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自然保护地①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区域,其规划也应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等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特征和困难,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统筹社区发展等方面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使规划既成为各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基础和管理的依据,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皮微  高瑜 《绿色环保建材》2020,(5):241-241,244
随着党中央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空前重视。城市公园在促进城市内涵集约发展和品质提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重点指出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应重点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居民健康三个方面,并结合株洲市雪峰岭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生态保护、城市修补和健康促进三大策略,规划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共生共荣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3.
李莉  潘静 《中州建设》2013,(9):44-4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平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单独成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驻马店市紧紧围绕“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国家园林城市”为基础,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已成为当前我国各项建设的根本性指导理念与要求。龙凤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基于生态文明理念,采用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共建共享三大规划策略,构建与自然共生的总体发展空间、与社会协调的旅游产业布局,提供普惠大众的旅游基础服务,形成了"生态、人文、共享"的现代旅游度假区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理念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分析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其次归纳了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策略;最后以厦门东坪山片区为例,探讨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包括生态保护筑根本、景城多维融合、景村共享共荣等,以期实现生态公正、人与自然有机协调、增进居民福祉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城乡规划正处在新的发展环境之下,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已经迈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新要求.针对城市发展的现状需求和未来趋势,中国的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国家开展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城乡规划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城乡规划理念需要转变,规划目标需要提升,规划内容需要优化,规划技术需要创新,规划政策需要衔接.  相似文献   

7.
毕冰实  梅洪元 《城市建筑》2014,(10):112-114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共生城市是生态城市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通过以”环境共生”理念指导下的鹤西生态新城核心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研究,从空间、时间、人类行为及文化环境四个向度,来分析“环境共生”与”生态住区”的关系,从构建“生长性”住区的目标出发,在城市新区空间生态发展的层面上,研究一种基于宏观和微观尺度的住区生态骨架的有机生长模式,对共生城市的实践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祥龙 《规划师》2012,28(11):63-70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各项建设都需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木色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分析上位规划的不足和现状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宗旨,估算规划区环境承载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灵活划分总体空间格局;以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宗旨,合理进行土地利用,分期实施建设;以人与人的和谐共生为宗旨,对搬迁农民进行妥善安置,提供就业,打造了独具热带山地湖泊景观特点,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运动等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实现了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时期是生态文明引领的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幻领的新型全球化协同推进的新时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由理念到实践的关键期,“十四五”规划需要站在新的高度和广度上统筹谋划。本文系统梳理了五年规划相关研究和全国、典型廣份五年计划与规划的主题变化,对五年规划中的“国际化”规划内容进行了辨析。从全球生态与生产均衡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由单一“世界工厂”走向带动全球生产体系共同发展的龙头的必要性,并着眼全球秩序和体系重构的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国际化规划的新趋势,进而提出了“十四五”国际化规划的六大理念和五个关键内容,为全球视野下生态文明与“一带一路”引领协同的“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古文化自然观、古建筑美学、城镇选址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园林文化等五方面分析了中西方原始生态文明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必须扬弃西方现代主义的不良影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重建"人类——城市——自然"的共生关系,重建"人类——城市——历史文化"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何昉 《风景园林》2020,27(10):13-18
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背景,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和人类美学的视角,创新研究人与自然、自然与城的关系,提出纯自然、近自然、人工自然和社会自然的“四个自然”方法论,以此来梳理和总结深圳特区40年来风景园林发展和实践的理念及成就;并研究“四个自然”如何在城市综合系统中良性共存,探索践行城市自然保护和韧性构建的创新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城乡建设》2011,(7):30-30
4月28日,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拉开序幕。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打出了“绿色引领时尚”的理念。倡导“简单而不奢侈,低碳告别高耗,回归自然,不事雕饰,绿色生活成为追求的时尚”。西安世国会是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盛宴,将绿色理念提升到了前所...  相似文献   

13.
任奕诚 《建筑经济》2023,(6):110-110
该纺织厂作为某工业旅游城市的一部分,承载着这个区域的记忆和文明。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政策下,以该纺织厂为场地的社区综合体设计融合了工业文明、农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该设计旨在打造一个联合、整合、共生的可持续生态社区,建设一个生态、自然、和谐、发展的社区综合体。从功能、文化、生态三个方面进行整合设计,从而解决场地内功能无序等问题,增强社区的文化体验,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哲学命题,也是科学问题,从生物共生、社会共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同文明时期和谐共生的内涵不同。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三层含义:生命共生、文化共生、区域共生,即人与野生动植物和睦共处,民居建筑及各类游憩、管理、保护设施建筑从选址到形态风格均应尊重地方历史、传承风景文化、保护乡土生态。国家公园生态服务流与生态产品价值流必须惠及地方居民、驱动区域发展,区域城镇与社区需要积极支持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形成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可持续机制。按照帕森斯AGIL模型理论,能力提升、社会协同、保护文化等是国家公园和谐共生的必要条件。由此提出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4个机制:持续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国家公园与区域发展一体化机制、国家公园社区的多重发展机制、动态即时的监测反馈机制;及4个途径:高效的管理体制、精明的保护政策、科学的管理规划、严格的保护监管处罚。  相似文献   

15.
生态居住社区的概念 当代的生态居住社区(ecological residential community)常常又称为绿色社区(green community)和可持续社区(sustainable community),它是指: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于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的社区.尽管目前尚难对"生态居住社区"一词作出十分精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生态居住社区是尽量减少对自然伤害的居住社区,是尽量保证自然健康和人体健康的居住社区,是体现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居住社区.一般而言,生态居住社区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保理念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兴起,有效的解决现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主要就生态文明时代村庄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规划发展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7,(5)
文章针对填海造地产业集聚区存在的环境影响的强制性、空间区位的末端性、新区建设的弱特性、产业发展的弱弹性等特殊问题,以及传统城市规划方法介入的不足,引入海陆共生理念,从水岛关系、岛陆关系、水陆关系和产城关系等方面梳理规划切入点,并结合蓬莱市西海岸海洋产业集聚区规划实践,总结了生态先行、空间协同、文化引领及产城融合的海陆共生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与山水林田草修复的背景,以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的鸟类生态保护为基础,结合明溪县地域文化特色,探索基于鸟类生态的生态修复概念性规划,以期实现鸟类生态保护与经济文化建设同步发展、人鸟共生式的和谐规划理念。研究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重视生态保护以达到和谐永续的生态目标,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规划理念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长期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水、土地、能源等资源匮乏问题,以及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污染,严峻的现实要求区域未来发展中不仅要保障生态安全,更要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引入人居环境科学的相关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打造良好人居环境的过程,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区域整体与多层次建设重点、关键子系统协同与行动纲领等方面对生态文明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应对,包括整合景观生态分析方法,加强规划前期研究的基础作用;以城市群为区域观的实施载体,发挥区域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树立层次观,多层级规划协同推进;创新规划技术,加强生态实践应用等。  相似文献   

20.
规划理念 可持续发展至未来的城市环境需要建立一套生态型的城市体系。本规划采用“生态城市”的规划理念,创造出能降低地球环境负荷的最先端的城市环境,同时又使“绿色、科技、人文”三大奥运主题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得以具体体现。“生态城市”拥有人与自然共生的新型城市空间,它象征地球,并将“自然、生态系统”具体化。因此,在奥林匹克公园中不但规划有充满绿色水和光的自然环境,而且通过导入高科技的生态系统,形成由人控制的舒适的城市空间,达到与自然相融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