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3,(10):60-62
通过对黄河河口特殊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及河口综合治理在入海流路、防洪、防潮、水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科学研究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兼顾黄河下游防洪减淤、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需求,提出了基于防洪防潮减灾、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河口综合治理思路、治理目标、总体布局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冯自环  张同德  牛景宾  余欣 《人民黄河》2002,24(10):28-28,31
在满足黄河下游防洪总体布置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河口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河口的流路演变分析及对流路行河年取进行预测,针对河口河段防洪存在的问题。对现行流路安排堤防加高帮宽,险工及河道整治工程的新续建及加高加固等,有计划地安排流路的局部改汊,并规划改汊所需的工程措施,从而基本保证设计条件下河口流路的相对稳定,并满足河口的防洪要求。  相似文献   

3.
围绕当前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未来能否永久固定这一热点问题,系统总结了现行清水沟流路行河历时长达40 a的原因。从河口来水来沙、径流及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人工干预措施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永久固定的可能性,指出了未来永久固定河口流路可能给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带来的重大隐患,明确了未来河口综合治理的主要目的仍在于防洪减灾,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入海水沙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非固定河口流路。  相似文献   

4.
王庆升 《人民黄河》1997,19(4):15-18
黄河入海流路,由于泥沙淤积和入海水量的减少,造成河道萎缩,排洪能力减弱,给河口地区开发建设乃至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有计划的人工出汊,有利于缓解河口地区防洪形势,长期稳定河口流路以及利用黄河水沙资源,为油田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黄河河口综合治理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协调和兼顾黄河下游防洪减淤、河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需求,提出了基于多目标协调的黄河河口综合治理思路、目标和入海流路、防洪防潮、水资源、生态保护等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黄河河口未来来水来沙的变化及其影响,从人类活动要与自然协调共处出发,讨论了在新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河口治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入海流路、三角洲演变、防洪抗凌、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社会经济规划布局以及河口管理等。指出了尽管黄河水少沙多的基本特性不变,河口的演变规律就不可能有大的变化,但正确的人为干预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这为治理方案的研究留出了很大空间。水资源是黄河河口治理的核心,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提高用水效率。黄河河口存在的种种问题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进行统一管理。河口治理是黄河全流域治理的一部分,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针对黄河流域面临的洪水风险威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治理能力不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思想,提出黄河源头区,黄河上、中、下游地区,黄河口及三角洲地区五区协同保护的水安全保障空间布局。从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系统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升流域治理能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河河口治理及其对下游防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尚池 《人民黄河》1995,17(11):13-19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走河以来的冲淤变化和学业特点;针对黄河河口地区的治理现状,指出目前河口地区的防洪形势十分严峻。在对比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条走河流路情况的基础上,认为现行流路可再延伸10-15km才达到改前的状况,时间大约需要7-10年。同时强调指出,鉴于目前清水沟流路主槽淤积严重,河口地区的防洪工程建设还很不完善,一旦遇较大洪水就有提前改走北汊的可能,甚至会出现南北分股南北多股分流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6,(12):39-41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的基础上,总结了流域水生态保护开展的主要工作,对黄河下游河流生态和河道生态用水保障、典型区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近海生态修复状况和流域外供水区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沙、河口生态调度、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等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河流基本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遏制了黄河下游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趋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黄河下游河道湿地面积增加,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改变了黄河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黄河入海水量显著增加;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着力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初步遏制了流域水生态失衡的态势,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重要区域的生态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面临着新形势下保障防洪安全、维持生态功能和减缓海岸蚀退等多目标需求。采用实测水文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河口河道防洪形势、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需求和备用流路现状情况。清水沟流路在小浪底调水调沙运用后防洪形势明显改善,然而仍面临着大洪水的威胁;目前河道滩地呈现约6? 的倒比降,加剧了大洪水时的防洪压力。黄河口国家公园清水沟片区在清四控导工程以下无整治工程,规划的科研平台和大量基础设施要求洪水尽量不漫滩。刁口河片区规划的生态补水量为0.55亿m3,附近海岸因缺乏泥沙补给处于蚀退状态。刁口河主槽淤积萎缩,滩地开发建设侵占严重,亟待长期过水加强保护。新形势下黄河河口流路运用方式为“联合运用、常态过水、平滩分流、双河行洪”。刁口河常年维持一定的过水流量。当清水沟流量达到3 500 m3/s时向刁口河分流,大洪水时两条流路作为5 000 m3/s流量的泄洪通道。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海岸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万战  张华兴 《人民黄河》2007,29(2):27-28,32
利用观测资料,总结了在黄河水沙、波浪、海岸工程等因素作用下黄河口海岸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①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不仅受黄河水沙、潮汐、潮流的影响,而且还明显受波浪、海岸工程等因素的影响;②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的趋势是朝着垂直于东北强浪的方向发展;③刁口河停止行河后河口海岸蚀退的原因不仅是河流泥沙减少,而且还有海堤在波浪作用下引起的侵蚀。建议:①黄河三角洲社会、经济、生态等规划应给黄河口流路充分的空间,而且黄河口流路安排应遵循“先在三角洲两侧、后在中心”的顺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渤海容沙体积,减缓黄河口淤积延伸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②近期把清水沟尾间河道改向莱州湾。  相似文献   

