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榫卯结构蕴含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记录了时代的历史时光,沉淀着古人的智慧.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宝藏之作,也是传统符号的代表,在我国古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章中的榫卯结构的美学分析与修复技术研究符合《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要求,对榫卯结构的损毁原因和修复理论原则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榫卯结构出现的不同问题提供了不同的加固修复方法和保护措施,尽可能保持和恢复榫卯结构古建筑的原状,使结构融艺术、生活、结构美学价值于一体.  相似文献   

2.
李婧  陈天 《建筑与文化》2015,(1):118-120
本文通过对中国建筑美学概念的内涵、产生和发展,从思想基础和美学风格特色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建筑的特点与美学特色。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色主要表现为序列层次美、自然和谐美、结构精巧美、规格稳定美、造型意境美、屋顶曲线美以及异彩纷呈之美。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研究期望对今天的建筑设计提供一点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朱文静  李泽成 《城市住宅》2021,28(6):168-169
榫卯,是比汉字还早的民族记忆,榫卯的发展历史是匠人们高超技艺永垂不朽的历史.当下,高科技走进人们的生活,很多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殆尽,榫卯这项工艺传承至今并呈现多样的新面貌,充分体现了这一工艺高深的智慧.概述榫卯结构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分析榫卯结构的加工技术,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点,并举例分析其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功能用途,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丛鑫 《山西建筑》2012,38(13):10-12
从清代建筑建造的基本逻辑出发,研究榫卯的使用规律,总结榫卯类型,并尝试从建构美学的角度揭示古代木构建筑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以期指导现代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5):104-106
本文从艺术人类学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我国立体造型艺术——榄雕,探讨淇艺术价值和美学地位。最后结合当下时代,讨论当代艺术从民间传统元素的吸取,结合民间艺术进行创作。探究广州榄雕的美学价值以及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5,(7)
榫卯结构的发起体现了中国人在造物期间的大智慧,在其叹为观止的技术后面,饱含着非常丰富的结构之美,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对榫卯结构进行深入了解,我们能够获得很多建筑设计启发。  相似文献   

7.
针对晚清时期闽南传统木构建筑中“叠斗式”构架型式与榫卯节点设计,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探究地域环境、传统匠人的营建智慧与传统思维如何反映传统木构节点与整体结构之间的基本相互受力关系。  相似文献   

8.
榫卯结构的出现是中国人在造物过程中的体现的大智慧,在它令人惊叹的技术背后,蕴藏着更丰富的结构与和谐之美,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正是现代设计思想的演绎,通过对榫卯结构的更进一步认识,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引人思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凉桥是鄂西南土家族对廊桥的一种地方称谓,是当地城乡常见的一类风景园林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并沿袭传统匠作手法。本文结合现场记录和匠师访谈,着重从匠语和匠技两个角度记录了一座凉桥的匠作流程和关键技术,包括构件加工方法及安装过程,如开篙与画墨、讨退与挖退、榫卯类型等。只有深入“第一现场”,方能探明传统匠作技术,体会匠师营造智慧,使土家族传统营造技艺得以记录和留存。  相似文献   

10.
从景观美学的角度,以地方人文资源为背景,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与方式。城市街区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是激发街区使用者的集体潜意识以进行景观创作;城市街区景观美学的营造方式包括街区景观的肌理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色彩内涵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体验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历史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文化之美营造和街区景观的艺术之美营造。  相似文献   

11.
宗凯 《四川建筑》2011,(6):77-78,80
首先从美与建筑美学开始,阐述了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继而引出了高迪与他的曲线建筑。以当代建筑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评述高迪建筑之美在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中的体现与意义,为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复兴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11):70-77
教学作为人类传承文明与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对世界之美的体验、理解与创造是其本体价值。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向度,就是充分挖掘艺术的美学内涵,展现艺术表达的价值追求,理解艺术承载的人类文化,让艺术的光辉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达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要求教学从艺术的美学本质出发,让学生在根植于历史本体的美学向度中把握历史规律,增强责任担当;在外化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向度中发现人类精神之美,弘扬美善价值;在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文化向度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5)
传统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但在现代家具结构设计中,榫卯结构却因继承、技术、材枓、成本等问题遇到了发展上的阻碍,需要设计者攻克各类难题,并对榫卯结构的性能与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对榫卯结构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了传统家具榫卯结构的性能,并对传统家具榫卯结构的设计理念的进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建新  殷杰 《四川建材》2022,(4):238-241
扬州地处苏南苏北交界之处,建筑形式兼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其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构造形式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以扬州地区传统民居穿梁式排架为研究对象,尝试从梁柱檩等主要传统民居构件及其榫卯节点的角度揭示扬州传统民居排架的做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4)
在科技时代背景下,现代设计更加追求简单、时尚、环保的设计风格,而凝聚了中国古代匠人智慧结晶的榫卯结构与现代设计思想不谋而合。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展现了古代匠人经过数千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我国古建筑和家具设计中经常可以发现榫卯结构的身影。榫卯结构不用钉、胶实现固定结构的这一特点,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并不多见。该文从榫卯的结构、材料、加工工艺和装饰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创新使用榫卯结构并重新发现其实用与艺术价值。传统榫卯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迎来新风尚,为现代家具设计注入了新的思想,为中国家具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时常会讨论技术与艺术的平衡:技术不仅包含建造、结构、材料等,也关注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艺术不仅体现为视觉、美学感受,也扎根于文化、体验和价值。"技艺成就建筑之美"既是《建筑技艺》杂志每年一届的代表性品牌活动,也是杂志一直探求的建筑之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技术在物质层面呈现了建筑本身,艺术则从精神层面拉近了建筑与人的关系。建  相似文献   

17.
榫卯,是实木家具中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处理接合方式,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代表。是中国古典木家具之魂,更成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意境的载体。在榫卯中同样存在着阴阳变化之道,以中国传统家具中的榫卯结构来说。可以将榫看作阳,将卯看作阴――二者相互制约,欲擒故纵,相生相克,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刺绣不仅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也称得上是一种精美的艺术。精致的刺绣作品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如今也极具收藏价值。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手工刺绣作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少见,传统的刺绣技艺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困扰。一直关注旧技术现代化的比利时设计师Charlotte Lancelot,其最新作品SILAI系列却把这种传统技艺与美学、现代化结合在一起,使这一带着古老艺术之美的技艺方式得到了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榫卯结构是我国传统家具重要的连接方式,而传统榫卯结构也凝结着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文章在分析传统榫卯结构的优良特点的基础上,对传统榫卯结构在民间老旧家具修缮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了传统榫卯结构在家具再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建筑榫卯结构各节点的连接方式刚柔相济,能有效减轻地震对榫卯结构建筑的危害,但仍存在长时间导致构架松散的情况.基于传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选择常见榫卯结构燕尾榫,从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等方面,简述榫卯结构在房屋建筑中的抗震作用,同时测试以新型材料为辅助的榫卯结构的抗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