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分析武汉狮子山台2015年三套形变仪的观测资料,发现三套仪器对地震、人为干扰、自然环境事件均有很好的响应。对观测资料异常类型的识别可以为形变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一种地倾斜短临信息处理方法-观测组合法,采用九江台的VS垂直摆倾斜倾斜仪资料,经过观测组合法短临异常信息提取,发现映震性较好,在预测地震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十堰地震台柳林沟水管倾斜仪NS分量2018年5月出现数据突跳,为确定异常性质及产生原因,从观测洞室环境、仪器观测系统、气象数据、环境干扰等进行调查,最终判定本次异常为观测仪器内部生长霉菌所致。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濮阳井进行了水位观测仪器的改造,安装了LN-3型水位议,开始了水位数字化观测工作。同时,水位探头安装了水温探测元件,也开始了同层水温的数字化观测工作。观测数据结果表明,水温观测曲线呈现出夏低冬高的动态特征。一直以来,认为这种动态特征是濮阳井水温的正常动态。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水温观测数据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升高,水温下降,反之亦然。因此,观测室温度变化是濮阳井水温观测的一项干扰因素。计算了观测室温度对水温观测的影响系数,对水温数据进行了定量处理,排除了温度对水温观测的影响。排除温度影响后,濮阳井水温动态为直线型动态,这才是濮阳井水温的正常动态,对比观测证实了这一结论。产生水温观测数据变化的真正原因是观测仪器不稳定造成的,温度变化不应该引起观测数据变化,因此,该仪器为不合格仪器,濮阳台应维修或更换水温观测仪器。2014年水温观测结果较为平稳,未发现异常变化,估计2015年濮阳及邻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4-2021年四川省甘孜地震台水位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观测数据的月、年、长期等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在日常观测过程中遇到的多种干扰因素,分析出人为干扰、周边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典型表现特征,在今后温泉水位观测资料再出现类似的异常时,为地震科研提供参考和应用,方便及时地排除干扰,有效识别地震前兆观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南平地震台VS垂直摆倾斜仪、DSQ水管倾斜仪和VP宽频带倾斜仪3套仪器产出的观测数据资料,运用分析对比研究方法,从连续性、稳定性、M2波潮汐因子等方面出发,对南平台地倾斜仪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以对观测仪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地震数据分析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丰满台形变"十五"数字化改造后数字化仪器观测资料和模拟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有效获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的基础。为了排除传统的地电场观测方法存在的干扰影响,提出了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观测思路。利用地震台站现有条件,将深井钢管作电极可开展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前兆观测。濮阳市地震台深井钢管电极地电场观测资料异常与周围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深井钢管电极地电场观测资料异常进行了多次地震预测预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井钢管电极地电场前兆观测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α杯测氡仪利用累积测氡技术来测量土壤氡气含量,以其高探测灵敏度、低本底、低功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CD-1型α杯测氡仪工作存在稳定性较差、易受干扰、无法与外部进行通讯等问题。通过对α杯测氡仪中的信号调理模块、微控制器系统、电源管理模块、数据管理系统几个关键部分进行研究分析,对相关模块进行改进以提升仪器在土壤氡测量中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淮北地震台作为洞体形变观测台站,目前拥有DSQ型水管倾斜仪、SS-Y型伸缩应变仪和SSQ-2I型石英水平摆三套地形变数字化观测仪器,运行十多年来,淮北台从制度管理模式、人员业务水平到观测技术革新不断探索创新,数据处理和内在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观测质量从原先的全国中游水平,跃居全国领先水平。2012年以来,在全省、全国观测质量评比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水氡的正常与异常的动态变化,可以分析出与地震相关的关系,前兆异常变化可作为地震性质的动态判别标志,正常与异常的状态有着不同点和相同点,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关系的。目前在预报地震的工作,存在着如何识别水氡正常与异常动态变化的问题,会造成一定量的损失,利用水氡正常和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探索未来地震异常反映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九江台2009年10月1日-2010年09月30日水位资料整点值预处理数据,以及2010年07月24日分钟值预处理数据进行了多尺度分析,认为该方法在实现观测资料不同频率潮汐波的分离、同震水震波与干扰的识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了该方法在处理和分析水位资料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兆台网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工作在前兆台站和区域中心全面展开,地震前兆数据跟踪分析产出的事件记录,展现了前兆台网观测数据的动态变化情况。文章以此为资料,介绍了蓟县台形变学科2017年01月至2018年08月前兆数据跟踪分析的开展情况,深入剖析,探讨蓟县台形变学科数据的典型干扰因素及其规律,包括分析事件的汇总归类和产出,典型事件的介绍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提高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水平,为科学研究与预测预报提供坚实的基础,推进地震前兆台网日常工作重心从观测为主向观测、应用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青海省5个地电场观测台站线路敷设及观测场地进行介绍,对2015-2018年观测数据进行了连续率、完整率计算,其中都兰台和大武台连续率和完整率都较高,地电场观测数据在5个台站中比较稳定,受自然环境干扰影响较小,白水河台、拦隆口台、金银滩台观测数据连续率和完整率较低,数据变化起伏较大,受自然环境干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地下流体观测网主要是观测地下水的水位、水温物理量的变化和地下水中氡、汞、氦等化学元素的变化为手段,利用这些变化因素,来判断区域场的应力活动和构造活动,应力场的活动变化是地震前兆信息捕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应用会昌、韶关、龙岩等台观测资料,采用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这一方法,运用matlab编写相关程序,分析了地磁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值的高值异常与其后地震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初步研究了该法在会昌台周边区域的异常判据指标和映震能力,为地震预报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获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依据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观测方法技术思路,开发了深井钢管作电极开展垂向地电场观测的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地震台站已有条件,将深井钢管作电极开展地电场观测,开辟了地震前兆观测新途径,效果良好。在河南省范县豫01井地震台利用豫01井井管作电极,开展了深井钢管电极垂向地电场观测实验。豫01井垂向地电场观测资料异常变化与观测井周围100km范围内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对山西地下水温数据进行系统性研究,给出水温观测的环境状况,主要干扰因素、观测仪器运行过程中可能对观测数据造成的影响以及水温观测微动态响应能力;总结观测井温度梯度变化及水温传感器投放部位的不同对观测数据的影响。通过对山西地区水温观测资料的各类特征的综合研究,给出相应水温观测的评价结果,从而对观测网监测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安置于佘山台的DZW重力仪在201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潮汐分析和提取重力残差处理,结合佘山台降雨量、静水位等水文观测数据,分析重力仪观测数据受水文变化的响应特征,得出降雨时重力变小,降雨后重力逐渐变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这里选择我站1971-2012年的地面观测资料,挑取对观测环境要求敏感的气温、凤、日照气象要素来分析气象探测环境对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为了直观反映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出了各自的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图。根据变化趋势得出其与观测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随着周围障碍物的增多,历年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历年年平均风速和年最大平均风速逐渐减小;历年年合计日照时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