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1)
通常情况下,中国画人物题材创作者会用色彩的属性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让作品更有生命力。在中国画人物题材作品中,创作者会用红色抒发热烈、欢快的情感,但是红色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表现恐惧或恐慌的内心情感。中国画人物题材作品中的黄色代表不安的情绪,合理地搭配其他色彩会产生一定的动态效果,让作品更有活力,给观赏者带来一种特别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2.
正戏画,又称"戏曲画",是以戏曲舞台人物为表现题材的人物画。戏画在为美术题材和表现形式提供了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拓展了人物画的表现范围与传播媒介。戏画的创作,不能游离于剧情逻辑和人物的个性,画家要善于将戏曲人物的写实性与戏曲场景的虚拟性,真实性与夸张性相结合,要求戏与画之间维持一种共生关系,因此,创作时要"意在笔先"和"心中有戏"。若求画中有韵味,必须使画中有戏、有趣。在当今  相似文献   

3.
人物的木雕技艺一直是木雕艺术者们追捧的创作题材,因此,各类人物的雕刻形式也就应运而生。其中,笔者所述说的佛像人物的创作是木雕人物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它带有浓厚的佛教艺术文化色彩,自然其表现形式与其他人物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本文主要围绕中国传统佛像人物在木雕创作的历史渊源,解析了佛像人物在木雕中常见设计造型和考究工艺,并结合个人木雕代表作品《千手观世音菩萨》、《密宗之黄财神》、《如意观音》谈谈关于创作木雕佛像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5)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国画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中国画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色彩课程教学是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重视色彩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色彩理论基础,掌握特有的国画色彩表现手法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国画学习过程中掌握国画独特的色彩表现形式,并结合国画的色彩视觉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根据色彩的相关特征,注重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创作水准,促进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主要针对国画教学中色彩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学生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6)
园林是笔者最熟悉而且百画不厌的创作题材,每次画园时,都能感受到如潮涌般的灵感从锋毫间倾泻而出。文章主要探讨园林画创作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4)
油画人物创作中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构图、造型、色彩等外在的形式要素上,三者间有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题材的人物画创作有不同的形式美,画家主要用稳定的构图并结合造型与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艺术观点。不同的构图体现画家不同的艺术观点,不同的色彩和造型都有不同的感情体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
现代中国画创作处于既要面对现代化的观念引入,又要从传统出发,立足传统,彰显民族性意义的处境。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保持画种的民族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以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为出发点,才能真正表现出中国人物画的民族性。除了保持传统笔墨、神态意韵等中国人物画自身的独特性外,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纳入少数民族表现题材也是展现中国人物画民族性的一个途径。文章以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为前提,并从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形成的优势以及该题材创作中所涉及的取材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对中国人物画创作中广西少数民族题材民族性的表现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8)
现代水墨人物画是在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传统水墨人物画和西方绘画相交融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中国画种。它同以"书画同源"为审美追求的写意人物画有着十分微妙的差异。笔墨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不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与造型、色彩等因素共同建构水墨人物画的演绎平台。文章分析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历程,试图寻求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形式与内容、笔墨语言、视觉图式的拓展之法。  相似文献   

9.
