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坪滑坡体是清江隔河岩水库库岸大型滑坡体之一,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滑坡。为了监测水库蓄水前后该滑坡体的稳定性状态,通过在滑坡体上埋设钻孔倾斜仪和布设外部变形监测网点等监测手段来进行现场观测。监测成果表明:水库蓄水初期诱发地震导了(墓坪)徐家台次级滑坡体的剧烈变形,对滑坡体整体稳定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墓坪滑坡体是清江隔河岩水库库岸大型滑坡体之一,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滑坡。为了监测水库蓄水前后该滑坡体的稳定性状态,通过在滑坡体上埋设钻孔倾斜仪和布设外部变形监测网点等监测手段来进行现场现测。监测成果表明:水库蓄水初期诱发地震导致了(墓坪)徐家台次级滑坡体的剧烈变形,对滑坡体整体稳定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敬罕 《水利科技》2012,(1):40-42,51
万安溪水库蓄水后,引起地质环境变化,导致岸坡表层岩土体变形位移,形成库区坝前右岸滑坡体。该文根据勘察、试验和变形监测成果,分析滑坡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工程地质定性分析和稳定计算,并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新型的监测方法(GPS),以甘肃省九甸峡水库燕子坪滑坡为例,通过对滑坡的监测位移进行分析,定量化研究水库蓄水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位70~100m阶段,蓄水对库岸边坡稳定性是不利的,蓄水至一定高度后,滑坡体趋于稳定;低蓄水位阶段,滑坡的稳定性受蓄水影响较小;水库蓄水引起的库岸失稳类型主要有3类:已有滑坡的复活滑动、形成新的库岸滑坡和库岸坍塌再造。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及水位升降,将改变涉水滑坡体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滑坡稳定产生影响,往往会造成老滑坡的复活和新生滑坡出现。白水河滑坡是长江干流上大型岩床土质涉水滑坡,该滑坡自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 m以来,滑坡变形加剧,变形呈现明显的台阶状,滑坡变形与库水位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多年的专业监测成果,结合地质勘察、宏观变形迹象分析,本文对水库型滑坡的变形特点及水动力作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水河滑坡的变形主要受库水位下降的影响,库水位上升对滑坡变形有抑制作用,降雨对滑坡变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家峡水电站坝前滑坡蓄水前后的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峡水电站坝前滑坡在蓄水前后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其危害是剧滑形成的坝前涌浪对大坝安全带来影响.本文通过对电站坝前滑坡体的勘察及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对滑坡的复活和蠕变特性进行了探讨,采用Sarma法对滑坡在水库蓄水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认为:滑坡在水库运行期处于极限平衡和缓慢的蠕滑状态,整体失稳产生剧滑的可能性不大.这对李家峡工程后期处理和正常运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华桥水电站为澜沧江上游第六梯级,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且分布有多处大型滑坡体,距离枢纽和居民区较近,水库蓄水后滑坡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滑移迹象。本文以拉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前期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利用阵列式位移计和测斜仪监测分析Ⅰ区潜在滑动带,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下限解法对该滑坡体在蓄水前和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I区中部沿覆盖层局部剪出及中部至底部沿基覆界线剪出两种滑动模式安全裕度小,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存在局部蠕滑变形的可能,与实际监测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变形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何  曹阳健 《陕西水利》2017,(2):105-107
针对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体局部复活、开展对其实施复合预警监测。通过对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的地表宏观变形和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库区水位变化和降雨对滑坡的影响机理,并对白水河滑坡变形现状及趋势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认为,降水坡水库水位下降是滑坡复活的诱发因素,两者叠加作用造成滑坡体稳定性下降。通过变形加速度及裂缝分期配套分析,截止2010年7月滑坡仍处于匀速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9.
涔天河库区雾江大型滑坡体治理及涌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江滑坡总体积约为1327万m~3,位于涔天河水库大坝右岸上游590m处,为典型古老大型滑坡体,长期处于缓慢蠕滑变形状态。涔天河水库扩建时通过分析滑坡的滑移模式与现状稳定状态,并进行反演与仿真,系统地分析了工程蓄水及运行时滑坡体的整体及局部稳定性,进行了滑坡失稳涌浪及淤塞影响等敏感性分析,最终系统地提出了滑坡体治理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茅坪与新滩滑坡体变形机理类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清江茅坪典型滑坡体稳定性,基于失稳前长江新滩滑坡实测曲线进行了滑坡体变形分析。清江隔河岩水库库岸茅坪滑坡体约有2350×104m3, 是由十分复杂的物质构成的典型滑坡体,而水库蓄水直接影响了滑坡体的稳定性;后部白岩底部采煤造成陡壁崩塌,又对滑坡体产生了巨大加载效应。通过监测茅坪滑坡体变形过程,类比长江新滩滑坡体在破坏前几个阶段的变形特征,为预测茅坪滑坡体破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覃事河 《四川水力发电》2021,(1):123-126,130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突破了传统监测方法的限制,可以高精度、高密度、高效率、远距离、无接触地获取地表对象的三维空间信息数据,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水电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仍多采用传统监测手段,自动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分布有大量危岩体或孤石群的高陡岩质滑坡体,传统监测手段存在一定局限性。基于此,笔者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工程应用实践,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基本原理,以某水电工程大型滑坡体为例,探索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新手段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其监测预警的成功经验有在水电工程中推广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省弥勒坝水库二号古滑坡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该滑坡体稳定性现状,通过分析水库蓄水后的稳定性及对工程影响,水库蓄水后水对滑坡体稳定性等影响因素分析论证,排除了水库蓄水后整体大规模滑动可能。  相似文献   

