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于生土材料的生态优越性,使得现代生土建筑能够促进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着眼于陕西的陕北地区,以现代生土砌体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形态、建筑色彩、建筑材质和建筑装饰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传统地域建筑,总结现代生土砌体建筑需要的特质,力求设计出根植于地域,在传承和发扬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生土砌体建筑的现代感。  相似文献   

2.
以吐鲁番富民安居项目为例,旨在将传统智慧和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探索新型生土建筑设计和营造方法,来应对生土建筑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设计在借鉴维吾尔族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分析选择了不同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建造过程中将压制土砖运用到现代框架建筑体系中,最后通过实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式验证了新型生土民居的环境特性。  相似文献   

3.
冯沛  李鹏涛  李家华 《城市住宅》2022,29(3):147-149
生土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居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以位于山西省晋蒙边境地区的阳高县义和村现存生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中生土民居平面、屋顶、立面3方面的形态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该村落区位的特殊性,分析当地生土民居建筑形态形成的内在逻辑,探讨建筑形态发展的变化历程,进一步明晰生土民居的发展脉络.希望相...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演进与自然界环境密不可分,建筑在满足形式美学要求的同时,还映射出人类对环境舒适性的不同追求。基于传统生土民居的设计实例,阐述生土建筑的演变过程,提出以生土作为主要设计材料的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法,以及生土建筑未来的生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生土建筑是一种传统建筑形式,但传统生土建筑墙体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总结我国生土墙体抗震性能、生土房屋抗震性能、生土结构抗震加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生土建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建筑类型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内蒙古土默川地区传统村落毛岱村生土民居实地调研的基础资料上,对现存晋风生土民居空间形态进行还原与分析,探究其"原型"与"变体"的关系,进而深入剖析晋风生土民居演变趋势及规律,为生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基础研究与资料。  相似文献   

7.
传统生土材料具有取材便捷,环保节能的优势。云南地区生土建筑数量庞大,红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营建技艺。该文以改进云南地区传统生土建筑营建工艺为研究目标,通过实地调研,梳理云南传统生土民居的种类构造,从材料性能、室内环境、整体安全性三大方面提出对应的优化改造策略,希望在实现生土建筑的使用保护、传承更新的同时,为云南地区的生土建筑保护提供更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周靓 《砖瓦》2022,(2):44-45,48
传统生土营建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世界建筑文化最具典型特性的显性载体,生土建筑自身的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价值在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生土建筑就地取材,易于施工,节省能源的属性使生土建筑的生命力持续不减.人们在普遍关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生土建筑自身特点更显现出强大生命力.本文旨在对生土及建筑的概念及范畴...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河南的农村仍存在一些传统生土绿色建筑,这些生土绿色建筑有节能,节材等诸多优点,但如今现遗留的生土绿色建筑本身也存在一些结构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河南传统生土的绿色建筑进行了统计与概括,以及就农村新建房屋与土屋的对比进行分析,总结出对土屋的保护与重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走向生土建筑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生态文明时代给生土建筑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叙述生土建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其震害特征,提出生土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秉承传统生土结构的精髓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符合当代人生活模式的生土建筑形式以及满足抗震要求的生土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卫东风 《华中建筑》2009,27(3):266-270
喀什高台民居生土建筑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院落空间有序而精妙,色彩朴素而又不乏绚丽,在民族传统特色与伊斯兰文化背景的融合发展之中,创造了一种既封闭叉开放的淳朴祥和的人化自然。该文以建筑现象学原理为基础,对高台民居生土建筑的场所精神、空间形态、母体要素、视觉、触觉等体验分别加以阐释,给现代建筑与室内建筑师以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传统窑居空间形态更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庆华 《新建筑》2005,(4):26-28
在分析借鉴国内外生土建筑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黄土高原传统窑洞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手段,从空间形态角度探讨传统窑洞的生态优势潜力,并提出窑洞更新模式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3.
王亮  王秋实 《城市住宅》2016,(12):42-45
正通过比较分析法,以近年来生土建筑实践和传统生土建筑作为调查样本,对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功能和建筑价值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当前可行的生土建筑预制化发展策略。1研究背景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且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建筑类型。生土建筑(Earth  相似文献   

14.
生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结合当地气候、地质和地域材料等自然条件的杰出营造。生土民居无论是在气候炎热的南方还是在寒冷的北方都体现出了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宜居性。在我国众多的生土民居中,窑洞是我国西北极具特色的生土民居体系。本文通过对它的产生条件、使用功能、空间形态、和建筑艺术等方面进行其宜居性的分析,探索传统民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源于青海高寒高海拔地区传统农牧民居形式的启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青海省不同地区的土质研制了生土系列新型墙体材料,对其制品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研究,并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新型生土建筑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经过研究发现,青海地区传统生土建筑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各地区土质基本能适合制备生土系列新型墙体材料,其力学和物理性能基本满足当地农牧民居建筑的要求和风格,利用生土系列新型墙体材料筑造的建筑也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相似文献   

16.
谭希 《重庆建筑》2023,(12):24-26
重庆传统山地建筑遵循自然地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该文以街道、院坝、建筑细部等为切入点,分析重庆传统山地建筑空间形态的趣味特点。然后结合设计项目,探讨传统山地建筑空间形态在住宅小区设计中的传承和运用,详细论述了项目设计通过对地形地势的巧妙利用,形成富有传统特色和生活趣味的街道和院坝空间,以及错落有致的接地空间形态等,提出在住宅小区设计中,需要从具体的地形特征、地方气候特点、传统地域文化出发来考虑问题,以有效传承传统地域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7.
生土建筑是浙江农村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从70年代后期开始,生土建筑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在浙江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泥木结构外,出现了以生土墙承重的“生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生土混合结构),使生土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改千百年来以素土夯筑生土墙的施工习惯,现在浙江农村的不少地区夯筑成三合土墙或灰砂墙。浙江的诸暨及其邻近的肖山、义鸟、江浦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秦巴山区传统民居现状调查基础上,以镇坪县危旧生土民居修复工程为例,提出了生土民居建筑生态修复技术策略。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立足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大空间”的均衡协调,保护传统民居生态景观特色;以生土建筑本土化技术为指导,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大要素”,传承生土民居生态建筑特色;以传承与发展理念为指导,吸收现代建筑技术成果,为有效提升生土民居建筑结构强度和居住环境质量提供技术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9.
传统生土建筑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生态优势,但因其脱离了工业化的时代背景而呈现出逐渐衰败的趋势。利用现代机械生产的压制生土砌块拥有超越传统土坯建筑的优势,制作简单快捷,质量可靠,现场施工周期短,不需大量密集型劳动,在我国村镇地区具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土坯建筑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指出压制改性生土砌块(CSEB)是生土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压制生土砌块建筑的构造体系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未来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公塔清真寺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生土建筑,对于研究传统伊斯兰建筑在新疆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当地的传统生土建筑营建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苏公塔清真寺的整体布局和外观、空间构筑要素的分析,指出该寺具有封闭的空间形态、中心性的空间结构以及递进式的空间序列等特征;并对生土穹顶和和土木混合的平顶两种典型的营建体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伊斯兰生土建筑的保护传承及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