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NaF—AlF_3熔体中冰晶石解离的新模式,即冰晶石的分解反应是逐级进行的,分解产物中不仅有NaF和NaAlF_4,还有Na_2AlF_5和AlF_3,在1298K时,冰晶石的分解率为46%,逐级解离常数为K_1=1.56×10~(-1),K_2=5.32×10~(-1),K_3=4.91×10~(-2),计算了NaF—AlF_3熔体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得到逐级解离的反应热以及AlF_3在1298K时的熔化热是108.24Kmol~(-1),并计算了AlF_3在NaF中的混合热力学性质的数据。讨论了NaF—AlF_3熔体中各级络合离子的相对量与熔体中游离F含量之间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冰晶石的离解模式在理解和解释NaF—AlF_3熔体结构及其热力学性质方面是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铜(Ⅱ)在0.1mol/LHAc—NaAc、2.0×10~(-4)mol/L铜铁试剂溶液(pH5.0)中,出现一良好的示波极谱导数图,Ep=-0.25V(vs.SCE),ip’与Ccu在5.0×10~(-8)~5.0×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用直线法测得.络合物的络合比为Cu(Ⅱ):Cup=1:1,表观稳定常数β=2.8×10~5.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等研究该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实验表明该波为络合吸附波.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水溶性卟啉T(3-CP)PS_4的合成方法,研究了试剂与银离子的显色反应条件,测定了试剂的离解常数pKa_3,4为3.90。当Pb~(2+)和CTMAB存在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27.2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23×10~5,配合比为1:1,稳定常数K=4.91×10~7,银含量在0~6μg/25m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本法可用于阳极泥和光谱底片中微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在0.015至0.02mol/L H_2SO_4底液中,可获得灵敏的铋(Ⅲ)—檞皮素的络合吸附波.铋浓度由1.0×10~(-8)至6.0×10~(-6)mol/L与其二阶导数波有正比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用其测定了试剂锰盐中10~(-4)的铋.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铋(Ⅲ):檞皮素=1:2,条件形成常数β=5.5×10~(-9).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MgF_2—caF_2—BaF_2—LiF系融盐的密度和电导率。经回归得到920℃下分子比(MgF_2/CaF_2)为1.25时密度与电导率的回归方程如下:密度d=2.7196+1.192×10~(-2)X_1-3.1×10~(-4)(X_1)~2-2.192×10~(-2)X_2+4.69×10~(-4)(X_2)~2;电导率K=1.5387-2.667×10~(-2)X_1+8.3×10~(-5)(X_1)~2+0.1419X_2-1.854×10~(-3)(X_2)~2(式中X_1、X_2表示BaF_2、LiF质量百分含量。)给出了密度。电导率随温度及成份的变化曲线和等值图。 该体系融盐可以作为液态铝阴极电解氧化镁制取铝镁合金时的电解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Ti(Ⅳ)-XO-CTMAB 显色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 pH4~5时,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485)=2.04×10~4 1·mol~(-1)·Cm~(-1)线性范围0~12微克/25毫升,络合比为 Ti(Ⅳ)∶XO∶CTMAB=1∶1∶3,表观稳定常数 K_稳=3.01×10~(10),并成功地应用于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偶联反应首次合成出新试剂2-(4-安替比林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AADMAA)。本文报告了AA-DMAA的合成、鉴定、酸离解常数的测定和它与Cu(Ⅱ)的显色反应的研究。在pH3时,AADMAA与Cu(Ⅱ)形成1:1的红色络合物,λ_(max)=495nm,ε=2.86×10~4,铜量在0~4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加入适当掩蔽剂,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某些物料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新显色剂2-(5-硝基-2-吡啶偶氮)-H酸(简称5-NO2-PAH)同时测定铜、镍的显色体系,系统的研究了该试剂与铜、镍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8.5~10.0范围内,铜、镍与试剂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Cu=4.68×104,εNi=1.07×105,铜的浓度在0~12μg/10mL、镍的浓度在0~5μg/10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Cu~(2+)与荧光素汞—硫络合物中硫反应,从而释放出荧光素汞,使荧光强度增加的原理,提出了测定铜的荧光光度法。实验表明,0.1MNaOH中,无水乙醇增敏作用下,Cu~(2+)在10×10~(-6)—1.0×10~(-9)M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2×10~(-10)M,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用多点增量标准加入法测定地质矿样中的铜,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用极谱法测定铟国内外已有报导,但这些方法灵敏度不够理想,体系中所用试剂不够稳定。我们研究了铟—二甲酚橙—乙酸盐体系的伏安法,以二甲酚橙取代了不稳定的铜铁试剂,并将检测下限提高到3.5×10~(-11)mol/L。线性范围1.78×10~(-10)~1.6×10~(-8)mol/L,用此法测定了镍片及硫酸镍中的铟含量,方法的回收率在100%~102%间。 一、仪器和主要试剂 79-1型伏安分析仪(三电极体系);SH-84型悬汞电极;LZ_3-204型函数记录仪;pHS-2型酸度计。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初,4-[(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5-CI-PADAB)俗名钴试剂)已用于钴和钯的测定,但未见用于分析微量铜的报道。本文研究了以5-C1-PADAB为显色剂测定微量铜。实验表明,在pH4.4~5.0的水溶液中,试剂与铜形成1:1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20~525nm,铜在0~33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91×10~4l·mol~(-1)·cm~(-1)。本法在文献的琉基棉分离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有效地消除了大量铝、铁的干扰。用于矿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及的合成新试剂5—(4-硝基苯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NPBSQ),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所证实。用光度法测得其酸离解常数pka_2=5.8。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试剂与钯的显色反应。在碱性介质中,钯与NPBSQ形成1:2的紫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40nm,摩尔吸光系数ε=6.5×10~4l·mol~(-1)·cm~(-1)。钯含量在0~10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铜、钴、镍和铂对测定有干扰。在掩蔽剂存在下,方法已用于钯催化剂中微量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铂与5—Br—PADAP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5—Br—PADAP作为一种新型的灵敏显色剂已用于测定许多金属元素。我们在研究了铑与该试剂显色反应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了5—Br—PADAD与铂的显色反应。通过研究表明:紫红色的Pt—5—Br—PADAP络合物在550~580nm处有最大吸收,络合物组成为Pt:5—Br—PADAP=1:1,摩尔吸光系数为2.7×10~4,桑德尔灵敏度为0.007微克/厘米~2,不稳定常数为3.75×10~(-6)。铂的含量在0~80微克/25毫升服从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4.
二甲苯胺蓝-Ⅱ作为微量镁的显色剂在国内外曾发表过一些研究报告.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此试剂来测定锡精矿中低量镁.试验表明,在pH10,30%乙醇介质中,试剂与镁定量反应生成酒红色可溶性络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20纳米处,摩尔吸光系数ε_(510)=2.4×10~(4)升·摩尔~(-1)·厘米~(-1),氧化镁含量在0~12微克/25毫升内符合比尔定律.为消除锡精矿中大量锡及伴生元素的影响,本实验应用碘化铵挥发锡,铜试剂沉淀铁、铅、铜、铋、锰等元素,然后以酒石酸钾钠掩蔽铝,锶—EGTA掩蔽钙.本法适用于  相似文献   

