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渗硫试验     
局热处理试验组在1956年下半年在沈阳第二机床厂中央试验室进行了渗硫试验,初步掌握了固体渗硫和液体渗硫的工艺,但对硫化的效果还不能十分肯定。试验方法大致根据 和所著《摩擦表面的渗硫》1954)一书。该书要点,请参阅本刊 1956年第14期“新的化学热处理方法──硫化”一文。 一、固体渗硫 固体渗硫试验,最初我们采用了明斯克汽车厂所推荐的94% FeS、3%石墨及3%氯化铵(或黄血盐)的渗硫剂,中温固体渗硫用540~570°C保温5~6小时,高温用850~930°C保温3~5小寸,所有操作过程均遵照(《摩擦表面的渗硫》一书中说明的方法(例如试棒的予先清…  相似文献   

2.
钢的渗钛     
钢渗钛一般使用的渗钛剂(固体渗钛剂)为钛粉+Al_2O_3+NH_4Cl。钢件经渗钛后,可以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近年来,苏联研究了活化剂(催渗剂)对渗钛层组织的影响。对Y8钢分别用氯化铵(NH_4Cl),氟化铵(NH_4F)和氟化铝(AlF_3)三种活化剂进行渗钛,发现钢件表面形成不同组织的碳化钛层。当使用氟化铵和氟化铝作活化剂时,可以获得较深的铝在α-铁中的固溶体,而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 在高明尔斯基工厂,为了提高BK8及T15K6可转位硬质合金刀片(相当于国产牌号YG8、YT15——译者注)的寿命,进行了铬化物表面扩散强化处理。其粉末混合物为29%Al_2O_3、49%Cr_2O_3、21%Al以及1%NH_4Cl。  相似文献   

4.
快速渗碳剂     
我们成功地研制了一种加速零件渗碳的固体渗碳剂。其配方为:每70克苏打粉(Na_2CO_3)和亚铁氰化钾(黄血盐K_4〔Fe.(CN)_6〕·3H_2O)加1公斤木屑配制而成,拌合均匀后即可使用。渗碳温度为930℃、保温4小时,渗层厚度可达1毫米。要达到这样的厚度,若用普通木炭渗碳剂就需10小时。应用新渗碳剂不会使非渗层的晶粒长大,价  相似文献   

5.
苏联最近研制成一种新的加快零件渗碳过程的固体渗碳剂,并已用于生产。这种渗碳剂的配制如下:将70克焙烧过的纯碱(Na_2CO_3)和70克亚铁氰化钾(黄血盐K_4[Fe(CN)_6]3H_2O)一起加到1公斤锯末中去,均匀混合即成。  相似文献   