杨世强 《建筑科学》2023,(5):228-230
<正>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也是流传至今广受艺术爱好者喜爱的画种之一。中国画是古人用水墨以及矿物颜料、植物颜料等进行调色,利用写意、工笔等技法在绢帛、宣纸上加以创作而绘成的画。人们还会对中国画加以装裱制成卷轴以便于携带、保存。中国画题材多为山水、人物、花鸟以及各式民间风俗,是古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认知与表达,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画艺术已在构图、笔法,以及皴法等方面形成固定模式,深刻影响了其他画种的绘制技法与题材内容,利用水墨勾勒而成的中国画也有着不同于其他画作的意境美,笔随意走,整体线条潇洒灵动,局部细节却精雕细琢,不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给人以形神皆备、钟灵毓秀之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1)
苏汉臣的婴戏题材绘画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孩童形象,其作品融精妙的技巧、绚丽的色彩、严谨的造型于一体,呈现了一种高贵典雅的风格。文章以《秋庭婴戏图》为例,从人物塑造、构图特点、色彩运用等方面入手,试图分析苏汉臣婴戏题材绘画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的表现题材自古以来形成公认的人物、山水和花鸟走兽三大类。这些都是陆地上的景物、生物,即使在花鸟画中有画水中鱼虾的,但仍属陆地题材的一部分,从来没有画家专以海洋深处的鱼类作为自己艺术创造的主要形象。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传斌以自己的丰富想象力、智慧和才能、大胆和勇气走进海洋内部世界,创作了众多的鲜为人知的海底鱼类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4)
陶瓷装饰与中国画渊源已久,中国画伴随着陶瓷装饰的大部分历史。水墨插画这种以水墨形式创作插画的画种,既继承和学习传统水墨画的艺术特色,又融入现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兼具传统与现代的优势。将水墨插画应用于陶瓷装饰,在现代陶瓷染料发展的基础上,既在内容与题材上丰富了陶瓷装饰,也在构图、技法、造型、色彩等方面发展了陶瓷装饰,是一种新的尝试,具有广泛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4)
中国画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其中沉淀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中显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大众审美品位的逐步提高,要求中国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坚持原有特点及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学习西方优秀的现代色彩观,使自身体现出更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文章具体分析了中西方色彩观的演变历程,以及中国画所呈现的新特征,进而探究西方现代色彩观对中国画创作的启示,并结合实际的作品案例,针对作品中色彩的应用进行了发掘,通过实际的学习心得,分析中国画中的多样性色彩,再结合传统及西方绘画色彩特点的运用,以期最终使中国画的现代色彩感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4)
彩铅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的色彩丰富、细腻,结合了铅笔轻盈的质感,表现形式丰富。学生通过学习彩铅画,能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作画习惯和审美观。该文分析彩铅画在小学生美术创作中应用的现状,总结了一些适合小学生彩铅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2)
程式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画逐步建立起独特的程式化艺术语言。历代画家通过创作实践和生活实践所积累、提炼、创造的程式化语言,标志着中国画的成熟,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高度所体现的笔墨表达和艺术符号。永乐宫壁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的经典艺术精品,区别于文人以山水、花鸟为主要题材和以水墨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该作品通过高度概括的程式化造型语言(如线描、构图、比例、色彩等)表现人物,将复杂的人物和自然现象作程式化处理。分析、解读该作品的程式化语言,有利于创作者认识传统绘画程式化语言的魅力,从而创造新的程式化语言,这对于创作者形成新的创作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4)
中国是礼仪之邦,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色彩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当代工笔花鸟画家以色彩为突破点,结合新构图、新题材、新技法等不断探索,以期使独具中国风格的工笔花鸟画得到良性发展。文章分析儒家思想对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利弊影响,以期推动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创新。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7)
绘画作品作为反映某些意境,用特定的题材表现绘画者的内心想法的途径,是人类的艺术瑰宝。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工笔花鸟画画家在创作时除了需要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精神需求、生存环境、生存体验等。在这个背景下,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题材从以往只采用花鸟作为主要题材,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更能反映时代特征。该文主要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题材特征展开一系列的探讨,首先分析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题材特征,然后就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两种主要题材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7)
以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人物画是中国画各画科中最能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人物画中的人物造型是画面构架与表现的核心,与其相关的创作离不开对人物造型的设计和把握。因此,对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创作的发展、创新的方向和方法以及在造型理念、造型特色、创新手段上如何表达时代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唯有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造型特色的不断突破和创新手段、表现题材、语言的不断丰富,才能使中国人物画艺术生生不息、不断升华,永远散发着中国气息和时代魅力。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0)
<正>2015年9月30日,"以心接物——走进学院·2015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邀请八大美院、15所师范大学类美术学院(系)、43所各类综合大学美术院(系)和15个画院在内的211位画家参展,作品囊括人物、山水、花鸟和现代跨界性的题材外,在创作观念、创作方法和传统师承上力求客观呈现、全景观照。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界的一次重要学术展示,对发现美术人才,推动高校的美术教育与美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8)
创作要深入生活,朝鲜民族的生活方式触动了笔者的创作灵感,进而感悟自然生活,寻求创作情感。笔者的中国画创作对象大多是朝鲜族妇女,在表现朝鲜族妇女时,以淡雅的颜色和精致的线,挖掘不同妇女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既有古典意境之美,又不失现代人的时代特征。在创作中,笔者对朝鲜民族妇女的形象进行了形神兼备的描绘,将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祝福、祈祷用细密的工笔技法表现出来。对朝鲜族妇女的民族特色服饰的处理让人感受到工笔画展现的人物特色。在中国画工笔人物创作中,笔者努力融入民俗元素,使作品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赞美,表现现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传统工笔人物画与现代题材结合后产生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