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技术正快速发展,并随着IEEE 802.11n WLAN标准的推进而走入人们的现实生活.虽然802.11n标准草案2.0版刚刚在三月份得以通过,但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相关产品设备.MIMO技术能够在不增大功耗或带宽需求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系统吞吐量.日益复杂的MIMO WLAN芯片组增加了产品线测试的成本,进而增大了最终产品的成本.这将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WLAN消费市场无力承受更高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郭本英 《信息通信》2012,(4):212-213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络)因为安装灵活、使用便捷而受到广大网络用户的青睐,并且由于WLAN的传输速度不断提升,使其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目前构建WLAN的主流技术非IEEE的802.11标准系列莫属,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安装快速、使用灵活、通信可靠、吞吐量相对较高,并且由于它在技术方面具有继承性,为日后的升级提供了便利.802.11n标准是一种能够有效增加无线网络吞吐量的最新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另外因为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使得WLAN信号更加稳定.在本文中,笔者就基于802.11n标准的WLAN接入规划与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WLAN无线局域网络技术在几年内历经IEEE802.11 a/b/g规格的发展之后,因为MIMO多重路径输入输出技术的成熟化,使无线网络传输距离的效能得以突破先天上的限制而有了重大的进展,IEEE802.11n这个尚未final且仅是通过第一个草案的下一代WiFi标准,草案甫一通过即成为主要阵营角力所在.Atheros与Airgo这两家分属不同标准阵营,但都以WLAN做为核心业务的无线技术强将,就迫不及待竞相发表产品策略,所不同的是前者针对802.11n草案抢先机,后者则以澄清者的角度打破外界对802.11n标准制定的种种迷思.  相似文献   

4.
WLAN中IEEE802.11n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WLAN中最新的802.11n标准进行探讨,从MIMO-OFDM结合的相容性及技术原理分析IEEE802.11n标准中的关键技术MIMO-OFDM,分析MIMO-OFDM中同步,信道估计、MIMO检测等关键技术,从IEEE802.11g/a产品的实践应用及对IEEE802.11n传输速率实验,指出该标准能有效解决WLAN应用中的传榆瓶颈问题,在未来WLAN的应用中将会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802.11n深入改变市场格局 3G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支持高速移动性的优点,但速率相对较低;而WLAN相对速率高,但覆盖范围窄、支持有限的移动性.因此,3G与WLAN是互补性很强的两种技术.11n的出现,尤其是标准草案2.0的出台,对WLAN市场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将有丰富的11.n产品面世,迅速推动WLAN应用走上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各大运营商部署WLAN规模增大,采用技术从802.11 a/b/g向802.11n演进的形势下,WALN对回传承载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介绍了规模部署WLAN时,承载回传技术的基本构架,同时探讨在PON建设中各种FTTx应用场景如何与WLAN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802.11n已经从准备阶段步入到大规模部署阶段,产业链多位专家从7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802.11n部署和应用的关键问题。1问新一轮WLAN采购对802.11n有何需求?《通信世界周刊》:从年初开始,三大运营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WLAN部署,近期陆  相似文献   

8.
根据802.11ac的技术规范,对802.11ac标准与前一代WLAN标准802.11n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802.11ac的主要技术提升和技术特点,研究了相关的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对全面开展802.11ac产品测试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802.11n的到来,无线局域网(WLAN)领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这场转变正如无线局域网的诞生一样引人瞩目.802.11n最终标准的极高数据速率为实现全无线企业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IEEE802.11n标准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军  于全 《电视技术》2004,(8):27-30
首先简要介绍了WLAN的各个技术标准;其次重点分析了IEEE将要推出的最新技术标准IEEE802.11n的基本原理和物理层关键技术;最后指出IEEE802.11n标准是未来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