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零能耗建筑对气密性有较高要求,良好的气密性可以降低无组织渗风导致的冷、热负荷,避免湿气侵入造成的建筑发霉、结露和损坏,减少室外不良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夏热冬暖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气密性要求尚不明确。本文以夏热冬暖地区典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建筑气密性(50 Pa)与常压下空气渗透换气次数的转换方法,计算了得到不同气密性等级对应的年平均空气渗透换气次数(常压)。并在TRNSYS能耗模拟平台建立了典型建筑模型,模拟计算了气密性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和空调通风能耗的影响。最后以营造更加节能和热湿舒适的室内环境为目标,建议自然通风策略下建筑气密性N50≤3. 0 h-1,机械通风策略下建筑气密性N50≤1. 0 h-1。  相似文献   

2.
高甫生 《暖通空调》1998,28(4):11-13
析了外窗性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指出外窗类型,和密措施上的判别可使外窗渗风耗能量相关数倍以至数十倍。提出了在建筑设计中改善外窗气密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零能耗建筑研究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变得日益重要,热泵技术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夏热冬冷地区某低密度近零能耗住宅进行实测,对比分析了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的关键运行参数及能耗指标.案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室外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系统日均耗电量为40.1 kWh,而地源热泵耗电量为27.9 kWh,地源热泵具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建筑工程中窗洞口的气密性要明显差于实验室条件下外窗的气密性,测试了目标外窗洞口在标准状态下的现场气密性。研发了连续性气压差测试装置,并利用测试装置对24 h内的室内外压差情况进行测试和记录,同时测试了同期室内外空气温度,分析了被测外窗空气渗透量与能耗之间的关系,利用测试数据对通过外窗的空气渗透引起的能耗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外窗传热引起的能耗量,得到了新方法测试外窗气密性能耗的可行性结论,对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夏热冬冷地区典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和常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De ST计算软件对比研究了夏季和除湿期的热、湿负荷特征,讨论了该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适宜的除湿系统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较低,随着照明和设备功率密度设计参数的减小,夏季和除湿期的典型日显热负荷分别降低约45. 3%和79. 7%;围护结构气密性的提高可降低约22. 1%的显热负荷和湿负荷,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显热负荷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湿负荷; 2)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热湿比降低为常规建筑热湿比的60%左右。常规空调形式在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中难以同时满足室内温、湿度环境要求,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拥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3)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新风送风含湿量在除湿期低于夏季,冷凝除湿系统能效较低。热泵型空调器与除湿转轮联合运行的除湿空调系统更容易满足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健康性、舒适性和节能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迅速发展,其低能耗高舒适度的环境特点,对能源和环境系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针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能源环境需求,将空气源热泵和新风机组通过结构创新结合,研发了环境控制一体机,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实现多种运行模式,满足室内温湿度和空气品质需求。本文采用国标规定的测试方法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测得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制冷工况全热回收效率为70.3%,制热工况全热回收效率为78.8%,内循环房间空调器模式下制冷能效比为2.98,制热性能系数为3.19,产品的有效换气率和过滤效率,分别达到97%和93.4%,产品性能高于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的要求,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提供了新的能源环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某宿舍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和模拟相结合方法,开展两相同房间不同气密性的对比实验,得到门缝处漏风对室内热舒适及室内空调能耗影响.门缝处加挡板气密性提升后,减少的漏风量为29%~37%,节约能耗为21.62%,头足温差不满意率也降低近30%,使房间拥有更好的热舒适性,且更加节能,为宿舍节能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晨茜  胡秋月  朱新博 《建筑施工》2021,43(7):1367-1369
为打造"零能耗建筑",基于云智小镇项目,利用DeST-h建筑能耗模拟软件,模拟建立1栋2层别墅,在具体气象参数下模拟出该建筑物一年所需的生活用热水及采暖能耗情况.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热泵近零能耗供热系统,应用效果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验证了"零能耗建筑"的可行性,可为我国建筑节能领域"零能耗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零能耗建筑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推动了热泵型新风环境控制一体机的应用。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其功能,梳理得到了其主要性能评价指标,并对性能指标的测试工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实际运行需求的一体机制冷、制热性能综合测试工况。在综合测试工况下,热回收效率满足近零能耗建筑产品性能指标要求,回收冷量占一体机供冷量的14.1%,机组制冷性能系数为3.63,比GB/T 7725—2004测试工况的测试结果提高了21.8%;回收热量占一体机供热量的17.5%,机组制热性能系数为3.87,比GB/T 7725—2004测试工况的测试结果提高了21.3%。