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提高M市供水管网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保障管网水质、减少漏失量、降低供水产销差,利用WNW7.0模型软件建立M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了M市供水管网的DBS分区方案。通过对M市供水管网分区前后水压、水龄的比较,证明了区块化对供水管网水压的均衡、水质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学志  李俊江  丁武  赵明 《给水排水》2023,(2):126-130+137
针对A市供水系统产销差较大问题开展了研究,采用Louvain算法对管网进行实用优化分区,由此得到了12个独立性较高的区块。通过压力控制,区块化后管网平均压力降低了4.04 mH2O,漏失水量减少了约5.6×104 m3/d。此外,区块化提高了检漏效率,漏失水量减小了约4.7×104 m3/d,使得综合平均漏失率减小了约7.0%,每年节省了制水成本3 083.28万元。达到了均衡水压、漏损控制,保障供水管网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等目的。  相似文献   

3.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已经成为供水企业科学化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常规的模型建设思路都是针对整个供水管网系统进行建立,建模过程繁琐、周期长、更新维护困难,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结合日趋完善的物联网技术,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监测的城市供水系统分区建模技术,并以实际供水企业的城区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阐述了供水管网"分区建模"的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然后建立管网水力模型,不仅保证模型的精度,也提升了模型后期更新维护的效率。基于物联网监测的"分区建模"方法已应用于北方某水司管网日常调度和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其他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模型建立和管理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某区供水管网水质变化研究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网水质稳定性是安全供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需要研究管网中水质变化规律。由于管道的封闭性,通常很难进行大面积管网水质监测。管网水力与水质模型为研究管网水质变化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实际监测和实验室内管段模拟试验分析了北京市某区供水管网中水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并应用建立的模型模拟了该区管网水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高校目前存在管网能耗浪费、供水水质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分区供水的管网改造方案,即低压区利用原市政管网余压供至建筑低层,高压区利用水库泵站提升供水至建筑高层。对改造管网系统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平差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最不利点水压满足最小供水压力10m的要求。改造后的管网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市政管网余压,节约了大量电耗和水耗费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校供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6.
基于管网水力模型的独立计量分区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管网漏失和水质稳定性是影响供水安全的重要问题,科学合理的独立计量分区(Discrete Metering Area,DMA)管理,可以辅助漏失点定位,控制二次污染.根据北京市某区实际监测数据,开发了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并应用建立的模型针对该区分析了不同DMA方案的可行性,确定了优化的DMA模式.  相似文献   

7.
水力平差模型在供水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供水规划中,管网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降低管网建成后的漏损及运行费用,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对管网进行水力平差计算.针对规划管网水力平差的特点,提出应用GIS的分析功能及EPANET水力计算软件构建管网的水力平差模型,进行规划管网的水力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管网进行调整,得到满足规划供水量及水压要求的供水管网布置方案,为供水规划管网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供水管网优化调度的目标是运用数据采集、优化决策支持和调度执行等信息化技术,安全可靠地将符合流量、压力和水质要求的水供应给用户.供水管网优化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供水系统的模拟、用水量预测、优化调度决策和运行状态评估.该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宏观水力模型、微观水力模型、水质模型、考虑供水经济性和水质安全性的多目标优化决策模型.采用单目标优化决策模型与多目标评估体系相结合的方法来考虑供水经济性和水质安全性,开发了供水管网优化调度决策系统,并进行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市再生水管网规划设计中,通过GIS建立规划管网的EPANET水力模型,消除了管网多水源供水、回用范围大、环状支状管网混合、结构复杂对水力计算的不利影响.并且针对水力计算结果--节点压力、管段流速和水力坡降(水头损失)进行分析,通过调整初始设计管径不合理的管段管径以及根据北京市地形分布将再生水管网划分为4个弱连接的供水分区,解决了再生水厂多数集中在地形较低的东部地区和大范围回用高程变化所带来的管网压力过高的问题,提高了管网设计的合理性,降低了管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研究中应用的方法和过程具有通用性,可以用于有压给水、再生水管网系统的模拟.  相似文献   

