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自吸空气氨水再生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厂原设计为5000吨/年的小合成氨厂,现达8000吨/年的合成氨生产能力。对原氨水再生流程进行了改造,应用了自吸空气氨水再生流程。1980年8月投入运行,至今效果良好,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脱硫及氨水再生流程自吸空气氨水再生流程如(图1)所示。半水煤气中 H_2S 含量约2克/米~3,经萝茨鼓风机加压由塔底进入旋流板脱硫塔,在塔内半水煤气经再生氨水的洗涤,脱硫后的半水煤气由塔顶而出,送入压缩机的一段进口。脱硫液,由塔底排出至富液槽,经4BA-8的再生泵送到12米高的四个并联自吸空气引射器。吸收了空气的氨  相似文献   

2.
我厂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合成氨,原脱硫采用氨水中和法,使用阳泉煤制气,硫化氢经常高达2.5g/NM~3以上,虽然氨水中和法脱硫后串有活性炭脱硫,但活性炭仅使用四天就失效了,再生频繁,蒸气、电耗相当严重,并曾使铜氨液的总铜下降严重,变换触煤活性隆低,生产处于被动局面。为此:我厂将原罗茨风机前气柜后的除尘塔,改为铁氨液脱硫塔,再生风机用造气风机。在造气炉停止吹风开始制气阶段。风机送空气至再生池,再生铁氨液。脱硫塔采用空塔喷淋式。工艺流程图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厂半水煤气脱硫设计采用氨水液相催化法。考虑到氨水脱硫有氨耗大、效率低、不稳定及腐蚀等缺陷,开车时改用了 A.D.A 法(流程见图1)。投产十年来先后对溶液再生系统和硫回收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所谓直流氨水脱硫是指稀氨水脱硫后一次排放,不循环或再生。实践表明,直流氨水脱硫具有脱硫效果好、液气比小、动力消耗低的优点(见表一)。尤其是低滴度稀氨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小氨厂较普遍采用氨水脱硫,其脱硫后的氨水溶液的再生是采用30米以上的高塔或很大的水泥再生池进行再生,存在设备大、占地广、耗费钢材、水泥量多、施工困难、基建投资大等缺点。在工艺方面,高塔和大池的停留时间长,再生效果也不够理想,而脱硫液再生的好坏又直接左右着脱硫效率。为了更好地利用我区高硫煤  相似文献   

6.
针对低浓度氨水捕集CO2速率慢、再生能耗高的问题,利用AspenPlus软件模拟高浓度氨水(质量分数为16%~22%)为吸收剂的燃煤电厂CO2捕集工艺系统,对比高浓度与低浓度氨水捕集CO2工艺的能耗特性与氨逃逸速率,揭示高浓度氨水脱碳过程中氨逃逸和能耗与氨水浓度、碳负载、解吸塔富液入口温度之间的关联特性。研究表明:再生过程中存在氨逃逸浓度转变的临界再生温度和贫液碳负载的限制,当氨水质量分数为20%时,再生温度不宜高于107℃,贫液碳负载率不宜低于0.25;与低浓度氨水(质量分数为4%~8%)脱碳相比,高浓度氨水脱碳工艺的CO2再生能耗可降低26.2%~32.2%,考虑氨回收能耗后的总体能耗仍可降低21.6%~25%,为低能耗氨法碳捕集工艺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7.
章志萍 《中氮肥》1995,(1):24-25,28
尿素解吸塔改造总结章志萍(巨化集团公司合成氨厂浙江衢州,324004)尿素解吸塔是生产尿素过程中,把氨从氨水中解吸出来,返回吸收系统,以达到氨的全部利用,降低尿素氨耗的重要设备。尿素解吸塔的基本要求是:解吸塔底排出废液应不含氨,以减少氨耗;塔顶排出气...  相似文献   

8.
<正>碳铵厂有稀氨水流失,又有余热可利用。本文通过改进碳化、脱硫和三气回收系统之间的稀氨水流程,使原料气净氨用软水降为吨氨4m~3。所得3.7滴度稀氨水,1.5m~3用于置换脱硫系统15滴度的再生氨水;其余2.5m~3经三气回收系统增浓后,取1.2m~3作为碳化的唯一水源。制成30滴度无硫氨水,供二次脱硫用:剩下的1.3m~3,连同脱硫系统置换液,送蒸馏回收系统,利用造气炉和锅炉余热,蒸馏制成180滴度浓氨水,折纯氨不少于35.2公斤/吨氨,外加上述流程改进带来的收益,全局氨利用率可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多数中氮厂对弛放气吸氨后形成的稀氨水都未加回收利用而将其排入地沟,既浪费能源,又造成污染。仅有少数厂回收利用,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设氨水蒸馏系统,将稀氨水浓缩成液氨;二是利用尿素系统外送氨水管线,将稀氨水返回到碳铵液槽与碳铵液一并送至解吸塔解吸回收(其流程如图所示)。两者比较,后者具有  相似文献   

10.
一、氨回收系统流程及评介近年来我国一些中氮尿素装置回收氨生产系统副产氨水,这对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氨耗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多数厂家,是将合成氨系统的副产氨水先送至尿素系统的碳氨液槽,再经解吸塔返回二段循环系统回收(见图1)。而笔者经过物料衡算对比证明:氨生产系统的副产氨水直接送入尿素二段循环系统回收(见图2)有以下优点:(1)系统增加的水量少,有利于系统  相似文献   

11.
黄子钦 《化肥设计》2004,42(3):55-56
我厂3^#铜液再生系统净氨塔下层氨水循环提浓后回收使用,上层稀氨水由于浓度低,原设计就地排放。为解决环保问题,上层也采用了循环提浓法回收使用。具体办法是:将回收的氨水收集到氨水槽内冷却,再用泵打到上层循环使用。当氨水浓度达到2%时,送人净氨塔下层继续循环提浓至8.0%,送氨罐出售或解吸。  相似文献   