综合测试工况下取得的测试结果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近零能耗建筑产品设备选型及设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应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双碳”目标,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近零能耗建筑,能有效降低建筑业耗能和碳排放量。阐述了近零能耗建筑的起源、定义与发展背景,解释建筑具有的气候性与节能性等技术特征,分析区域气候影响下的节能空间形态与可再生材料2种绿色建筑元素,结合示范性的既有案例分析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做法。旨在推动建筑领域中绿色节能低碳型建筑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散热器间歇供暖在近零能耗建筑的应用,通过建立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典型房间计算模型,采用CFD数值仿真的方法模拟不同房间在过量或欠量供暖工况下的房间温度变化特征,探究供热量、外墙保温形式及外墙数量对房间温度、供暖效率及能耗的影响,分析不同房间模型(外保温一面外墙房间模型、外保温两面外墙房间模型、内保温一面外墙房间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严寒地区首栋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的目标设定、技术特点和关键围护结构等节点构造。分析了项目气密性、外墙、外窗、新风等关键技术检测结果,为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推广提供技术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能耗的温频法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水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进行了对比,以天津市标准户型住宅能耗模拟的建筑模型,采用美国ASHRAE改进的温频方法,根据天津市近12年的气象数据,对水源热泵住宅中央空调系统进行了全年各温频段的运行能耗进行了模拟,给出了空气源热泵与水源热泵在室外空气温度下的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14.
建筑气密性对住宅能耗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居住建筑气密性的相关标准、研究现状和节能措施,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人体健康需求和节能要求,建立了居住建筑气密性和通风模式的模型,分析了不同气密性条件下不同通风模式不同气候区的供暖空调能耗,提出优化的气密性和通风模式。  相似文献   

15.
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实际运行能耗和室内环境数据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是验证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性能的关键参数.本文披露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连续4 a实际运行数据.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该建筑的技术体系,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4 a的运行数据.该建筑投入使用4a多,年平均暖通空调和照明能耗总和约为23.8 kW·h/(m2·a),工作时间内夏季室内温度≤26℃,冬季室内温度≥20℃,湿度介于30%~60%之间,满足建筑年供冷供暖和照明能耗≤25 kW·h/(m2·a)的要求.从运行数据上看,该建筑能耗和室内环境目标达到设计要求,与此同时,该建筑的实际运行数据也为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将多目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和建筑能耗模拟软件TRNSYS耦合在同一平台,可实现近零能耗建筑性能优化。本文利用该方法以某典型高层居住建筑为实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计算,分析了多目标算法相对于单目标算法的优越性,给出了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多目标优化均衡解,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参数选择提供了参考。最后,分析了算法参数对优化结果的影响,得到平衡计算量与计算结果可靠度的最佳算法参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EnergyPlus全年能耗模拟软件对夏热冬冷地区某住宅楼的建筑能耗进行模拟,考虑在不同的墙体、窗户性能及建筑气密性等3种因素影响下建筑能耗的变化,设计正交模拟试验,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得出窗户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最大,并找出能耗最低的最优组合。该方案对实际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对化石能源需求量较大,“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降低采暖能耗的有效途径。我国之前主要参照德国被动房的设计规范,但严寒和寒冷地区与德国的气候并不完全相同。文中利用DeST建立寒区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模型,以哈尔滨、沈阳和北京为代表城市,对基准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进行模拟,结合中德两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行严寒和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德国被动房的能耗指标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同时应针对不同功能的公共建筑制定能耗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筑运行用能占社会总能耗的22%.城市建筑能耗模拟为评估区域可再生能源潜力、节能改造效果、气候变化对城市影响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而城市建筑能耗模拟面临数据来源庞杂,城市热岛、建筑遮挡等影响因素复杂,计算规模巨大等挑战.因此,城市建筑能耗模拟平台的开发尤为重要.本研究提出一个基于DeST的城市建筑能耗模拟平台(DeST-urban),实现了从城市三维几何数据到城市建筑的DeST能耗模型的自动生成,并实现了多线程并行模拟.本文以北京市五环内区域的建筑能耗模拟为案例,分析了城市气象的空间差异对建筑耗冷热量的影响.考虑建筑当地的气象后,相比采用单一默认气象,城市建筑的逐时耗冷热量的最大值和累计值均呈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净零能耗被动式建筑所涉及的许多新技术应用和技术难题,特别是高性能的建筑保温系统和高气密性门窗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无热桥施工技术、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施工技术、辅助供暖供冷系统施工技术、低能耗照明系统施工技术等为重难点。对此要认真做好施工细节的控制和管理。对这些施工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积累经验以指导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