。  相似文献   

13.
林业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数量和质量,也影响着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林业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产业,森林资源具有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一定区域范围内生长分布均一性的特点,林木生长分布在一定区域内具有均一性,以省、市等小尺度为研究区进行研究,局限了林业产业的范围,不能体现省、市间林业产业的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本文在科学分析和评价林业产业发展过程和经济贡献的重要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发展林业工程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的浪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开始大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开展现代化的林业建设。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摆在林业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林业采伐限额的确定以及造林工作的开展是现阶段林业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此开展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极大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已经逐步重视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所起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对林业需求主要是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而城市林业作为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况分析,并对城市林业的发展方向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要采用相应的保护城市,来对其森林资源进行保护。而且近年来随着造林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因此就将传统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其可以对整个森林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保障,有效的避免了森林火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森林防火工作管理政策进行简要的概述,讨论了森林防火工作措施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磊 《中国科技博览》2013,(17):201-201
林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林业每年的经济总产值可达千亿元。因此,林业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掌握先进的造林技术可以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树木质量。本文笔者就国林业资源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整地、造林方法,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有益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林业面积的不断增加,林业经济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比例也在相应上升,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营林生产的贡献。现阶段我国营林生产面临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林业资源的使用与发展协调不一致,导致了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发展的一些障碍。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提高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我国林业发展最具有潜力的模式。在文中作者通过分析我国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观点,强调了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与内涵,给出了自我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环境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在整个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面I}缶着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就要将一些新型的造林技术应用到其中。文章通过对雨季造林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讨论了更新造林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迅速发展,如何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林业发展建设方面,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我国林业的发展建设需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背景,综述TGIS技术在我国林业地图编制、林业区划、森林检测、森林管理以及在森林生态环保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