12.
废氨水回收     
洞庭氮肥厂合成弛放气是经氨水站吸氨后送预脱硫加氢用,为保证去预脱硫的气体中氨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吸氨塔必须喷淋充足的水量,因此吸氨塔出口氨水浓度只有3~5%,直接排放地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浪费。每年约排放780吨NH_3,损失30多万元。现将稀氨水引到尿素车间稀氨水贮槽(701-F),送尿素解吸塔(701-E)加以回收(解吸塔经改造后,能力有提高)。 701-F原有一根φ89×4.5的不锈钢排放管直通废氨水贮槽(供尿素车间停车时排放贮存稀氨水之用),此管恰好经氨水站附近,利  相似文献   

13.
氨水循环再生脱硫曾为不少化肥厂使用,我省自行设计或因地制宜设计建设的小化肥厂脱硫工艺基本上都采用此流程。至今,大部份厂还在继续使用。此法是沿用古老的氨水中和法加工脱硫后的氨水经空气再生后循环使用,致使多数厂的脱硫不过关。对稳产高产和节能降耗造成一定的影响。关于氨水吸收硫化氢的工作研究较多,但对脱硫后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厂一九八二年改革了原脱硫工艺,将氨水脱硫改为铁——氨法脱硫,用廉价易得的铁盐为载氧体。它综合了氨水脱硫和干法氧化脱硫的优点,具有脱硫效率高,成本低,基建费用少的优点。一、基本原理铁——氨法脱硫主要是在氨水液相催化法脱硫的溶液中,由使用昂贵的对苯二酚,改加Fe_2SO_4·7H_2O,使吸收了H_2S的氨水在Fe(OH)_3作用下得到再生,而Fe~(+3)与S~(-2)结合成难溶的Fe_2S_3,然后黑色的Fe_2S_3在再生塔中与空气中O_2接触,S~(-2)被氧化成单体硫,成为硫泡沫悬浮于液面而分离,使  相似文献   

15.
我厂的煤气净化工艺采用了氨水脱硫法,脱硫富液在脱酸蒸氨塔中解吸,所得的酸性气体进入饱和器生产硫铵,器后的酸性气体经RO—FLO滑片式压缩机(美国产)压送至硫回收装置,其性能如下:  相似文献   

16.
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焦耐厂生产的焦炉煤气主要供发电厂和冷轧板厂热处理用,其净化程度要求高.因此脱硫脱氰是煤气净化工艺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厂脱硫工段设在鼓风机后、煤气脱氨前.采用以氨为碱源、ZL催化的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将剩余氨水蒸氨所得浓氨水配入脱硫液中.该工段设有两台脱硫塔和两座再生塔,脱硫系统设计为两个脱硫塔串联脱硫,两个再生塔并联再生.经过一年多的单塔运行实践,脱硫塔后煤气含硫化氢维持在较低状态.脱出的硫磺用压滤机压滤成饼后外售,脱硫液回兑配煤,基本上解决了处理成本高、效果差、二次污染等缺陷.我厂煤气脱硫工艺见图1.  相似文献   

17.
我厂是一九六七年投产的年产3000吨合成氨小厂,工艺流程选用纯矸脱硫,加压变换(5kg/Cm~2)水洗,碳化,铜洗,产品系碳化氨水。几年来,通过向先进厂学习,铜耗不断下降,七二年已从七一年的0.47公斤/吨氨降为0.16公斤/吨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防止带液。铜洗塔带铜液,我们认为这是小合成氨厂比较容易发生的事故,也是铜耗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七一年上半年之前我厂也常常发生带液事故,经过充分发动群众讨论研究,认为主  相似文献   

18.
氨水脱硫,由于无毒,操作方便,深受工人欢迎,但由于耗氨量大(按我厂现在生产规模每年实际耗氨均在400吨以上)经济上不够划算。为了降低氨的消耗,自今年五月十三日起正式采用了合成碱塔之废氨水和洗氨塔之稀氨水脱硫(当浓度不够时,才开用气氨阀用新鲜氨补充)。经过五、六、八三个月的生产实践表明,情况基本良好。氨用量由往年同期每月40多吨,下降到13~15吨左右。看来,用废氨水脱硫是完全可行的。如脱硫过程中的氨损失量按1.8克/标米~3气体考虑,我厂目前每小时14000米~3煤气量计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脱硫是氮肥生产关键之一,当以高硫劣质煤生产化肥时,矛盾更为突出。目前小氮肥厂普遍使用的氨水液相催化法脱硫,其缺点为:(1)硫容量小,循环量大;(2)氨耗高,尤其是使用再生池更为突出;(3)付反应高硫回收率低,硫颗粒小不利于分离;(4)净化度不高不能适应新工艺的需要,因此,使用起来仍不够理想。改良蒽醌法脱硫较优于氨水催化法脱硫,但还存在下列几个主要缺点:(1)再生  相似文献   

20.
净化专利     
《气体净化》2010,10(2):19-20
发明名称:氨碱联用焦炉气脱硫工艺 编号:QTJH20100201 申请人:孙启玉;吕迎智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氨碱联用焦炉气脱硫工艺,该工艺采用氨法碱法二级串联脱硫和两套氨液碱液再生工艺,在氨法脱硫工艺中采用湍球塔作为吸收设备,焦炉气与氨水在湍流塔中吸收反应生成硫泡沫,送人工作液再生系统,工作液再生系统是由富液槽、氧化再生槽、硫泡沫槽、融硫釜、真空干燥剂和贫液槽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