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路基沉降实测资料,采用双曲线和泊松曲线模型对某高填路基的沉降变形进行了预测分析。实测资料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双曲线模型简单易行,可对高填路基进行沉降预测(尤其是对中期的沉降预测),并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泊松曲线模型的预测数据在沉降观测全过程中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因此更适合高填路基的全过程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2.
朱育雄  陶小委 《山西建筑》2009,35(24):277-278
根据武英高速公路某软土路基实验段的实测沉降资料,应用双曲线配合法推测了该路基段的最终沉降量,并与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双曲线配合法预测软土路基堆载预压的沉降值虽然较实际值稍微偏大,但该方法预测误差较小,精度较高,适用于本工程。  相似文献   

3.
某软土路基试验段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处理,以该试验段测得的竖向变形数据为基础,建立双曲线预报模型并进行沉降量预测。通过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基于双曲线模型的推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沉降预测曲线与实际观测曲线吻合度较高,能较好的反映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土路基土体沉降量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说明该模型在该地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路基的沉降预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路基沉降现场监测资料,分别运用双曲线配合法和基于双曲线法的分级填筑路堤沉降预测法对两个不同路基处理措施断面路基土的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双曲线配合法的路基沉降量预测值比较接近实际的监测值,误差百分比较小;并且计算模型简单,工程适用性强;而分级填筑沉降预测法可以分阶段研究不同填筑时间段的沉降量以及固结度,更有利于了解各级路基填筑的沉降固结情况,可准确预测实际铺设道路时间。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的选用需根据实际研究内容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路基沉降变形的计算和预测方法中的双曲线预测模型及原理进行介绍,结合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变形预测的实例进行分析,实测数据与相对应的预测曲线吻合度较好,客观地反映了路基沉降的动态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6)
基于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北岸接线软土路基段的实测沉降数据,分别利用曲线拟合法中的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和泊松曲线法预测软基沉降变化;然后,通过比较3种拟合曲线的最小均方差和最大关联度,得到双曲线为最优拟合曲线;最后,根据实验参数建立FLAC~(3D)数值模型并进行预测。比较双曲线法、FLAC~(3D)数值模拟法和实测沉降数据的预测结果发现:FLAC~(3D)数值模拟法可以用于施工前预测,精度不高,但能预示可能发生的过大沉降;路基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曲线拟合法中的最优曲线预测沉降变化趋势,精度较高;联合法更适用于原状土样扰动较小的软基沉降预测,且预测精度比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加固后的路基沉降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被处理路段现场实测沉降数据用双曲线法进行最终沉降预测,针对路基主固结沉降计算与双曲线法预测沉降有较大差距的不足,对主固结沉降计算进行了修正,将前期固结压力融入到模量法中重新计算,得到的结果与预测沉降较吻合,从而较准确的控制后续路段的沉降补土厚度,为后续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庆鑫  丛林 《山西建筑》2010,36(1):279-281
针对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的数据特点,分别建立了双曲线和灰色理论沉降预测模型,并结合某省高速公路路基工后沉降观测数据进行了实例应用,预测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和灰色模型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路基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建承德机场沉降量的实测资料,针对西端高边坡的地基沉降问题,采用指数曲线函数模型和双曲线函数模型以及皮尔曲线模型进行了最终沉降量预测。对比分析了不同数学模型的拟合精度,通过对不同模型拟合效果的比较,选取双曲线模型对承德机场工后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得出新建承德机场西端高边坡测点1-4的最终沉降量为58.24mm。最终沉降量的预测结果对机场后续监测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对机场后续工程起到优化施工和安全预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模型在盾构地面长期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了在高速公路路基和建筑物地基工后长期沉降预测中较常用的8个数学曲线模型,首次将这8个数学曲线模型用于预测盾构隧道轴线上方的地面长期沉降.采用6个工程算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和Verhulst模型预测精度较低;Weibull模型、对数曲线模型和泊松曲线模型的预测精度不稳定;修正双曲线模型、邓英尔模型和Mmrgan-Mercer-Flodin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可用于预测盾构隧道工后沉降;双曲线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且优于修正双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