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地铁高架站的人体热舒适情况,在节能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筑热工性能改造措施,以天津地铁高架站为例,重点选取其中四个典型的地铁高架站,进行人体热舒适度满意率问卷调查和热环境参数测试。调查显示,有65%的乘客对高架站热舒适状况不满意;热舒适较差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玻璃幕墙结构的太阳辐射得热、围护结构防热性能、周围建筑与绿植分布和自然通风等。进而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验证增加玻璃幕墙遮阳、改善围护结构防热能力、合理布置周边环境要素及加强自然通风等措施对于高架站建筑内部空间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热工气候区划与建筑围护结构要求 在我国,热工气候区被划分为五个,即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严寒地区,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不考虑夏季防热;寒冷地区,建筑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应兼顾夏季防热;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夏热冬暖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建筑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相似文献   

3.
萧暾 《上海建材》2009,(4):29-30
1上海选用幕墙玻璃的根据 上海属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工设计应以满足夏季防热设计要求为主,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环境绿化、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和围护结构隔热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并针对其气候特点,分析东南亚传统建筑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然通风、围护结构防热以及遮阳防辐射等技术特征,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废弃工业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不能满足现行国家节能标准的要求,在再利用改造过程中必须同时对其进行节能改造。首先,提出热工性能限值和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外窗、外墙和屋面热工性能的相互影响,建立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设计模型,确定合理的外窗热工性能以及屋面和外墙保温层厚度的方法,以实现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整体优化。最后,以徐州地区某废弃供热锅炉房为例,验证废弃工业建筑再利用改造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计算广州某椭圆形建筑空调负荷。按建筑高及侧立面总面积不变,分别构建朝向比为1:20、1:2、1.6:1、2:1、20:1的平面正朝向建筑,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各建筑14:00东西南北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分析了椭圆建筑与平面正朝向建筑东南西北围护结构冷负荷相对误差,计算了椭圆建筑侧立面围护结构总冷负荷。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高、侧立面总面积不变,在14:00,椭圆建筑与椭圆"相似建筑"东西南北围护结构总冷负荷相对误差|ε|≈3.2%,该椭圆建筑东西南北围护结构总冷负荷Qc≈3775.9 W。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旧工业建筑作为碳排放大户,其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文章以邯郸旧工业建筑为对象,对其旧工业建筑发展历程、建筑价值和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分别从室外环境优化、围护结构更新、内部空间优化、资源与能源再利用这四个方面提出绿色再生策略,以期为邯郸地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福建两类传统民居夏季室内外建筑气候的微机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帆 《暖通空调》1994,24(4):45-48
本文通过微机仿真模拟实验,分析了福建两类传统民居围护结构热特性,建筑朝向,门窗等对厦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民居建筑都有适应其建筑气候的热特性,夏季室内有良好的热性能。一些建筑构造处理起着重要的防热作用,这些作法对住宅建筑的防热设计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分析夏季通过传统民居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并建立防热构件热平衡模型,进行防热设计策略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徽州传统民居白天表现为得热,夜晚表现为失热;外墙防热设计策略的防热效果为反射外遮阳蓄热对流换热长波辐射;屋顶防热设计策略的防热效果反射蓄热对流换热长波辐射;天井防热设计策略的防热效果为自然通风水体蒸发;外墙的防热效果贡献率最大,天井能起到较好的辅助防热效果;同时,外墙和屋顶反射的防热效果贡献率最大,天井具有的水体蒸发与自然通风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民居的防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建筑表皮除表现建筑外形特征,更是提高建筑性能的重要结构。在阐述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背景的基础上,介绍竞赛规则与往届典型作品。概述2013年竞赛作品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效果优化、微气候优化及其余太阳能设备结合等方面所做的尝试。重点以山东建筑大学作品“工业魔方”为例,分析较低投资策略下的零能耗太阳能小住宅围护结构构造与相关技术应用,包括高性能外墙及其喷淋系统应用、自动化保温隔热门窗选型、多样化立体绿化方案设计、太阳能集热器与电池板遮阴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以广西某卫生院新建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用房为例,从总平面规划、外墙材料,门窗选型、热桥处理、屋面隔热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讨论,提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的应对策略和体系优化方案,并进行节能计算,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热湿环境恶劣,居住建筑具有"分时分室"的用能特点。