12.
黄河口受上游来水来沙和海洋动力条件的综合影响,河道淤积延长、摆动改道极其剧烈复杂。本文概述了近代黄河口入海流路的演变.阐明了清水沟流路使用年限较长的原因与此期间的来水来沙条件、人工治理以及工程防御洪水的强度和入海口门处的海洋动力增强等因素有关;展望了清水沟流路的行河年限。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的洪水和泥沙淤积问题尚未得有效的控制,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淤积抬升较多,中等洪水淹没范围增大;汛前河道断流是时间拉长,断流河段不段上延。本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引黄用水发展情况、引水引沙特点以及引黄用水对黄河下游径商、河道冲淤和防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河尾闾河道平滩流量变化对来水来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1976年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河口尾闾河道冲淤变化及河槽萎缩特点,探讨了利津平滩流量变化对来水来沙及河口延伸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口区平滩流量变化不仅与来水量、洪峰流量、水沙搭配系数、河口河长相关,而且与前期河床条件有关。给出了维持河口河道4 000 m3/s平滩流量需要的水量、洪峰流量及水沙搭配的定量关系以及河口延伸长度的限制条件,为河口尾闾河道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治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蓄水拦沙运用,丰水年洪水期集中泄空冲刷产生讷和洪水,塑造窄深河槽,改造高村以上宽浅河道,利用窄深河槽输送较高含沙洪水入,,经多方案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上述方案减淤效益显著,并可大量节省输  相似文献   

16.
黄河口治理与水沙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泽刚 《人民黄河》2001,23(2):32-34
通过分析黄河的入海水沙变化、海岸的严重侵蚀以及水沙资源利用的不平衡状况,证明建设西河口水利枢纽,可实现灵活调度和利用进入河口地区的水沙,使河口海岸处于动态平衡,消除河口淤积对下游的影响,为清水沟流路长期稳定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优化了河口地区水沙综合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新情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研究思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黄河口水沙变异的新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新需求,提出新情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的研究思路。针对目前研究中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瞄准国际河口学领域中的前沿问题,采用多学科交叉和多种研究手段,对黄河口开展创新研究。主要研究:黄河口水沙变异特征,尾闾河道枯萎机制及其演变响应,拦门沙演变响应过程及其反馈影响;河口泥沙通量,最大浑浊带、泥沙异重流形成机理,河口海岸淤进、蚀退及其动力平衡机制;黄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的整体数模,河口演变趋势与入海流路使用年限;新情势下黄河口治理对策及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论黄河三角洲流路演变及河口治理的指导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流路演变中溯源堆积及溯源冲刷对典河下游河道影响的范围,幅度和作用历时,提出在黄河泥沙从根本上减少之前,河口治理的指导原则应是在有利于工农业发展和有利于防洪防凌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河口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