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峰 《硅谷》2012,(4):184-184
互联网的绿色与安全一直是互联网技术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所在。病毒攻击、网络黄毒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其中危害最大的归属于是计算机病毒。病毒的种类和编制技术也经历几代的发展,在我国曾经广泛流行的计算机病毒有近千种,并且有些病毒给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很大破坏,计算机病毒定义、计算机病毒种类、计算机病毒清除方法与防护措施、我们相信只要认清其本质,使用积极科学的手段加以防范,必将使其给我们造成的损失达到最小,并最终战胜它。  相似文献   

2.
武瑛 《中国科技博览》2012,(20):113-113
本文为了减少人们在日常使用计算机上网时遇到计算机病毒等一系列麻烦,从日常维护计算机防患于未然,主要针对使用软件防护计算机病毒策略进行探析,希望能对广大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方便,排除一些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病毒威胁的烦恼。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计算机应用的重大问题。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人手,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及类型,并对计算机病毒来源进行分析,最后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杜雷 《硅谷》2008,(22):63-63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计算机应用的重大问题.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入手,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及类型,并对计算机病毒来源进行分析,最后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计算机应用的重大问题。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人手,分析计算机病毒的内涵及类型,并对计算机病毒来源进行分析,最后介绍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晓军 《硅谷》2012,(9):152+171-152,171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成熟,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但是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同时,同时计算机病毒、网络安全等问题,也在困扰着我们。就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点入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结构及病毒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找出当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一些计算机安全技术漏洞的检测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深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资源共享日益扩大,也伴生出一种破坏因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计算机病毒。在计算机应用中,如何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安全,防止病毒的破坏,己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基于此主要在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计算机病毒的解析与防范。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刚络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开放性、互联性等特性,致使网络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病毒已经成为困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问题。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遇到了计算机病毒就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从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开始入手,对病毒的特性、病毒的类型及其传播方法进行分析,最后介绍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妍 《硅谷》2010,(12):133-133
随着计算机及其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盛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计算机病毒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不但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同时给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计算机病毒的含义、特点入手,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类型,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佳奇 《硅谷》2014,(2):89-90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网络病毒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数据的安全性大大的降低,造成了计算机用户的财产损失。文章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介绍,提出了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措施,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许成 《硅谷》2010,(6):47-4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传播途径和应用环境的多样化使得网络计算机病毒的发生频率较普通计算机病毒更高、潜伏性更强,破坏性更大。网络病毒的防治和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此介绍怎样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  相似文献   

12.
魏东平 《硅谷》2013,(19):112-112,114
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特性及其在计算机实验室传播条件的分析,针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病毒的防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传播途径和应用环境的多样化使得网络计算机病毒的发生频率较普通计算机病毒更高、潜伏性更强、影响面更广,破坏性更大。网络病毒的防治和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传播途径和应用环境的多样化使得网络计算机病毒的发生频率较普通计算机病毒更高、潜伏性更强、影响面更广,破坏性更大。网络病毒的防治和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此外,由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技术是不分国界的,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等问题。该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光楠  齐赫 《材料保护》2021,54(4):后插31-后插32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体革新升级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的便捷化、智能化、高效率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提升了生产力水平.但计算机创造者图灵在制造第一台计算机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有人会利用计算机的逻辑漏洞来攻击计算机本身,实施窃取机密信息、篡改安全数据、造成网络系统瘫痪等行为.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各行业实施生产办公升级以后,各企业各单位的重要生产数据和机密文件大部分以网络云储存的形式被储存起来,这些数据一旦失窃,对企业经济生产和单位的运行安全将造成巨大冲击.在网络信息技术普及所有行业领域的年代,网络信息安全不仅是关涉社会经济发展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从国家战略角度上看,也是实现国防军事安全的必要前提.但面对无处不在的网络病毒、不法侵入和恶意攻击,以防火墙、侵入检测和病毒查杀为代表的传统"老三样"式的安全防护体系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不法利益的诱惑之下,黑客的攻击渠道被一次次更新,网络病毒和攻击漏洞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了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速度,如此,"老三样"网络安全体系就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承担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绿色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的重任了.在此背景下,全球迫切呼唤新的、具有更高安全系数的网络防护体系的诞生,来接替传统网络防护体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及网络的攻击也与日俱增,而且破坏性日益严藿。一旦病毒发作,它能冲击内存,影响性能,修改数据或删除文件。~些病毒甚至能擦除硬盘或使硬盘不可访问。病毒的最大危害是使整个网络陷于瘫痪。因此网络环境下病毒防治必将成为计算机防毒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张培军 《硅谷》2014,(1):155-155,159
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们的工作带来的很大的便利,为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但是在人们享受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多样化服务的同时,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也悄无声息的闯入人们的身边。一旦计算机通信网络出现安全问题,轻则会损害整个计算机网络设备造成故障,重则会导致整个通信网络系统瘫痪,对用户个人甚至整个社会都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加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分析当前我国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现状以及计算机安全隐患,探讨有效的安全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聂秀清 《硅谷》2012,(10):183-184
计算机网络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信息系统应用、部署到哪里,网络就要覆盖到哪里。但如今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经常会受到计算机病毒、黑客的侵袭,它可使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和文件丢失,系统瘫痪。分析当今企业中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阐述面对威胁我们应该制定强有力的安全策略,实施有效的措施办法,以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产生;病毒的传播过程;网络安全对杀毒软件功能的需求;提出了网络病毒的一些防治方法和技术,并对网络病毒防治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希望对网络病毒的防治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