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就业形势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力为导向,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阐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的提出,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深化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力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创新创业人才,使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进取精神和冷静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破旧立新,迎接严峻的就业挑战。高校应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根据学校的实际,集中优势学科专业、顶尖师资力量和财力物力深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为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学生探索出一条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新创业作为一种新型就业方式,正被广泛推广普及。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普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其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创业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延边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强化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社会相关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4.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上走在了前列,入围了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十年的校企合作、共商共建,学院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机会深入接触企业、了解需求,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显著提升.然而还存在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有所欠缺等问题,影响了创新型国家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学校品牌的树立和个人的长期发展.本文以学院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高校应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必将直接的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缩短创业前期周期,全面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更应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列为重中之重。本文作者认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调查研究了沧州市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主体需要不断提升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了OBE教育理念引导人才培养的价值与意义,并探讨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与评价体系,以期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食品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独立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一支生力军,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独立院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而忽视社会实践,对于独立院校大学生的未来就业会产生很大影响。独立院校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开辟提高就业能力培育的实习途径,全面提高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独立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及大学生的就业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创业作为高质量就业成为解决就业压力,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下,大学生创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竞争力,成功地进行创业,也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任务。而大学生创业意愿、自身素质、培养机制、所受创业教育体系,创业环境、资金、家庭因素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节能车车队为例,从课堂教学、学科竞赛、专业实践、创新项目、创新工作室和创新氛围等六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也为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的压力,甚至有的学生"毕业"就"失业"。为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就业与创业相关政策,以期能够通过政策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帮助,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主动创业的人数还相对较少,所以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当中应该努力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一书从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知识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创新思维与创业管理方面的相关  相似文献   

12.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以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为依托,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各高校均开始积极探索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机制研究,探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新途径,从而完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肖敏 《中国食品》2024,(2):29-3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想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新的教育模式。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浪潮的推动下,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以互联网为渠道进行创业。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创业背景、"互联网+"背景下泰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大学开放实验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立足西藏高校实际,提出一种基于孵化器的大学生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并对该运行模式进行探索。该模式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难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所需的空间、技术和资本等问题,还能够在高校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  相似文献   

17.
徐铭杰  石岩  庄伟 《福建轻纺》2023,(4):48-49+60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创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职院校通过专业双创课程的改革与实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提高,带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技能竞赛能力等综合建设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广西轻工业》2021,(1):176-177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痛点和难点,而双创人才的供给是社会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引擎,与此同时,消费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基于新零售视角下的"双创"人才培养是高校商科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本文作者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面向新零售方向,通过探索与实践,构建出面向行业、企业、高校和学生"四维一体"的联动培养体系;通过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和升级面向新零售的双创人才培养;通过双创实践平台,引入在线双创平台,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实际初创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对"创新创造"及"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习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高校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也应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加重视。本文即从分析创新思维的定义及背景出发,探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思维拓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为创新创业思维的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让躁动于如何创新、为创业实现就业的研究回到起点。本文通过总结经管类大学生的特征,探索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对于创新创业实践的意义,分析其创新创业思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策略,让更多大学生走出创新创业误区,转变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