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玫 《中国园林》2007,23(12):46-51
景观设计从19世纪发展至今,一直是以视觉艺术为出发点的设计,而我们对景观的感知是五感的综合体验。听觉是仅次于视觉感知外界环境的感官,因此从听觉角度入手,通过对听觉景观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的探讨和案例的分析,以期听觉景观设计能为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为设计师建立"整体景观"的设计理念。旨在抛砖引玉地启发对景观的五感设计,为人们创造更美好和谐的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2.
刘圆圆 《城市建筑》2014,(8):270-270
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以视觉设计为主,忽视了其他感官对于景观的感知和体验。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城市居住区景观多层次设计的观点,并对其设计的重点部位和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3.
"八景"多见于各地地方志中,对中国传统八景现象的景观感知进行考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时间觉以及联觉的多感官景观体验的角度,分析传统八景文化现象,归纳出多感官景观体验的特征。旨在通过中国传统八景文化中多感官景观体验的分析,对乡土景观地域化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商业步行街使用者体验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商业步行街的景观特性,分析了商业步行街景观的体验功能,阐述了感官、行为、情感、叙事四种体验式设计手法在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中的应用,以期对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景观一直以来都是以视觉体验为核心来设计的,然而我们对景观的感知是由包括视觉在内的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的综合体验。这其中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官,因此本文从听觉角度入手,重点研究和探讨自然环境声景观的营造方法,希望为今后声景观的设计提供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景观体验的角度出发,文章探讨了景观体验与景观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体验内涵与景观形态构成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提出在景观中营造多样化体验空间的设计方法。文章以群力新区落水剧场景观设计为例,通过鲜明的视觉体验、多变的场所体验、丰富的活动体验、多样的心理体验等景观体验,提高景观体验强度,丰富景观体验层次,使景观获得长久而深刻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该地质文化广场景观设计是一个集城市景观、地质文化、地域特色以及入口标志于一体的概念性主题广场。广场占地面积较大,着重体现以地质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广场。该广场处于山地,在广场设计中因地制宜地借鉴该项目所在地的区域优势,通过取景,造景,移景等方式,让该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凸显自己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特色。在设计地质文化广场环境艺术时精心保护和塑造本城市的景观特色,充分考虑广场景观的动态视觉效果和静态感官体验。静态的原生广场景观通过广场与环境一体化设计,利用中心建筑、轴线、对景等手法来创造静态视觉环境;动态视觉效果是利用人的行  相似文献   

8.
提出老年公寓互动性景观的设计原则、营造途径以及设计方法,主要通过营造感官体验、行为参与、情感共鸣的景观设计,促进人与人、人与景观、人与设施的互动,为西安市老年人营造有利于互动交往的空间场所与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古代的大量组景序列实例的研究,表明了中国传统景观感知体验模式的现代性,这一传统所记录的不仅是直接视觉所反映的景观,而且是具有历史纵深引用的场景,它同时也是来自多种感官体验的景观感知,很多实例中的题名通过与特殊的季节、气候、节日、事件相关联,从而强调了景观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和景观体验的时效性.组景序列往往用诗意的隐喻指出了体验的方式和延续性的时间深度、身体多种感官的参与等现象学景观研究焦点,甚至涉及历史景观遗产的欣赏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关注人类的视觉感觉为主,忽视了其他感觉对于居住区景观的感知和体验,这对城市居住区景观建设十分不利。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城市居住区景观五感体验式设计的观点,并对其设计的意义、理念、模式展开了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景观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视觉感受,开始注重听觉、触觉、嗅觉等其他感官体验,声音景观被日渐重视,本文主要探讨自然音景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街道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对街道环境设施和视觉环境系统进行了介绍,探讨了视觉环境系统在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指出设计师应重视良好的视觉环境系统的创造,使视觉环境的研究和应用更贴近人对真实环境的体验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视觉景观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方法和技术研发与应用3方面,阐述了国内外视觉景观评估研究的进展、难题及初步的解决设想。在2个对立学派的基础上形成视觉景观质量评估。基于专家的评估认为视觉景观质量是其自身物质特性的内在表现。基于公众的评估认为景观美是客体或视觉媒介和观察者的相互作用。3D可视化、遥感、视觉模型、GIS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视觉景观评估中。当前,不论宏观还是微观的视觉评估,都朝着多感官体验、多尺度多角度模拟、用户评估简便化的方向发展。然而,视觉景观研究始终面临难题,包括理论与方法的难题、技术的局限性问题。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设想,进行理论创新以及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增强环境模拟真实度、加强用户参与性。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最新发展将现存环境的影像与被数字可视化的未来变化影像相叠合,如同现场体验一般,从而提供了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将为景观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适老化"景观空间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与休憩场所。针对老年人感官系统特点,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出发,介绍了其外部环境景观设计时的一些细节处理方式,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无障碍。  相似文献   

15.
李愫 《建筑与文化》2023,(7):217-219
为打破传统视觉体系统治的认知习惯,提供多重感官体验,激活遗址文化的当代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借助案例研究系统分析在文化遗址空间中感官阐释的表现方式。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感官阐释和感知体验的多种通道来创建观众与文化遗迹间物理性、认知性和情感性的联系,为历史注入当代的声音。文章以安阳殷墟遗址为例,通过感官阐释的介入使得文化遗址空间的传播向真实性与体验性、科技性与时代性、共鸣性与人性化靠拢。从而突破单一的感官认知制约,建立多元体验视角,改变观众对历史遗迹的既定设想,推动中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米满宁  张振兴 《城市建筑》2014,(12):279-279
光影肌理是构成视觉景观的重要因素,在景观空间中具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文章论述了光影与情感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光源下光影肌理构建的情感空间。探讨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运用光影肌理来构建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17.
声音学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使园林景观设计不再局限于视觉这一单一的感官角度,更加重视听觉的体验。本文针对声音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设计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体验经济"影响下居住地产体验区的专属景观特征,分析了体验区景观设计中的限制性因素,从选址、入口、景观流线、样板房庭院等方面,总结了居住地产体验区的景观设计要点,旨在为体验者展示出项目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应用视域走廊观点分析城市景观资源与特性,探讨时间与运动状态下的连续性空间美感体验,选择台北捷运系统淡水线忠义站-淡水站为研究基地,通过景观描述记录法对捷运视觉特性进行推论,观察运动状态下视域范围内整体环境特色,辨识区域环境的视觉品质,解读廊道个性,以此作为道路景观设计基调,提出相关廊道景观规划和管理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点对声景体验模式和视景关注点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城市景观中的视听环境综合分析模拟给设计实践带来的新思维.首先阐明人们对景观的理解除了具有空间和时间的性质,还具有多种感官感知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属性.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分析谢菲尔德城市声景调查结论,并得出声景体验模式;利用布拉格视觉景观的眼动仪实验得出视觉关注点的部分眼动规律.然后,对谢菲尔德和平公园进行视听景观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城市景观视听综合设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