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广州地铁5号线淘金站过街出入口通道、风道采用浅埋暗挖施工技术进行总结.系统介绍了对地层采取旋喷桩预加固、洞内采用超前大管棚和TSS长管注浆的施工技术和各种参数以及洞内开挖方法、施工沉降的监测数据,并对工程造价进行了总结.提出采取合适的地层预加固措施的前提下,在城市市区交通繁忙地段采用浅埋暗挖施工技术修建地铁过街出入口通道和风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铁7号线达官营站1号风道大断面(开挖尺寸为9.9m×13.2m)暗挖拱顶距离莲花河仅3.85m。基于复杂砂卵石地层大断面暗挖小距离下穿河湖存在的施工风险,结合大量同类工程调研与本工程工况,围绕暗挖下穿河湖施工地层加固、河道抗变形防渗结构工艺两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刚柔并用"的河道铺衬与洞内WSS深孔注浆的穿越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所确定的技术措施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WSS工法灌浆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重管A、B(C)无收缩双液WSS工法注浆是以改良土壤为目的,一方面增加土质的强度,另一方面又可以达到止水的效果。针对北京地铁10号线农展馆站~工体北路站区间下穿房屋段条件,从注浆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注浆参数及钻孔布置、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WSS法后,既保证了加固段地下水位的稳定,也有效地解决了控制地层沉降的问题,为将WSS工法应用于解决地层沉降问题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地铁1号线厚强风化岩层中穿越重点文保建筑为例,提出了建筑物地表TGRM注浆+洞内深孔袖阀管注浆的联合施工控制技术,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加固工况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建筑物变形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在穿越建筑物施工时,地表注浆能够明显改善地表沉降与建筑物不均匀变形,洞内注浆对改善拱顶碎裂岩层力学性质、抑制建筑物竖向沉降具有重要作用,使地表及洞内联合注浆加固的变形控制效果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对恶劣地质条件下穿越重点建筑物的减震设防与变形控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匡亚洲 《四川建材》2012,38(5):131-134
本文以北京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区间平交大断面开挖的实例,主要介绍地铁区间大断面开挖双侧壁施工工艺,及拱部和掌子面富含层间水时采用WSS深孔注浆工艺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成都地铁10号线一期土建二标工程的地质特点,对地铁盾构隧道交叉换边施工关键技术及措施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工程中采取了地表注浆加固、洞内注浆加固、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型钢支撑及施工监测技术措施,成功避免了对成型隧道管片的挤压损害并减小了地面沉降,希望为此类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7.
WSS工法注浆是以加固改良地层为目的,既可以增加土体强度,又可以止水防渗漏。论文针对青岛地铁2号线浮山所站至燕儿岛路站盾构区间,从注浆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注浆参数、钻孔布置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WSS工法对盾构区间的土体进行加固,土体强度得到了有效加强,控制了地层的沉降,为盾构机正常施工和换刀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针对富水风化板岩水理性质差、遇水易崩解的特点,结合大连地铁1号线港湾广场站—中山广场站区间盾构始发端地层加固施工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在现场布置、加固范围、管线影响、施工工效及成桩效果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指出采用WSS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技术不仅可方便快捷地达到止水加固目的,而且采用倾斜注浆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地下管线的影响,确保加固范围,并给出倾斜注浆的具体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9.
何业勇  傅志强 《市政技术》2009,27(4):385-387
暗挖地铁施工围护结构洞内钻孔桩施工,由于受空间条件约束,使各环节与地面施工孔桩有较大的差异.该文主要从设备的选用、泥浆的循环及处理、钢筋笼的吊装及混凝土的浇注等方面论述了狭窄空间导洞内的钻孔桩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在北京地铁10号线劲松站的施工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在成都地区富水砂卵石地层,新建轨道交通9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在采取拱顶双排大管棚加固,地层补偿注浆、洞内注浆加固,以及车站端墙兼作管棚导向墙处理等措施后,很好地实现了既有地铁隧道的沉降及变形控制,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