6.
耐热铜合金在现代的机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具有一系列与其他耐热合金不同的特点。耐热铜合金的工作条件是十分恶劣的:高温和侵蚀性液体的作用,腐蚀性损耗等。本文是研究铜合金08和19经铝扩散饱和又经铬扩散后的耐热性和抗腐蚀性。铝饱和过程用非接触法在粉末状混合物里进行,混合物成份(%)为48 Al、50 Al_2O_3和2NH_4Cl,温度在980℃持续0.5到2小时,渗铝铬的工艺包含二个连续过程,表面渗铝在980℃下进行0.5小时,紧接着扩散铬,它是用接触法,混合物成份(%)为70Cr,23Al_2O_3和7NH_4Cl,温度在980℃,持续6—12小时。照片11是合金 p×08经980℃下进行0.5小时表面渗铝和9小时渗铝铬后的金相图,合金 p×08和19的表面渗铝层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金属化学热处理方法中,大家对硫化法很感到兴趣,特别是用电解的方法。 本文简短地叙述45 号钢和铸铁在含Na2S2O3和KCNS盐(比例为5:2)的10%水溶液中的电硫化过程,以及在含50%CH3COOK,30%CH3COONa,10% Na2S2O3,10%KCNS的熔融的醋酸盐盐浴中的电硫化过程。在这两种盐浴中,硫代硫酸盐和硫氰盐是含硫的活性成份。 试样预先经过去油处理,并进行阴极电镀,镀上一薄层金属(Pb、Fe等)。 在盐水溶液中的电硫化将 5~10%的硫代硫酸钠和硫氰钾(Na2S2O3:KCNS=5:2)水溶液置於用电加热的钢槽内。将溶液加热到50~70℃,在整个硫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除锈的方法     
这里介绍的除锈方法是,经过大连造船厂轮机车间,多次试验,证明完全好用的一种方法。现在介绍如下: 1.在锈蚀的零件表面涂上1号药剂,并且不断的用牙刷进行洗刷,直到把锈完全刷尽为止。1号药剂(呈橘红色)的成份是: 丁醇CH_3(CH_2)_2CH_2OH……6%乙醇C_2H_5OH……20%磷酸H_3PO_4……74% 2.用水边浇边刷清洗掉零件表面上的药剂,并擦净水份。 3.在零件表面涂上2号药剂,待2~3分钟以后用水进行清洗,洗后擦干,便可保管起来。2号药剂(呈白色)的成份是:乙醇C_2H_5OH……48%水H_2O……50%氨水NH_4OH……2%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提高BK8和T15K6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的寿命,苏联戈麦利铸件和标准件厂进行了混合粉末的表面扩散强化处理(镀铬),粉末混合物的成份为:20%Al_2O_3,49%Cr_2O_3,21%Al和1%NH_4Cl。粉末在滚光桶内混合20~30分钟。混合物装入密封的容器内,填实,盖上石棉纸,在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钢在添加 CS_2的气氛中进行的气体硫氮共渗法。把50%NH_3和0.006%CS_2加入到由丙烷裂解的载气中,45钢试样在这种气氛中,在570℃处理3小时。X 射线衍射测定表面的产物分别为Fe_(1-x)S,FeS,Fe_3N 和 Fe_4N。表面试样的横截面显微结构观察到化合物层。硬度从表面向内部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由此证明,在加入 CS_2的气氛中进行钢的气体硫氮共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轴承》1965,(4)
15~#气相缓蚀剂的优点是,对黑色金属具有良好的稳定的防锈效能,在高温(60℃以下)和光线照射、盐雾及低温(-40℃以上)状态下均能良好地发挥缓蚀效力,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低。该缓蚀剂的配方成份(按重量计)是:工业用三乙醇胺45—47%;工业用苯甲酸纳20—16%;不含氯根的蒸馏水35—37%及液体二氧化碳。文中就该缓蚀剂与凡士林作了对比试验,证明前者的耐腐蚀能力最少超过凡士林的七倍。附图2幅,表2个  相似文献   

12.
7N01-T4铝合金腐蚀疲劳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7N01-T4铝合金在实验室空气、潮湿空气和3.5%Na Cl盐雾环境下的疲劳S-N曲线测试,研究了这2种腐蚀介质对7N01-T4铝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N01铝合金在2种腐蚀介质下缺口敏感度系数比实验室空气环境下的缺口敏感度系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潮湿空气环境下缺口敏感度系数的影响大于3.5%Na Cl盐雾环境;2种试样形式(Kt=1和Kt=3)无论是在潮湿空气环境下还是盐雾环境下的腐蚀影响系数相当接近,3.5%Na Cl盐雾环境腐蚀影响系数小于潮湿空气环境;潮湿空气环境和3.5%Na Cl盐雾环境DFR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5%Na Cl盐雾环境对DFR值的影响大于潮湿空气。  相似文献   

13.
在金属零件表面合成固体润滑(硫化物)材料是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在各种钢、铁零件上经物理化学作用合成0.12mm含硫化铁(FeS)的表面材料,这种材料可大大降低零件的摩擦系数。例如含FeS表面材料的钢铁零件滑动摩擦系数是青铜零件的2/3~1/3,耐磨性比青铜提高2~9倍,滚动摩擦系数降低14~42%。零件表面含FeS固体润滑材料后,碳钢可代替合金钢或铜合金,45~#钢可代铬钢制造203轴承等,且寿命可提高1~10倍。  相似文献   

14.
<正> 电子探针X 射线显微分析仪(EIectron probe X—raymicroaIyzer,缩写为EPMA 或EPA)简称电子探针.它是固体物质显微分析(微区成份、形貌和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目前电子探针一般都和扫描电镜(SEM)相组合,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测试分析仪器.可以同时获得1—5微米~3体积内的微区成份,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等信息.电子探针的微区成份分析不同于一般化学分析,它能将微区化学成份和显微组织对应起来。实际上是一种显微组织的分析.目前这类仪器分析的元素范围为B_(?)—_(92)U,探测极限50—  相似文献   