15.
<正> 在1300℃使炉渣与金属铜接触,研究添加石灰对铜在二氧化硅-不饱和硅酸铁渣(约含15%Al_2O_3)中溶解度的影响,气氛是氧分压分别为10~(-7)、5×10~(-8)、8×10~(-9)和10~(-9)大气压的CO-CO_2气氛。铜在FeO-Fe_2O_3-SiO_2-Al_2O_3渣中的溶解度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加,如氧分压从10~(-9)大气压增至10~(-7)大气压,溶解度从约1.6%Cu_2O 增至4%Cu_2O 以上。在  相似文献   

16.
在含三乙醇胺、酒石酸钠的氢氧化钠溶液(pH 12.5)中,镁(Ⅱ)与铬蓝黑R(简钧EBBR)在-0.98V(对SCE)处有一灵敏、对称的示波极谱电流,镁(Ⅱ)浓度在1.7×10~(-7)~2.5×10~(-5)mol/L和峰高成正比,检出限5.5×10~(-8)mol/LMg(Ⅱ)。配合物至少稳定12小时。方法可用于纯镍和镍基高温合金中微量镁的测定。文中研究了其配合比、电流特性及电极反应的可逆性,计算了其条件稳定常数(β)、电子转移数(n)及其系数(α),还讨论试剂结构对其镁(Ⅱ)配合物电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纯金属中痕量元素的分析是当前分析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求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极谱法测定铜的方法已有报导,但铜—2-巯基苯并噻唑体系尚未见报导。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在氨性底液中,铜—2-巯基苯并噻唑配合物在单扫极谱上有—灵敏的还原波。实验确定底液的适宜组成为:8×10~(-5)mol/L2-巯基苯并噻唑,0.80mol/I NH_3·H_2O,0.040mol/L NH_4Cl。在此条件下,该配合物波高与铜浓度在1×10~(-9)~2×10~(-7)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3  相似文献   

18.
5-Br-PADCAP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的微量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导了新显色剂2-(5-溴-2吡啶偶氮)-5-[(N,N-二羧基甲基)氨基]苯酚(5-Br-PAD-CAP)的合成以及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9.2试剂和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57.6nm和563.8nm.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64)nm=1.21×10~5L·Mol~(-1)·cm~(-1).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和摩尔比法测得5-Br-PAD-CAP与Zn(Ⅱ)络合物的络合比为2:1,求得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K=1.7×10~(13)采用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方法来消除干扰,使锌与铝  相似文献   

19.
于0.025mol/LNaOH溶液中,Os(Ⅷ)-QBTU体系产生—明晰的极谱波,其1.5次微分峰电流与浓度在1.0×10~(-7)~4.0×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极谱电流的性质、反应机理及电极过程等后确认:络合物的组成为[OsO_4(OH)_2·QBTU]·Na_2并吸附于滴汞电极表面,配体QBTU在不离解出的情况下发生电还原,获得络合物吸附波,电极过程不可逆,[OsO_4(OH)_2·QBTU]~(2-)离子的条件稳定常数8.5×10~5。  相似文献   

20.
偶氮氯膦—mA与铜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偶氮氯膦-mA与铜的显色反应,在 20 ml溶液中,pH=5时,铜(Ⅱ)0~50 μg符合比耳定律,ε_(610)为3 .4×10~4L.mol~(-1).cm(-1),该方法可用于钢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