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力安全技术》2001,3(6):51-52
一、先进单位 华北电力集团公司 山西省电力公司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国电华东公司 浙江省电力公司 湖南省电力公司 国电西北公司 宁夏自治区电力公司 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 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 云南省电力集团公司 重庆电力公司 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二、发行工作先进集体 大同第二发电厂 唐山发电总厂 秦皇岛电力公司 承德供电公司 秦皇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张家口供电公司 陡河发电厂 石家庄热电厂 衡水供电公司 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电业局 邯郸热电厂 邯郸供电局 马头发电总厂 保定供电公司 保定热电…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6日至9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在广东省珠海市组织召开了2006年度电力安全技术网工作会议。全国电力系统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部分地方发电集团公司、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有关领导及各网省公司、《电力安全技术》编辑部、部分基层单位的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推进资产管理系统在发电企业的应用,推广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提高发电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北京国华电力股份公司和《中国电力》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04年发电企业资产管理(EAM)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3~6日在山西太原隆重召开。国电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东、山西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庞利民、四大发电集团公司相关部门领导、EAM领域的学者和来自五大发电集团及其下属电厂、国华电力、从事EAM开发研究的南京大陆、Orac…  相似文献   

4.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的总体部署,国务院于去年5月份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并决定由国家计委牵头,成立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工作。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发电资产重组划分方案》,成立了两家电网公司,5家发电集团公司和4家辅业集团公司。其中,两家电网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  相似文献   

5.
曾军 《贵州电力技术》2009,12(12):86-87
1 电力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 1.1 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改革的第一步首先要实现“厂网分开”,在发电企业部分引入竞争机制,将国企部分的电力资产根据发电和电网进行划分。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即华能、中电投、大唐、国电及华电五大发电集团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6.
同期声     
为了全面推进资产管理系统在发电企业的应用,推广发电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提高发电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中国电力》杂志社将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发电集团公司联合举行发电企业资产管理技术研讨会,并同时出版论文集,优秀论文将在《中  相似文献   

7.
《热力发电》2008,37(12)
《热力发电》杂志为中国发电技术重要刊物,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联组的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主要报道国内热能动力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热力发电(火力、核能、地热及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利用,包括:化石燃料及其清洁燃烧、热力设备及热力系统、电站辅机、电站自动控制、电厂化学、电厂金属材料、电力环境保护,以及电厂状态评价、技术监督、起动调试、设备性能鉴定等,并适时报道国外热能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电集团公司将在系统范围内全面实施安全性评价工作这一大环境,结合公司已实施过两轮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经验,系统阐述了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发展和意义,及发电厂如何实施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提出了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力技术》2004,37(12):89
为全面推进资产管理系统在发电企业的应用,推广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提高发电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北京国华电力股份公司和《中国电力》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04年发电企业资产管理(EAM)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3~6日在山西太原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推进资产管理系统在发电企业的应用,推广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提高发电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北京国华电力股份公司、《中国电力》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04年发电企业资产管理(EAM)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3~6日在山西太原举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力》2005,38(8):99
2005年7月6—9日,由国电信息中心主办、中国电力杂志社承办的“2005年电力信息化高级论坛”在浙江宁波成功举行。国电信息中心主任刘建明、浙江省电力公司总工张怀字、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曲成义、国电信息中心副主任王继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华,以及来自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公司、各网省公司及发电企业的相关领导和专家。IT厂商人士共161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广东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从事ERP研发工作的知名企业参加了讨论和展示。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4日至7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在湖北省宜昌市组织召开了2009年度电力安全技术网工作会议。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部分独立发电公司、网省市电力(网)公司(供电公司),以及《电力安全技术》编辑部有关人员、部分团体会员单位代表和生产厂家代表共65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安全性评价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及安全性评价在国内电力企业中应用发展的情况。通过对几个发电公司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实例,简明安全性评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所组建的5家超大型发电集团公司之一。为便于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下属各公司、电厂生产和投资数据上报以及集团公司数据汇总与分析,研制开发了华电集团综合统计管理系统。该系统从系统分析的观点出发,把分散的信息组成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热力发电》2009,38(4)
《热力发电》杂志为中国发电技术重要刊物,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联组的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  相似文献   

16.
回顾安全性评价方法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分析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及安全性评价工作存在的不足,指出建立覆盖电力生产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介绍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的方针、内容及形成,指出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是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的制度保证;结合电力安全生产实际,叙述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要素、模式及几项重点工作;结合安全生产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要求,论述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体系向安全生产健康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电源技术应用》2008,(4):83-83
由辽宁省电力协会、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主办,并且得到了中国电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监管委员会东北监管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东北分公司、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东北电力分公司、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辽宁省经济委员会、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辽宁省电力物资有限公司、辽宁高科能源集团、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省电力行业协公司、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黑龙江电力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8.
国网公司、南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各省电力公司及相关基层单位: 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在电力供需矛盾紧张的情况下,保障电力安全生产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配合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有效地宣传电力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加强电业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效率,我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了我国著名的电力安全专家编写了一些有关电力安全工作系列丛书,现推荐给大家,建议订购并组织学习。 主要图书有: (1)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发电集团管控模式与信息化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涛 《电力信息化》2007,5(10):105-108
发电集团公司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要考虑集团与发电公司之间的集约与分散管理的平衡点问题。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根本目标是更有效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不同的管控模式必然影响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分析了发电集团典型的管控模式的特点,给出不同模式下信息化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1月4日至7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安全技术专委会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了2003年度电力安全技术通讯网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相关发电公司、安全技术专委会的有关领导及各网省公司和基层单位的部分代表共7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