13.
某水库区滑坡体发育于河流左岸岸坡上,地貌形态为侵蚀中低山,山体宽厚、沟谷深切,走向近南北-北北东。为了确保水库工程建设和水库运行期间的安全,为此针对水库区规模较大的#1滑坡体进行专题研究,并对该滑坡体在施工期、蓄水期和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滑坡体对工程建设期和水库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也可为类似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九甸峡库区燕子坪滑坡为例,采用GPS对滑坡外部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确定滑坡的变形特征。结合库水位变化及降雨等影响因素,定量研究蓄水条件下库岸滑坡的水力触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分析规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库岸滑坡的变形破坏是一个蠕变破坏过程,主要因素是较大蓄水速率的加剧条件下短时间发生的,次要因素是强降雨;(2)燕子坪滑坡主要是由于库水位上升和开挖公路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滑坡体中部及前缘牵引后部滑坡体滑动。  相似文献   

15.
赋存环境直接决定滑坡的稳定性,其中库水位涨落、暴雨及地震作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干海子滑坡体位于溪洛渡水电站库区,水库调度过程中滑坡体的稳定性是保障溪洛渡水电工程健康运营的关键。根据干海子滑坡体现场变形监测资料,运用二维极限平衡分析法,开展了滑坡体在水电站建设期、蓄水期及运营期的稳定性分析;并评价了赋存环境对干海子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以确定可能的破坏模式、规模和临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前缘滑坡体安全系数明显小于整体滑坡体和中部滑坡体,蓄水期间随着库水位的上升,滑坡体的安全系数减小,导致前缘塌岸的风险增加;在一个运行周期内,滑坡体的最不稳定条件为库水位下降且遇到暴雨时;当有地震作用时,前缘滑坡体失稳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研究成果对滑坡体的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的评价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滑坡体GNSS自动化监测具有巨大优势。通过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蓄水前、初期蓄水、运行期等不同阶段滑坡体的GNSS自动化监测资料,并结合现场巡视、稳定性计算对比及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全面分析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水文站滑坡体在不同阶段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滑坡体在未蓄水前处于稳定状态;蓄水后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产生了一定影响,前缘滑体发生了小型次级滑动,坡体变形表现为浅表层土滑破坏,预计将以逐级方式产生滑塌,目前滑坡体基本处于稳定性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滑坡的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单点监测方法,该方法虽然可以获取高精度的监测值,但只能获取点位变形情况,无法获取区域变形值。针对此,提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来对边坡的滑坡情况进行监测,为了提高滑坡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利用最邻近搜索算法进行边坡变形量的计算,确定了变形提取阈值。在剔除点位误差影响的情况下,准确提取出滑坡区域,并得到滑坡的大小和方向,经过模拟和实际扫描,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阿墨江三江口水电站坝前右岸发育一规模较大的1号古滑坡体。依据野外勘察、试验成果,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1号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水库畜水后,在正常蓄水及各种不利工况条件下,滑坡体总体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三江口水电站已于2010年7月下闸蓄水,2010年9月3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变形监测结果表明,1号滑坡总体位移量并不大,且主要集中在2010年,2011年以来已趋于稳定,鉴于滑坡体距枢纽区大坝较近,仍应重视监测、预警,加强巡视、观察,消除人为活动对滑坡的不利影响,加强库水位的运行控制,避免水位骤降或暴涨暴落。  相似文献   

19.
克莱德大坝为高100m的重力坝,建在需进行大规模处理的复杂地基之上。水库将淹没17个处于徐变或休眠状态的滑坡体坡脚,一些滑坡体有导致严重灾难的趋势。为降低水库蓄水对滑坡体的不利影响,对滑坡体采取了稳定处理措施。水库蓄水时埯对滑坡体和大坝进行大量的仪器观测,同时还需要对监测及大坝性能评价工作拟定周密的计划。水库蓄水按计划分阶段进行,安全管理及评价工作与电站的商业运行截然分开。在水库各蓄水阶段以及蓄水  相似文献   

20.
滑坡灾害的发生往往与水密切相关,水位上升可造成土体饱和度增加,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导致坡体稳定性降低。为了定量研究蓄水过程中滑坡体的应力应变特性,以某库岸滑坡体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2D软件计算蓄水过程中该滑坡体的水平向变形及剪应变增量分布。结果表明:(1)在蓄水前期,滑坡体发生变形的区域主要位于滑坡前部,剪应变增量区主要分布在滑坡体前缘土体与基岩交界面处;(2)在蓄水中后期,滑坡发生变形的区域主要位于中前部位,后部趋于稳定,剪应变增量主要分布区转移至滑坡体中后部,但滑坡体前缘深部未贯通,滑坡体安全系数约为1.1;(3)强度折减法确定的滑坡体极限破坏面与现场勘探钻孔确定的滑裂面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为后期滑坡体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