因此,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有别于北方供暖地区,在外墙保温隔热的同时还应重视内部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文章以杭州为例,采用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分析该地区居住建筑内墙保温对供暖空调能耗的影响。结果显示,"分时分室"的用能模式下内墙保温的节能效果较好,该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应进一步优化内墙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供暖能耗占建筑总能耗很大比例,降低供暖能耗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之一。以郑州地区高层住宅为例,从与供暖能耗密切相关的体形系数、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ign Builder对优化前后的供暖能耗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体形系数、外围护结构和气密性的优化,建筑供暖能耗可分别降低2.29%、16.05%和15.14%;优化后供暖总能耗由257 917 k W·h降低至178 967 k W·h,单位供暖能耗由44.89 k W·h/m2降低至31.15 k W·h/m2,降低了30.60%。研究成果为我国寒冷地区高层住宅的节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夏热冬暖地区三星绿色建筑——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为例,分析探讨创建"三星绿色建筑"中所采用的适宜的、关键的节能技术体系,包括"室外微气候环境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江水源热泵及其他主要绿色节能措施",并着重指出绿色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应以运营管理的高度,立足于建筑定位,紧密结合气候特征、水文地质等基础条件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15.
颜建平 《福建建材》2020,(1):49-50,61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优化建筑围护结构并推动其相关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首先总结了厦门市围护结构研究发展现状,明确了新型建筑节能墙体材料研发的重要性;其次介绍了厦门地区常用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和围护结构类型及性能改进方法;最后以厦门市建设局建筑废土配套管理房项目为例,介绍了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在厦门地区的应用方法。该项目作为绿色建筑示范平台,其技术应用方法对同地区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地区围护结构的节能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北方地区对围护结构热工要求不同 这里说的南方地区.是指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按照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规定.前者的设计要求是:“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后者的设计要求是:“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可见,这两个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主要考虑夏季防热.与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冬季保温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办公楼为节能改造对象,通过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外墙、外窗和屋面进行节能改造,研究适合贵州地区既有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通过对办公楼全年累计采暖空调总能耗模拟计算可知,改造后的办公楼节能率达41.5%,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建造技术是传统工业厂房围护结构构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某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研发的工业建筑EPS模块体系为例,根据EPS模块产品厚度的不同,整理不同类型的工业厂房围护结构组合方式。运用Design Builder模拟软件对不同围护结构体系组合方案进行冷、热负荷模拟计算,通过与普通工业厂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EPS模块体系工业厂房围护结构的节能贡献率在11.81%~16.97%之间。  相似文献   

19.
天窗是实现采光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工业建筑而言,适宜的天窗设计不仅能为室内空间引入自然光线,还能改善动态热环境,有效降低能耗.文章以夏热冬冷地区的大跨度工业车间为例,对采用自然通风的典型工业车间模型进行了热舒适和自然采光模拟.其中,通过适应性热舒适模拟,得到了车间全年热舒适小时数与天窗面积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自然采光模拟,对屋顶天窗面积比进行验证和优化,给出了该类型工业建筑在满足室内复杂采光需求下屋顶天窗面积比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参数复杂多样,设计方案模拟运算工作量大,择优过程耗时长,最优解难以快速准确得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围护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显示,在百万余种设计组合中,当建筑围护结构影响因子设计参数取值为模拟最优组解时,建筑年使用能耗量最低可达15.193 k W·h/m2(南向)。经认证,此解为设计目标函数最小值。从而证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优化方法在设计方案复杂多样的情况下,可准确高效地进行优化运算并辅助筛选,得出既定目标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