15.
《轴承》1965,(6)
防銹脂的配方为(%):石油黄酸钡—10;苯二甲酸二丁酯—3;羊毛脂—5;苯井三氮唑—0.1;2.6叔丁基对甲酚—0.1;凡士林—81.8。试验结果表明,上述配方的各项防护性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FS技术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技术在45#钢表面形成FeS固体润滑复合层,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其在含0.1%(质量分数)纳米SiO2液体石蜡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FeS固体润滑复合层表面微纳米量级的硫化物颗粒与微纳孔隙分布均匀,其相组成主要为FeS、FeS2和Fe3N;在0.1%纳米SiO2液体石蜡润滑下,复合层与纳米SiO2添加剂产生协同作用,磨损表面形成了由硫化物、硫酸盐、氮化物等组成的化学反应膜,使FeS固体润滑复合层表面摩擦因数最低,始终保持在0.08左右,体积磨损量最小,比未渗表面(摩擦6min)降低了96%,比渗硫表面和氮碳共渗表面分别降低了89%和22%。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ASICON固体电解质材料,并利用XRD、IR、Raman、SEM等现代分析手段对NASICON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优选出NASICON材料制备的工艺条件.对制备不同检测气体所需的敏感电极材料组份及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以NASICON为离子导电层,以BaCO3-Li_2CO_3、Na_2SO_4-Li_2SO_4等复合盐以及单一或复合金属氧化物为敏感电极材料,制作出了具有良好性能的CO_2、CO、SO_2、NO_2、H_2S、Cl_2、NH_3等分立器件和集成一体化的CO-C_7H_8(甲苯)、NH_3-C_7H_8两种双功能器件.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含4种不同固体润滑剂(MoS_2、h-BN、石墨和Sb_2S_3)的矿用树脂基制动材料。采用环-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制动材料在不同载荷和速度下的摩擦磨损特性。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材料物相和摩擦表面形貌,探讨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含不同固体润滑剂的制动材料具有相似的硬度值,其维氏硬度约为0.60 GPa;在所有试验条件下,随着载荷和速度的增加,四种样品的摩擦因数与磨损率均有所升高,且4种样品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黏着磨损、塑性变形与转移膜的形成,其中含固体润滑剂Sb_2S_3的样品存在轻微的犁削和磨粒磨损;4种样品中,含10%(体积分数)石墨的样品表现出最低的摩擦因数与磨损率。  相似文献   

19.
实验部分一、仪器 P—E—Zeeman/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一热搅拌器。二、试剂 (1)15%NH_4Br溶液称15.0gNH_4Br(分析纯试剂经一次重结晶),溶于去离子水,稀释至100ml)。 (2)1PPM铬标准溶液用微量注射器吸收500μl 100ppm铬标液(北京化工厂标样)加入50ml容量钒,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3)0.4%EDTA二钠盐水溶液 (4)去离子水:蒸馏水经交换柱二次处理。三、仪器测定条件(见表1)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GCr15钢中稳定夹杂物电解分离条件与残留碳化物破坏方法进行了试验。方法是采用5%FeSO_4+7%NaCl+1%柠檬酸钾+2%柠檬酸,电流密度为0.07A/cm~2,室温电解。残留碳化物的破坏采用“高硫酸铵—高锰酸钾法”适当增加破坏液浓度与酸度,并充分研细碳化物,可提高破坏效果,缩短分离时间,提高分析速度。以高温灼烧法可测夹杂物总量,光谱粉末法测定夹杂物分量。同时本文以1%NaCl+5%EDTA为电解液,电流密度25~30mA/cm~2低温电解,经高温(950~1000℃)淬火的试样,阳极沉淀以石棉过滤、高温燃烧-碘量法测定阳极沉淀中总硫量。钢中,MnS,FeS的分离与测定是以2%EDTA溶解阳极沉淀中共存的大量残留碳化物,继之以1%I_2—CH_3OH溶液分离溶解MnS、FeS,并进行化学测定与计算钢中硫化夹杂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