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Planning》2014,(14)
中国动画片的服饰造型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如《哪吒闹海》《牧童》《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等一系列动画片在角色服饰造型上都有自身的特点,在年代的特征、款式、造型和颜色上都符合中国人的视觉审美。文章通过对花旦服饰元素的分析,以期为动漫角色服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5)
国产动漫要回归传统文化之路,设计动漫角色时要充分考虑中国风,从民族宝库中寻找素材,将民族文化融入角色,使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元素。该文针对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
随着动漫周边市场的不断发展,Q版动漫角色设计在动漫周边产品的衍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Q版动漫角色设计在市场化的不断检验中,由传统的纯绘画变得更加具有商业理念和思维,并且随着新的技术、新的材料以及动漫IP孵化等新的营销手段的融入,动漫周边产品开发对动漫Q版角色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动漫周边产品衍生开发的大背景入手,对动漫Q版角色设计的造型特点以及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在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中,色彩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应用元素之一,动漫作品的角色设计和场景设计都离不开色彩的运用,色彩直接影响形象的塑造、气氛的渲染以及主题的揭示。人类运用色彩的表现方式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依次为象征性色彩表现、固有色色彩表现、环境色彩表现、装饰性色彩表现、表现性色彩表现。这五种色彩表现方法在动漫角色设定的不同方面都有应用,不仅包括外在视觉造型,还包括角色内在性格的塑造,这五种色彩表现方式对于角色刻画的作用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4)
随着美国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在全球热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这部影片的角色设计、场景设计、服饰设计等方面都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移植。自《功夫熊猫》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之后,好莱坞迅速开发了众多的周边产品,包括服装、饰品、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等。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大国,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艺术难以计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更多地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入动画角色设计,传承和弘扬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
动漫产业在我国并不陌生,我国的动漫设计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如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受到欧美以及日韩动漫的影响,我国的动漫设计一度缺乏自身的特点。如今却来越多的动漫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突出了动漫设计的特色和整体价值,受到了一致的好评。本文阐述了动漫设计的含义,分析了我国动漫设计的特点,说明了动漫设计中教学中民族文化元素品牌战略实施的意义,并对动漫设计教学中民族文化元素品牌战略的实施进行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4)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动画艺术的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动画角色对于动画作品价值与文化寓意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动画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充分应用我国传统艺术元素,使动画角色设计更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充分提升动画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动画角色设计是动画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角色设计,能够有效实现文化与艺术的结合。该文对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效用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5)
中国动漫走向成功,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元素、价值观和地方特色融入动漫创作,创作出真正吸引观众的优秀作品,有效地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和地方形象。文章结合金华市本土文化元素进行了动漫形象的创作实践,设计了"佛手宝宝"的动漫形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5)
黄梅戏与动漫的结合,为黄梅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价值,不容忽视。其中,动漫只是表现形式,黄梅戏文化才是主题内容。基于黄梅戏文化元素的应用,静态形式方面,黄梅戏人物动漫形象设计可以天马行空,为动漫设计提供了创意;动态形式方面,黄梅戏角色动画短片的制作与播放,拓宽了受众群体,为黄梅戏的新媒体传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8)
文章概括介绍了国内外动漫角色设计的现状,并对我国现阶段动漫角色设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提出了以受众为目标的动漫角色设计策略,以期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动漫角色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从运用动漫角色对于品牌形象塑造的优势点出发,通过对品牌实例的研究,找到动漫元素对于品牌塑造的利益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动漫形象产生社会价值的潜力,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0)
文章重点阐述了民族元素与服饰设计创新,对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异域民族风情在服饰设计当中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以此找出服饰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2,(1)
美术和服饰的发展相辅相成,图案对服饰的款式与纹样的影响最为深刻。一些服饰深受美术流派的影响,如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等。在我国,唐朝的一些服饰受到了传统绘画的影响。该文通过阐述美术元素和服饰之间的关系,以及美术元素在服饰纹样中的具体体现,提出美术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实践,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20)
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道具,将动画产业、服饰设计以及民族文化传承融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动画角色的服饰设计,既代表着创作者自身的文化内涵与修养,也体现着民族特性,它也是成功的动画设计必须具备的要素。动画角色服饰设计就是以现实中的现代服饰设计为设计原则,以动画角色服饰设计要素作为依据,在符合现代服饰"追求功能的使用和形式的美感"的基础上,充分满足角色服饰的特殊要求,体现其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4)
旗袍是受到广泛认可的中国传统服饰。如今,众多设计师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使旗袍逐渐摆脱中国传统服装形式的约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在室内陈设品中,也处处可见旗袍元素。在快节奏的当下生活中,对传统元素的创新设计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鲜感。  相似文献   

16.
说起传统中国元素,是我们每个人都足以自豪的屹立民族之林的本土文化。中国传统元素在时尚界、影视界、文学界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那么在动画界必然也是如此。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广泛应用是近年来的持续热点。文章将从欧美动画、日本动画、中国动画等多角度,阐述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传统元素在动漫设计中如何应用及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0)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服装创意设计行业发展中,服装元素、设计风格、地域特色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原始服饰元素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服装设计。苗族服饰文化在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起源于中华文化却又随着历史发展演变成具有本族特色的文化符号。苗族服饰文化元素有许多独特的装饰风格,是结合地域特征的,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服饰文化元素形式。文章旨在通过研究苗族传统服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民族文化对服装设计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5)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而且为动漫卡通角色设计提供了新的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以卡通角色设计为核心的表现手段层出不穷,并成为各大领域宣传活动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如影视动画、漫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动漫卡通角色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应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大众审美和道德标准,从而促使动漫产业进一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6)
中国有着"东方文明古国"的著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然而中国元素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精华。在提倡弘扬中国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今天,大部分现代服装设计师都把中国元素作为他们服装设计灵感的源泉。中国元素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独特的服饰设计、丰富的民族文化及社会文化内涵。因此,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合中国元素既能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又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闪烁着中国人文主义的光辉岁月。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服饰的价值及特点,并对中国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4):19-22
瑶族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特定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服饰文化艺术。瑶族传统服饰瑰丽多彩,不仅保留了农耕文明留存下来的经典文化形态,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农耕技术成果。通过分析瑶族服饰文化内涵、服饰类型特质以及传承瑶族传统服饰的现实意义,创新应用服饰造型、色彩以及图案的设计中的瑶族元素,把民族文化基因融入创新现代服饰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