10.
在借鉴国内外供水管网分区经验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管网节点的自然邻概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谱聚类算法和遗传算法的供水管网DMA分区方法。该方法在利用谱聚类算法时,通过引入管网节点的自然邻构建相似度矩阵,有效减少了分区边界管段的数量,进而利用遗传算法,获得水表和阀门的最佳安装位置,完成DMA分区。将上述方法应用到意大利某供水管网系统的DMA分区中,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分区结果不仅在经济方面具有优势,同时改善了管网系统的水力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产销差率居高不下这一供水行业问题,研究了供水产销差率的定义和组成、水平衡分析、国内外供水产销差率及漏损现状,以及当前控制产销差率、漏损率的技术和方法,如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分区、管网压力控制、检漏工具和管网建模等。降低产销差率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各种措施共同施用,才能有效提升供水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艳  王玉敏  李乔  李成林 《给水排水》2020,46(2):116-120
结合实验室数据校核得出适合研究区域内的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质模型,基于水质模型建立并求解了余氯优化调度模型,开发了在线水质模拟和优化调度管理平台。通过水质优化调度研究,在保障管网中各节点余氯量满足国家规范要求下,相比人工氯投加量下降了20.5%;最后从工程性措施提出了乡镇管网水质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充分考虑管网输配过程中水质稳定性对水厂工艺条件、出厂水水质指标的要求,从水厂-管网协同控制的水质安全保障理念,通过优化水厂布局、改善管网水力条件、构建应对多水源和季节性高藻的强适应性净水体系、强化出厂水水质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控制、持续管网及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等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南水北调水源进京后管网水质的稳定性。根据2014—2019年全市252个管网监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发现管网水浊度整体呈季节性周期变化趋势,且逐年降低;构建的管网水质评价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管网水浊度一级监测点数量显著增加,2019年一级和二级监测点数量达到总数的94%,管网监测点的浊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水厂-管网协同控制技术的实施切实保障了北京市供水水质的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企业供水营销管理透明度,有效控制长期居高不下的产销差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区供水管网实行了分区计量,使查收水量和管网维修及时率等都有了一定提高,产销差率由最高时的46.8%降至目前的33%左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世博园区浦东片供水管网安全保障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世博园区的供水安全,在世博园区浦东片建立了管网在线监测系统、GIS系统、SCADA系统、水力模型和水质模型;建立了世博园区浦东片和浦西片联合调度信息化平台,在管网水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世博园区多水源供水联合调度预案的模拟与验证分析;采用MOSARE软件进行了世博园区周边管网风险分析,采用区域预定位技术建立了世博园区管道漏水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世博园区管网供水信息集成平台,有力地保障了世博园区的管网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DMA分区管理在首创水务公司供水管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MA分区管理是解决供水企业现存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阐述了DMA分区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并以北京首创控股水务公司铜陵首创的供水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DMA分区管理的流程,开展了"零压力"及"零流量"区域试验测试,为今后首创控股各水司供水管网的分区管理奠定了基础,改善了所选区域供水管网布局,较好地控制了入口压力,有效降低了区域产销差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EPANET水力模型在供水管网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凤娥  殷志宁  李宏 《给水排水》2007,33(11):200-202
为了优化乡镇供水工程配水管网的布置,应用EPANET水力平差模型,验证供水管网的运行情况,提出供水管网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平差结果对管网进行优化调整,得到满足水压要求的供水管网敷设方案,为供水管网的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杭州萧山区全区供水范围内的管网系统,运用"混合节点 环"方法,完成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计算.通过该模型模拟评估管网规划、设计、建设、水质等方案,提出相应的决策参考建议,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部分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应用的实际案例,证明模型在管网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相关工作的决策提供了理论和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乡统筹供水模式下乡镇供水管网的特点,构建了以合格水百分比和加氯总量为优化目标的供水管网二次加氯优化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实现该优化问题的求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均匀系数实现对管网中余氯均匀度的量化评价,并以苏州北部某城乡统筹供水管网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加氯相比,二次加氯能显著提高管网中合格水的百分比和水质均匀度,从整体上改善管网水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个山区城市给水管网规划实例的分析,提出在山区给水中应充分利用高差自流供水,并按照地形高差对给水管网进行分区,加压供水的区块与重力流供水的区块管网应相互隔断,同时,对长期运行在高水压下的管网,宜设置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