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的介绍,就近年来抗休克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做了简要综述.主要针对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药、血管收缩药、纠正代谢紊乱的药物、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抗休克中药6种药物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探讨难治性胃溃疡的血管分子学机制。方法收集30例因难治性溃疡和并发穿孔等并发症而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作为难治性溃疡组,取其溃疡周边和远处组织,同时收集30例首诊为胃溃疡且经胃镜证实的患者,取溃疡周边和远处组织与难治性胃溃疡组作对照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难治性溃疡组周边区的VEGF阳性细胞数为36,远处区为55,对照组溃疡周边区和远处区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57和70,两组患者溃疡周边区和远处区VEGF阳性细胞数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糖尿病便秘者随机分为干预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比较2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88%,P>0.05(u=1.68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腹痛腹泻、反复便结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见P>0.01(χ2=29.678,8.57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糖尿病患者便秘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4.
对30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或血栓形成的原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透析患者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8例,内瘘使用情况,重新造瘘的5例,内瘘血管血管炎3例,经活血溶栓治疗加强护理预案处理10例,治疗后血管通畅,血流量恢复能达到250mL/min,长期深静脉插管2例。通过分析发生血管狭窄或栓塞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减少动静脉内瘘发生狭窄或血栓的形成,通过护理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5年来HELLP综合征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性HELLP综合征7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3例。7例有右上腹痛或不适、茶水尿等特殊表现。1例并没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先兆。主要并发症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脑出血伴脑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胎盘早剥等。2例产妇死于严重的并发症,2例死胎原因分别是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结论 HELLP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的疾病,具有很高的母婴死亡率。应根据其临床特征及早发现和诊断,重病患者应立即终止妊娠并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运动平板试验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研究中的作用。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16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64层螺旋CT和运动平板试验的结果,并总结护理干预在检查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66例患者中163例完成全部三项检查,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积极科学的护理干预是三项检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诊治。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2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整个发病、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对不同年龄的出血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其主要病因为溃疡病、胃癌、急性胃黏膜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或)门脉高压性胃病等。其中溃疡病是引起AUGB的主要原因,占到70.2%。青年人组因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最多。占到青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84.6%,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胃食管筋脉曲张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AUGB的发生率在各年龄组中无显著差异。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目前溃疡病,临床上应加强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日常生活中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NsAIDs的使用可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在ICU(重症监测治疗病房)中对严重脑外伤患者进行全身多种生理功能、生化指标等进行监测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分析我院严重脑外伤80例为病例组,经相应手术处理后入住ICU,给予呼吸机支持呼吸,监测仪监测病人的循环、呼吸,同时给予高质量护理;对照组为同期80例住院患者,均排除了心脏病、外伤和肌肉损伤。结果 80例接受高质量护理患者中治愈56例,8例植物生存,死亡16例,死亡率20.0%。血清LDH监测结果显示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LDH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严重脑损伤患者应迅速接受检查,查出受伤部位,优先处理危及到生命的部位,运用ICU各检测仪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及时发现及纠正重要脏器的异常功能,才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通过测定LDH,可在临床上帮助判断病情和预后,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药物流产患者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80例自愿选择药物终止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各40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流产效果。结果 2组的流产效果及流产后出血量比较,护理干预组的流产失败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的失败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流产后出血量在50mL及300mL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50~99mL、100~300mL2组的差异性并不显著。结论对药物流产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及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药物流产的失败率,提高药物流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毕莹 《化工之友》2008,27(14):44-44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4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中,消化性溃疡132例,消化道肿瘤48例,急性胃黏膜损害46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6例,其他4例。所有病例均先给予内科综合治疗,242例出血停止,4例内科综合治疗无效给予急诊手术治疗,12例消化性溃疡因再次出血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肿瘤30例行胃癌根治术(含姑息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晚期消化道肿瘤8例全身衰竭死亡,病死率2.7%。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消化道肿瘤及急性胃黏膜损害占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2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资料的分析,提高对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认识。结果5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只要坚持正规药物治疗,加强自我护理和临床护理,适时复查,就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和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吻合口瘘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某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恶性胃肿瘤需行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6岁。入选病例均排除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此13例患者均在术后6~8d出现并发症吻合口瘘,均瘘入胸腔。经行胸腔闭式引流,分别住院8个月~1年治愈出院。结果 出现吻合口瘘后及时进行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饮食护理和呼吸道护理,患者病情有效得到遏制,有助于病情的快速恢复。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瘘经过精心的护理有助遏制病情恶化并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3.
应激性溃疡是机体受到严重应激时(如烧伤、败血症、休克、手术、药物等)使胃粘膜受到破坏引起十二指肠粘膜发生浅表糜烂溃疡及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综合症。现将我们近年来遇到的7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报告如下,并结合诊治体会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法莫丁为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细菌有固定抑制等作用。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选择 38例患者治疗前均有程度不同的腹痛、反酸、暖气等症状,并均经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且全部做快速司法部素酶检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8~62岁;胃溃疡10例,球部溃疡26例,复合溃疡2例,HP阳性患者30例;无溃疡大出备及手术史,非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用药方法 治疗期间停服其它抗溃疡药物。每次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思密达3g,每天3次,疗程4~6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MSCs。线栓法制备Wester大鼠脑缺血模型,经颈动脉移植DAPI标记的MSCs,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在24h、5d及10d观察MSCs在脑组织内的迁徙及定居。采用三苯四氮唑活组织脑片染色方法,观察MSCs治疗对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MSCs经颈动脉移植后,在24h即出现在脑损伤区域血管内,第5天在血管周围组织内开始弥散,第10天在损伤区域可见广泛弥散。MSCs治疗20d后,脑片染色显示坏死区域减少。结论动脉移植MSCs后,MSCs首先出现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区域血管内,然后在周围组织弥散,并可能参与损伤区血管及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相关临床特点,提高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男性,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70.5%),腹痛为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92.4%),采用综合性保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8.1%。结论消化性溃疡只要坚持正规药物治疗,加强自我护理,适时复查,就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王颖 《化工之友》2007,26(21):22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它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最常见的方法,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常规护理技术操作。保护患者静脉,为长期穿刺创造条件成为护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莫丁为第三代H2 受体拮抗剂 ,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思密达对消化道内的细菌有固定抑制等作用。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 38例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38例患者治疗前均有程度不同的腹痛、反酸、暖气等症状 ,并均经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 (活动期 ) ,且全部做快速司法部素酶检测。其中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18~ 6 2岁 ;胃溃疡 10例 ,球部溃疡 2 6例 ,复合溃疡 2例 ,HP阳性患者 30例 ;无溃疡大出备及手术史 ,非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 用药方法治疗期间停服其它抗溃疡药物。每次口服法莫替丁2 0m…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PET/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案例分析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进行PET/CT检查的患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心理干预的实际效果。结果对照组30例(30%)受检者因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造成肌肉异常代谢,形成伪影,与实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PET/CT图像质量较高,应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首次静脉75~150mg缓慢静推,随后以0.5~1.5mg/min静脉滴注,若控制不满意,间隔30min追加75~150mg负荷量,最多静脉注射达3次,反复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静脉应用3天后改为口服维持。各类快速心律失常控制率2h内为47.6%,24h为66.7%,48h内为85.7%,72h内为90.4%。第一个24h静脉用量为900~2420mgmg。治疗期间4例(9.5%)窦性心动过缓(HR<50次/分=减量后心率恢复到正常。3例(7.1%)血压降低,经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正常。3例(7.1%)因反复室颤死亡。大剂量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心率、节律及血压的变化。用药需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